世紀匯的老上海風情街

OliverWorlds File 111

一直在說老上海風情,老上海的情懷,其實除了在電視上和一些書籍上,我還真沒有親眼看到所謂的老上海風情到底是什麼樣的。

其實也對啦,我要是能看到就出大事了,誰能看到幾十年前的事情呢?

不過終於有一個機會能夠讓我看到老上海風情了,在世紀大道地鐵站的旁邊,世紀匯的地下建造了一條老上海風情街,據說完完整整的體現出2、30年代的上海,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必須去看一看,親身體驗下老上海的風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風情,能讓杜月笙這樣的大人物留戀於此。

說實話,我不太喜歡世紀大道地鐵站,首先這裏是四線換乘,不管哪一個時間段都是擠滿了人,讓我覺得腦殼痛,我平時外出乘坐地鐵,哪怕繞路我都不會來這裏換乘的,除非實在沒辦法,纔會硬着頭皮上陣。

記得有一次冬天,我和肖兩個人坐地鐵回家,可能是地鐵裏空調開的足,人又多,空氣十分的悶熱,我的心臟就一直很不舒服,呼吸都不太順暢,於是到了世紀大道我就趕緊下車,快速跑出站外,外面清涼的空氣真的一下子給了我生命啊,我定了定神,吃了一顆保心丸後就坐在路邊的花壇上,肖也陪着我,這種感覺很舒服,我們就這樣聊着天,等回過神來竟然已經晚上11點了,我們兩個人聊了2個小時,於是兩個人傻笑着站了起來,在路邊的一家小餐館裏點了3個菜,滿足一下已經飢腸轆轆的自己。

真的很懷念這樣的生活,深夜、燈光、朋友、香菸、夜宵,總能勾畫出無數的故事來。

腦海裏想着這些事情,讓已經走到地鐵站的我還是開了一輛摩拜單車,一路騎着來到了世紀匯,匆匆的來到了老上海風情街。


老上海的“鐺鐺車”和鐵軌,一下子讓我穿越到了30年代的上海,我看了好久,這輛“鐺鐺車”應該是可以開動的,只是去的那天暫停開放了,否則我一定要坐上去體驗下那個年代的感覺。


也挺佩服設計者的,那麼小空間還可以弄出這麼一個有趣的設備,相信正式開放後,一定是很多人會去體驗這個傳說中的“鐺鐺車”。

爲什麼叫這輛列車叫“鐺鐺車”呢,因爲在開動的時候,上面的鈴鐺會響起來,就好像現在車子的喇叭一樣,提醒人們避讓,所以後來人們給這個有軌列車起了這個名字。


指示牌上掛着各種商家的木牌,也指明瞭他們的門牌號,十分的懷舊,各個區域也用了這些古老的名字來劃分,真的挺有感覺的。


“復興”號輪船,超多人在這裏拍照,可惜船是上不去了,又一個遺憾,否則站在船頭,可以體驗下當水手的感覺,哈哈。


這個黃包車可不得了,這就好像現在的出租車,有錢人才坐的起哦,很多經典的電視劇裏總能看到身穿旗袍的闊太太坐在上面,和拉車的車伕形成鮮明的對比,也間接的表達了那個年代貧富差異。

黃包車倒是可以坐上去,很多老阿姨都喜歡在上面拍照,我就不上去了,咳咳。


不知道爲什麼,我特別喜歡這樣的煤油燈,雖然現在肯定是用電的了,但是我對這樣的造型情有獨鍾,喜歡的不得了,如果我想開一家店,我一定會在門口放一個這樣的煤油燈,再放幾張桌椅,想象着一個穿着體面的老克勒坐在外面,面前放着一杯咖啡,嘴上叼着一個菸斗的感覺,嘖嘖,太有感覺了。


這個小小的紅綠燈真的好可愛啊,而且還真的會隨着時間變換着燈色,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功效,不過我一向對這樣的小裝飾很有愛,因爲往往這樣的細節才能體現出設計上的完美。


從右到左的文字招牌、各種繁體字、石庫門、燈籠、煤油燈、隨意放在路邊的沙袋,真的像極了30年代老上海的碼頭街,配合以黃色燈光爲主的整體風格,彷彿就在一瞬間,我們來到了這個年代,黃包車上打扮優雅的闊太太、扛着沙袋討生活的碼頭工人、穿着西裝革履的紳士、各種擺着地攤做小生意的老百姓,這些東西完完全全的構成了一副那個年代活動的圖畫,讓人沉迷。

這裏除了老上海的景色外,另一個亮點就是彙集了各種新老美食,沈大成、大壺春、七寶老街湯糰、缸鴨狗、小紹興、佳家湯包、雙燕樓等等,能夠讓你在觀光的同時,滿足自己飢腸轆轆的肚子和口水噠噠滴的嘴巴,記住千萬不要吃飽了過來哦。

我就是吃飽了纔來的,結果什麼都吃不下了,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