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文的一點體會

朋友的孩子上中學了,作文成績總是不高不低的。朋友問我該怎樣輔導孩子寫作文,說實話,這其實也是我自己的短板。不過,爲了不讓朋友說我藏着掖着,我還是粗淺地談一談關於作文的一點體會吧。

在敘事性文章中,景物描寫不僅可以豐富文章內容,在刻畫人物心理、推動情節發展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學生練筆,我建議先寫觀察筆記,先從景物描寫開始。如何寫景呢?


一,多識花木鳥獸之名,多記節氣節令。

人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但很多時候,我們對周圍景物的變化是熟視無睹的,對自然的感知也是混沌不清的。比如,操場上的樹,是女貞,還是桂樹?上學路上的花,是迎春,還是連翹?我們日日從那裏走過,卻很少去關注探究。所以,我們寫春天,“春天來了,遊園裏的花兒都開了。”什麼花呢?不知道。若是換一個對花木有所瞭解的人來說,可能會寫成“春天來了,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兒都開了,開得最熱烈的要屬碧桃花和紅葉李花了。”這兩句傳達給我們的信息一樣嗎?顯然不一樣,前一句是籠統的,後一句是具體的;前一句是平淡的,後一句是熱切的。

比如,瞭解草木的人寫草,“草地上雜生着牛筋草、馬唐草花、狗尾巴草、狗牙根草。狗牙根草是這裏的主人,它的生命力最是強勁,哪怕只是一顆也能延伸出一大片。”在讀這些句子時,我們眼前不僅出現了草的各種形態,而且彷彿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草坪,草的生機與活力具體而形象。

再如,寫山上的植物,“踩着石塊向坡頂攀登,在石塊與石塊的夾縫裏,生長着野草莓、酸棗、芒草,還有許多高高低低的、知名與不知名的、帶刺與不帶刺的植物。在這些植物當中,最多也最耀眼的就屬山菊花了。”這裏,作者只是羅列了幾種植物名稱,山坡植物的繁多與叢生的雜亂,便展現了出來。

另外,不同的節令裏,物候特徵也是不同的。比如,桃花開在驚蟄,牡丹開在穀雨,菊花開在寒露。再如,春分時燕子從南方飛回,夏至時蟬蟲始鳴,霜降後昆蟲蟄伏。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是大自然在用它自己的方式與人類交流。只要我們多與自然親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大自然就會成爲我們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二、多關注氣候變化,關注不同天氣裏景物的特徵。

大自然隨着天氣的變化、季節的轉換而呈現出不同的風貌。比如冬日晴空,“晴時站在未名湖邊四顧,天空高處很藍,愈往邊上愈淡,亮亮地發白,枯樹枝丫,房屋輪廓顯出各種姿態,像是一幅沒有着色的鋼筆畫。”(宗璞《我愛燕園》)

作者從高空寫到天際,再寫到枯樹枝丫,房屋輪廓,筆墨很簡省,但是傳達出的感覺卻很真切。北方的冬日,繁華刪盡,背景簡潔,極目望去,可不就是一幅沒有着色的鋼筆畫。

比如雪後晴空,“天空湛藍,彷彿洗過一樣。行走在河邊的遊園中,看河水中有光,鬆尖上有光,飛行的鳥羽上有光,飄浮的風箏上有光,滑入胸腹的空氣中也有光。”

再如雨中天空,“雨長下下,短下下,緊下下下,慢下下,下得人心裏長毛。天空烏黴黴,皺巴巴的,像竈臺上沒洗淨的抹布。”

同樣是仰望天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心境,我們看到的景物是不一樣的。對自然的關注,可以培養我們敏銳的觀察力,也可以培養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和熱愛。


三、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即使是同一種色彩,同一種景物,也會呈現不同的景緻。這也是我們關注的一個內容。

比如春天的綠。“三月,正是綠肥紅瘦的時節。無盡的綠,或貼近土地,或昂揚枝頭,或深沉如眉黛,或明麗如水波。它們鋪陳着,交錯着,努力地向高遠處延伸着。”

比如秋天的樹。“教室的後牆邊有一棵欒樹,果莢一串串的,掛滿了樹梢。新生的,呈淡青色,素淨淡雅;稍長些,青色中間雜些紅色,像偷偷的抹了脣彩,又擦了去,肌理裏還留着,含着羞;再過些時日,有的果莢耐不得秋燥,漸變成品紅色,大喇喇地落下來,像一瓣花。”

這兩個習作片斷,前一個立足於空間點去觀察,後一個立足於時間點去觀察,從不同方面寫出了景物的不同形態。

四、觀察要與想象結合起來。只有觀察,沒有想象,寫出來的景物就缺少靈氣,也無法與人物的情感心理相融合。

比如寫春花,“我喜歡這薔薇花的香氣。這香氣像什麼呢?像小姑娘初初打扮時,偷敷的香粉,帶着少女對未來的想象;像小孩子印在母親臉龐上的吻,帶着乳香,帶着小孩子對幸福的嚮往。如果氣息也有色彩的話,這薔薇花的氣息一定是粉紅色的,帶着新鮮與魅惑。”

比如寫冬雪,“人們對雪的期待,就像在中秋節裏期待圓月一樣,是存在着一種儀式感的。如果沒有一場雪,冬天就像沒有名分的婦人,與秋天總是牽扯不清,曖昧不明。有了一場雪,就像有了一場盛大的婚禮,一切都變得明朗朗的,彷彿一場重生。”

在這些句子中,因爲有了聯想與想象,春花是美麗的,冬雪也是美麗的。事實上,想象的過程,其實也是視覺、聽覺、嗅覺、觸角等多感官參與的過程,它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也可以擴展景物的外延,賦予景物獨特的意蘊。


五、寫作過程中景物的刪選,要與作者的情感或文中人物的情感結合起來。

景物的種類是繁多的,但不是所有看到的景物都要寫出來,我們只需要選取那些最能觸發我們情感的景物來寫。

比如在《金薔薇》中,主人公沙梅在貧困中嘗試過各種卑微的職業,最後成了一個巴黎的清潔工。他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呢?作者寫道“從那時起,灰塵和污水的氣味,總沒離開過他,甚至從塞納河飄過來的微風中,從街心花園中衣衫整潔的老太婆兜售的含露的花朵裏,它都能嗅到這種氣味。”作者僅從氣味着筆,就寫出了沙梅的貧困和他對環境、對生活的麻木。

而在他遇到了日夜牽掛的蘇珊娜後,同樣的環境就呈現出不一樣的姿態。“蘇珊娜在沙梅那裏住了五天,這五天,巴黎的上空升起了一個不平凡的太陽,所有的建築物,甚至最古舊的,煤燻黑了的,每座花園,甚至沙漠的小窠,都像珠寶似的在這個太陽的照耀下,燦爛發光。”

因爲蘇珊娜的到來,沙梅的內心是歡脫的,愉悅的。作者對沙梅那心理的刻畫,就通過陽光呈現了出來。這陽光來自於天上,更來自於沙梅心中。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寄情於景,在景物描寫中寄寓人物情感,是我們寫作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們寫作的最終目的。

大自然是多彩的,也是慷慨的。只要認真觀察,勤動筆,多積累,我們一定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並在自己的作文中一一展示出來。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