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人與海》所想


天下無完人,人生兩面。塵世煙火中,心之所向,就是人生旅途的方向。認知和接受,就是你攀的多高走的多遠的航標。

高山無言,深海無語,卻總讓人有徵服的慾望,雖有千般種理由,心所向往。說起海,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本書《老人與海》,在書的開篇,作者娓娓道來,主人公聖地亞歌,是個隨和又意志堅強的人,和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相伴爲生,是個臉腮上長滿褐斑,消瘦憔悴的風霜老人。生活在海邊,以打魚爲生,把大海當朋友,又想征服大海的老人。在他生活的羣體中,相比之下,他與衆人有着明顯的不同,他樂觀,心胸開闊,是個經驗豐富、充滿信心、勤勞勇敢、富於冒險、熱愛生活的純樸的古巴漁民。

在這次的打魚中,經歷了一無所獲的遭遇,被別的漁民嘲笑時,毅然決然把船駛向大海深處,在捕魚的第85天,終於有所收穫,由於這條魚太大,老人和魚展開搏鬥,最後把魚俘獲拴在船上準備返航,途中又遇鯊魚羣,魚叉被受傷的魚帶走了,刀子在搏鬥中被折斷,最後,只有船舵可以用,在老人的堅強意志中,在沒有食物和水時,憑着意志力順利回到岸上,可是捕獲的大魚只剩下了魚骨,老人筋疲力盡的拖着魚骨,如同認命般的不畏這一路艱辛。回到家後,躺在牀上的老人,去夢中尋找往日美好的歲月。

這本書通篇都是老人聖地亞歌的不肯認輸的硬漢形象,無論遭遇多麼艱險的境況,都沒放棄,都不屈服命運,讓人驚歎。作者用心良苦,把主人公塑造的如此完美。

有時候一個人懂了很多道理,也懂得開解別人,可是卻總是走不出自己的心魔,即使看透了浮生若萍,但是仍然沒有看透人生。現世中,有的人就是,喜歡吟着清風明月的清,誦着淡看流雲的淡,眉梢處褶皺中都是處心積慮的痕跡,繞了別人也累了自己,何苦!

《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塑造與生活抗爭的硬漢形象,到後來,自己卻一把獵槍結束了自己的62歲生命。這個經歷過戰火,經歷過風雨的老人,寫出了幾部經典之作,得獎無數~(53年獲得普利策獎,54年獲得諾貝爾獎)。弄懂了生活的宿命,也闡述了道理,自己卻走不出來。也許他只是沒有把這樣的道理用在生活中,卻還是拼命去懂更多道理,從不對照生活,終有一天,被壓垮,榨乾。

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他們國家的精神豐碑,也是戰爭留下的悲哀,他的一生都是坎坷流離中度過,都在身心俱疲中寫下一部部作品,奈何,卻沒有感動他自己。

生活是一個過程,過程中的一切纔是主要,弄懂生活中的得與失,苦與樂,正知與正念,做生活的修行人。讀書,既懂了道理,又要運用在生活中,讓生活變得更好。

人生漫長,世事無常,希望美好的東西都有美好的終結,希望一切如常就好。

心寬似海,纔有風平浪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