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说—《黄帝内经》的基本思想(1)

      阴阳的概念最初是非常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然而随着古人对自然观察的拓展,阴阳原始而朴素的概念逐渐得到引申。

      朴素的阴阳概念举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最初的阴阳学萌芽于西周末年,形成于先秦的战国时期,发展于西汉时期。此时的阴阳学理论,就不仅仅指日光的向背了,人们慢慢认识到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内部都存在着阴与阳两种势力,而且它们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并且又是相互作用和制约的。

      原本的阴阳学,是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可是阴阳学与中医学融合后,便成为一种方法论。《皇帝内经》理论认为,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

      以《黄帝内经》的观点,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用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藏、交感、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运动变化规律和形式来指导疾病的诊查、辨识、预防和治疗。



注:本人近期在通读《黄帝内经》,正好在这里做一些简单的读后笔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