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A、ERP到大數據中心,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體系原來是這樣

隨着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傳統企業公司的規模和體量都在迅速擴張,逐漸接觸到運營和管理的天花板,粗放型管理帶來了許多問題,精細化運營勢在必行。

那麼如果提高企業的運營管理效率、實現精細化運營呢?答案就是需要企業建立一個完整的大數據分析經營體系,本文就將以廣田集團的信息化之路爲例,分享一個數據體系建設的思路。

企業介紹

廣田集團以“國際一流綠色建造綜合集成服務商”爲企業定位,業態涵蓋地勘、房建、室內裝飾、幕牆、智能等領域,擁有十餘項專業承包壹級、甲級資質,在建築裝飾行業百強企業排名前三甲,在華南地區位列第一。廣田旗下擁有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業務分佈在全球四大洲、逾40個國家,擁有員工15000名,其中設計師2000餘名。

一、提出信息化建設目標

  • 決策支持:爲決策層服務。科學、嚴謹、及時、準確的向決策層反饋生產運營的數據,爲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 協同管理:爲管理層服務。及時、準確的瞭解一線生產運行情況,對一線的訴求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和指導。
  • 風險管控:爲管理層服務。第一時間瞭解項目風險點的控制情況,預警、整改、複查的全過程管控。
  • 服務一線:爲基層服務。科學有效的減少一線員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初期核心系統建設

在廣田集團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初期,爲了實現業務線上化,提高公司辦公管理的效率,打開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的大門,集團從自身需求出發,首先引入了OA辦公系統,庫存管理系統和財務系統三大有着迫切訴求的業務系統,併爲公司的發展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得到了集團上下一致的好評。

1. OA辦公系統

大大提高了企業辦公效率,降低了企業辦公成本,讓企業的各方面辦公流程運轉更順暢。

2. 庫存管理系統

爲企業的資源管理建立準確可靠的數據庫,大大方便了企業庫存資源的管理和調用。

3. 財務管理系統

爲集團提供了集中財務覈算、內部往來、應收應付、固定資產、費用管理、資金管理、全面預算、企業報表、合併報表等服務,優化了集團的財務運作模式和流程,大大提高了財務系統的效率。

三、 中期數據中心建設

集團雖然引入了提高公司管理運營的許多辦公系統,但是這些系統孤立存在,彼此間數據無法打通,有些部門相互之間存在關聯性的數據,各自系統處理方式的不同給彼此間的協作也帶來了很多困擾。

爲了打通數據孤島,將數據重新整合梳理,集團決定建立一體化系統化的數據中心,並提出了信息化建設八個“一”原則

  • 同一個崗位只用一套系統;
  • 同一筆數據只有一個入口;
  • 同一條數據只有一個數據來源;
  • 同一張報表只有一種取值邏輯。

基於集團項目主導的運營模式,公司建立了三大業務體系,並將其統一整合在一體化的信息數據平臺之中。

1. 營銷管理體系

營銷管理體系主要包含CRM、檔案管理平臺和合同管理平臺等系統。

  • CRM管理體系:項目信息獲取、考察接待、文件評審等管理
  • 檔案管理平臺:區域備案、人員證件、文件歸檔等管理
  • 合同管理平臺:合同的簽約、履約、變更等管理

從OA、ERP到大數據中心,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體系原來是這樣的

 

2. 運營管理體系

  • 工程管理:主要包括進度、質量、安全、資料、勞務等事務性管理;
  • 供應鏈管理:涵蓋了供應商的准入、評價、招標、庫存等流程的信息;
  • 財務共享中心:包括資金、成本、薪酬的核算,通過影像及電子賬單實現共享審批;
  • 成本管理中心:實現了成本的預算、覈算、結算等流程的集中管理

從OA、ERP到大數據中心,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體系原來是這樣的

 

3. 協同辦公體系

  • OA辦公平臺:通知公告、規章制度、待辦提醒等信息的發佈更便捷;
  • 釘釘通信:即時通信、文件傳輸、電話會議提高辦公的效率;
  • HR系統:人員的招聘、合同的簽訂、考勤績效等管理流程大大簡化;

從OA、ERP到大數據中心,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體系原來是這樣的

 

四、後期大數據分析系統建設

廣田集團的信息化基礎建設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業務系統和體系,但是如何發揮這些數據的價值,成了擺在集團信息部門眼前的一道難題。爲了解決這一難題,廣田集團決定上線BI系統來爲集團打造數據的“神經系統”。在衆多的BI廠商中,集團最終選擇了帆軟公司的FineBI產品主要基於以下三點原因:

  • 帆軟的工具簡單易用,上手快,後續維護壓力小,容易推廣應用;
  • 帆軟更貼合國內企業需求,更接地氣,能夠滿足很多定製需求;
  • 帆軟根植行業多年,有豐富的經驗和實力滿足集團數據應用的需求。

目前,廣田集團已經和帆軟達成深度合作,並藉助帆軟的BI工具爲集團搭建了服務於各層次人員的各種數據處理平臺,爲集團的決策層、管理層和基層的數據應用訴求提供了合適的工具。

1. 數據的大腦——大屏指揮中心

藉助帆軟的FineBI系統,集團搭建了服務於決策層的大屏指揮中心。

從OA、ERP到大數據中心,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體系原來是這樣的

 

作爲整個數據分析的大腦,決策層可以通過數據大屏清晰準確的看到營銷階段、準備階段、生產階段、交付階段、結算階段、維保階段等整個項目全生命週期的運營管理數據。通過BI系統的處理分析,資金的流轉狀況、人員的管理狀況以及業務項目數據的明細都分門別類的整理到各自的子系統之上,需要哪方面的數據隨時可以調取查詢。

2. 數據的神經中樞——管理駕駛艙

應用帆軟的FineBI軟件,公司各業務部門上線了管理駕駛艙系統,爲管理層優化各業務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從OA、ERP到大數據中心,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體系原來是這樣的

 

管理駕駛艙是整個數據分析系統的神經中樞,對上可以爲決策層提供數據分析呈現,對下可以定位到各個工地、人員、項目,對一線的訴求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和指導。

工程部可以通過駕駛艙準確把握一線的項目進度以及人員情況,合理調控部署;技術部可以通過駕駛艙反饋的各項技術指標,對項目進行技術指導和評估;物資部從駕駛艙上可以得到各物資分配情況,並以此作爲指導爲物資管理和採購提供依據。

3. 數據的神經末梢——數據分析報表

除去大屏指揮中心和管理駕駛艙的應用,公司對數據系統的應用已經深入下方到基層業務人員,數據分析報表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業務人員工作效率,讓公司提倡的“無紙化辦公”真正落地。

從OA、ERP到大數據中心,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體系原來是這樣的

 

集團公司作爲一個龐然大物,最終的業務實現還是要落實到基層的工作人員,數據平臺通過權限的控制,將各部門所需要的信息開放給相關人員,基層業務人員又將財務、物資、人員、項目的數據填報上傳至各子業務系統,產生一張張數據分析報表,實現了整個信息系統的閉環管理。

結語

很多企業都很早搭建了數據中心平臺,卻很少能真正將其利用起來,歸根結底是因爲少了數據的神經系統。廣田集團的案例清晰的向我們展現了FineBI如何爲其打造出數據的神經系統,深入挖掘出數據的潛在效能,讓企業的精細化運營和兩化融合邁入了新的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