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晨思

       前天晚上,架不住室友們的勸說,去網吧玩了通宵。我先是在網上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散文詩》《美文》等投了稿,算是對自己一直以來堅持寫作有個交代。這兩本文學期刊,我內心一直鍾愛。當第一次拿到她們,第一次翻閱,第一次聞着上面隱約的油墨味,我就告訴自己,這輩子就選擇她們了。每每合上書本,我都要把她們緊貼在我的胸前,回味語言的優美,咀嚼文字的芳華,然後我的想象,主動地生成了翅膀,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上遨遊。對於文學,我向來喜歡。對於寫作,我僅僅只是個愛好者。而對於作者,我又是素來尊重和願意去了解的。往往在名人傳記和文學簡介之間做選擇,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拿起後者。這也直接導致了我缺乏自主力和霸氣,性格內向,內斂,內秀,而不往外擴張。所以我常說自己是個很傳統的人,但是我又絕不是所謂的“君子”。他們修身養性,爲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心始終充滿着強大的信念和動力。前幾天,我再次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又一次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感動,這是怎樣一種抱負和情懷啊!中華文明能夠屹立千年而不倒,從根本上說,和這一點又很大關係。

       又回到上網,這從某方面說,是個體力活,而且是以透支健康爲代價的,並且是在不知不覺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本是我們堅持了好幾代人的作息習慣,都已經深深印在我們的骨子裏了。所以非要熬夜,且眼鏡得時刻盯着屏幕,這已經違反了日常的作息慣例,換來的結果是,我凌晨三點半醒來後,就沒有一絲睡意,從而導致了這篇日誌的“誕生”。且說到了昨天早上六點一刻,我實在撐不住了,就選了個有沙發的位子,湊合着睡去了。我同去的室友們,大約還在繼續。我不禁要感慨了:還是年輕好啊!想當年,咱老王也是“披掛上陣”後,三天三夜從不休息,但是現在,唉,歲月不饒人啊。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我還是不夠成熟,還是略顯年輕。記得大學一年級上《倫理學》課,我們那位知性溫柔的女老師問,“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我們都做了回答。每個人都只能選擇兩樣。我清楚地記得,那時候我選擇的是健康和自由。我是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因爲那時我知道,沒有健康,一切就無從談起。但是隨後的幾年和現在,我把這最爲重要的一點,忘記了。我無時不刻的以各種事由在損害和透支着我的健康。我很慚愧,很是內疚。說到底,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爲我不是一個人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我活着,哪怕一天,我就得振作,就得努力工作,不爲別的,就爲讓我媽別操那份閒心。這麼多年,我欠我的親人們實在太多太多了。即使我有幾輩子,有前生有來世,也不夠償還我的“債”之萬一。古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們達人知命,不光尊崇孝道,而且把有用之身回報於社會,使自己的國家富強,人民安康。讀《三國》,每每看到夏侯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精母血,不可棄也”,然後大叫一聲,拔出羽箭,一口吞下,直接嚇得對手毫無鬥志,被一刀斬於馬下時,總是佩服他的忠勇和孝心。這比萬人叢中,取人首級如同探囊取物還大快人心,使人奮發上進,只求無悔一生。說到第二點,古人更是視之爲一生抱負。無論嶽武穆的“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還是譚嗣同的“去留肝膽兩崑崙”,都是很好的體現。從上升的角度上說,他們視國爲家,把一生的理想和抱負都獻給了國家。爲了父母,他們可以“綵衣娛親”,同樣爲了祖國,他們可以“捨生取義”,無怨無悔。每次看到這些,想到這裏,我都感到羞愧。“長江後浪推前浪”,作爲後人,我們想的是,要繼承前人的遺志和方法,更好地使我們人類文明發展存在下去,使我們的子孫後輩能夠更加以人的姿態沐浴在人性和文明的光輝下。到那時,無論科學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我想他們都會過着童話裏或者是神話裏的生活的。

       合着上衣,我百無聊賴,思緒亂飛,信馬由繮,寫下了上面的話,不知所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