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術—《黃帝內經》的基本思想(2)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或元素,“行”,是指這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及其相互聯繫。

      西周末年出現了一種樸素的哲學觀點—“五材說”,所說的既是木、火、土、金、水五種材料。戰國晚期,人們便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形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這就構成了“五行學”最基本理論基礎。隨後又產生了五行相剋相生的理論,並把“克”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隨之,“五行學”成爲中國古代最早的原始物質觀和哲學觀。

      中醫的五行學說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用來和人體的五臟相配合,如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臟中的一髒和其他四髒的關係,比擬五行中的一行對其他四行的關係。

      中國傳統醫學與中國哲學是一脈相承,且相互影響的,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聖行”觀念貫穿在傳統的中醫理論中。

      另外,五行不僅跟五臟六腑相對應,同時它還跟五色、五味、五音、五方等息息相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