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敏感期

因爲個體差異,即便同齡的孩子也會在同一時期對某些事物或者某些事情有着不同的敏感情況,或許這就是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吧。

本想查閱相關文獻,發現還是順着自己的思路來寫,對孩子纔算是更客觀的認識。

語言發展

記得小寶剛上幼兒園時,也許是太久沒見小朋友和老師們,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見到院裏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也是這樣,嘴巴的動作已經跟不上大腦的運轉。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想給他學語言表演課程的原因所在。語言表演不像美術、圍棋、輪滑這些課程看名稱便知其意,有朋友問我:“語言表演學什麼?”,我才發現我好像也不是很清楚,小寶問我時,我只是告訴他:“帶着表情和動作去講故事”。不知道這算不算語言敏感期,但他確實話多了,膽子大了也敢說了。有時候他也會語出驚人,比如有次和姥爺下棋,突然冒出一句“這個我不是很熟悉”,好像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姥爺連連誇獎像個大孩子了,說話連貫而且詞彙量多了。我現在也會穿插教他一些簡單的成語,他還是樂意接受的。

對時間的認識

有次帶他去圖書批發市場,看見一個超級飛俠的紙質鐘錶,一看便知是教兒童知識鐘錶的,他喜歡上邊的圖案便買給他。之前問他幾點他會告訴我長針在哪短針在哪,這個買回來後掛在書桌旁,交給他怎麼認識之後再問時間時,他就知道內環表示小時、外環表示分鐘,自己按照鐘錶上的時針分針指向在這上邊擺好了,再看數字,最後告訴我幾點幾分。其實開始做得挺好的,相信這樣下來便不用再去刻意看數字就認識鐘錶了,但是我沒能堅持下來。對時間慢慢有了些概念,但畢竟是不到5歲的孩子,還不懂“5分鐘”和“半小時”有多大的差距。

畫畫與漢字

朋友曾經送了一本字帖給小寶,有最基本的筆畫、字母和數字練習,還有一些簡筆畫。開始他覺得好玩會一筆一劃地寫。這裏必須要提到的是,他看着漢字的筆畫覺得應該不是個完整的字,簡簡單單很快描下來,但那時我覺得還沒到學漢字的時候便不讓他描,還是先爲以後字母和數字的學習打基礎。後來想想,也許我的做法欠妥當,孩子對這些都是空白,不必擔心他不理解不明白。現在有了初步印象,以後再學起來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更容易上手。再後來,他乾脆只畫上邊的簡筆畫。數字和字母很少再寫,也許是因爲有些已經會了,到這裏,我覺得我必須給他灌輸“學無止境”,即便再滾瓜爛熟的知識時間久了也會淡忘。他不是很喜歡畫畫,缺少一點這方面的興趣。曾經給他打印了很多塗色圖片,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可能會對某一事物的顏色有客觀的認識,比如樹葉是綠色的(其實我想說,爲什麼樹葉非要是綠色的,天空是藍色的等等)。大一點的孩子,這應該是扼殺了他們對某個事物比如小貓整個輪廓的想象力。我記得最初他愛畫的是一隻長耳朵兔子,耳朵真的比身體還長,那時候我有點不相信是他畫的。還有蝸牛,所有這些應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專注力訓練

小寶有很多類似樂高那樣的積木玩具,有大塊也有大孩子們玩得小塊積木,每一個都有幾種拼法,可以拼出不同的造型。我覺得這真是提高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好東西,而且邏輯思維也得到很大鍛鍊。他的樂高老師經常誇他,比如很難的拼法教他一次下次便能靈活運用,對知識層面的理解也很好。不去看拼法他會慢慢琢磨出最後的成品,我覺得這個跟他很小就玩拼圖有很大關係,能讓一個人安靜下來,並且專注力得到很大提高。

記憶敏感期

某天晚上洗漱的時候,他自己邊洗臉邊背誦:“1、乘車主動讓座,2、有序排隊不插隊……”我一下驚了,這孩子什麼時候學會的“石家莊市民文明公約”。問來才知,公交車上一直是這樣說的。我帶他出門基本都是坐公交,聽多了見多了便記住了。這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去年冬天聽完某次講座後我每天給他放國學方面的錄音,他的《弟子規》也是出乎我的意料能背誦那麼多。有時候我故意說錯一個字,他都能聽出來。對一些細微事物的變化,我希望他能有些許的洞察力,現在談敏銳恐怕爲時尚早。

對方位的認識

有時候我會問他“你今天在幼兒園睡覺挨着誰”,他會說“我睡在誰和誰的中間”,很少說“我睡在誰的左邊或右邊”。我覺得他應該在更小的時候就應該分得清上下左右,但其實上下好說,這個左右真的困擾他也困擾我很久。忘記什麼時候了,現在對這個方位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但是很少說我在誰的左邊或右邊。這個應該是今後需要加強的。有時候讓他去抽屜拿東西,我會告訴他“上邊抽屜的左邊”,他很快能找到。難道是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欠缺的嗎?我沒有考究過。

有趣的數學

當初幼兒園選擇蒙氏班,也是因爲認可“蒙臺梭利”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數學。小寶在這方面似乎也有着不錯的表現。我當初給他選擇樂高課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習樂高對今後幾何、物理等學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當然,我一向尊重孩子的意見,不喜歡的不強求。曾經瞭解過“思達數學”,這裏不想贅述,因爲以後可能要學習“奧林匹克數學”,擔心不同的理念會誤導孩子,其實也是不想過早地讓他學習太多系統的知識。

婚姻敏感期

有次見到小區裏的小弟弟小妹妹,他問我:“媽媽以後你生了小妹妹,是不是我就跟妹妹結婚了?”,有點不知所措,我肯定會告訴他當然不是,但接下來卻不知道怎麼具體回答這個問題。他對“婚姻”應該還沒有什麼概念。小時候他問我爲什麼婚紗照上只有爸爸媽媽,我會說他在媽媽肚子裏。這一點他從不質疑,他知道自己是從媽媽肚子裏出來的,不是充話費送的也不是垃圾桶撿的……

音樂讓人快樂

有人說我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太多,不想解釋什麼,就像我之前說的,孩子還小,他想嘗試的只要是合理的我都給他,不用擔心他會累,孩子的精力永遠比大人大,嘗試過後他會知道什麼纔是自己想要的。當然,這個也因孩子而異,尤其孩子的接受能力。音樂方面,最初想等他換牙後學個長笛、薩克斯之類的管絃樂器,但是去年冬天我把電子琴買回家後他就要學,去看過類似的興趣班,怎麼也要5歲以後。樂理知識我懂一點,但是教他這麼枯燥的東西自己能力還是有限。總覺得學音樂的孩子很快樂,希望他能一直開心下去。

我愛閱讀

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愛看紙質書了,現在因爲孩子重新拿起。想的更多的是“言傳身教”。有次小寶在我耳邊說:“媽媽你知道我爲什麼打爸爸不打你嗎?因爲爸爸老看手機。”在孩子看來,手機可能不只是可以打電話,娛樂性的佔了很大部分,比如看動畫片、玩遊戲。我想這個源於一些家長爲了孩子能聽話或者安靜下來而賦予了他們更樂意接受的玩手機。之前我偶爾也會這樣做,但是去年查出他眼睛散光後我沒有給他留一點玩手機的餘地。他之前愛看的動畫片我全部給他換成紙質書,跟他一起看一起讀,後來慢慢成了自己看,但識字量並不多,對漢字好像不敏感。我沒有刻意教過他,順其自然,到時候自會認識。某次在圖書館看到童趣出版社的一套兒童識字書,主題人物是孩子們喜歡的米奇、維尼熊之類的,印刷質量不錯,色彩也很明亮,果斷買回家,後來發現那並非他喜歡的,很少翻閱,我依然想着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因爲較之前好像已經有點小進步,起碼有認字的意識了。他曾經自詡“愛看書的小孩”,我也一直在引導他,大量的閱讀應是提高綜合能力的基礎。

到這裏,要說的好像已經差不多了,新學期希望小寶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團結友愛,有獨立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好好玩好好學,所謂“玩中學”。中班較小班加入各方面知識的學習,我相信只要家長與老師配合好,或許不用專門找時間“做作業”,只要平時注意引入即可順利完成。家園配合,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我一直不想給他灌輸“刻苦學習”的“古訓”,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除了人生的歷練,也許是二十幾年他都要不斷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既然這樣,學習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何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潛能的發掘,只有“會學”,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率的學習。

希望沒有跑題,感謝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