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一個“氣球”

20世紀70年代,比利時科學家伊里亞•普里戈津(I.Prigogine)提出了一個創新的理論,叫“耗散結構”,是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相違背的一個理論。耗散指的是系統維持一種新型結構需要從外界輸入能量或物質,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所有的生命要想維持,就必須從外界輸入能量或物質。

我發覺,有一個比喻特別形象,那就是,人作爲生命的一種高級形式,特別像一個氣球。這個氣球必須從外界輸入能量、輸入物質,才能變得“飽滿”,才能維持生存。其次,這個氣球還在不斷“漏氣”,不斷釋放能量和物質。

我們把這個比喻還可以強化和延伸,你會發覺它會關聯到你生活當中方方面面的事。

一個人長久不運動,就像一個長久不補“氣”的氣球,實際上還在天天“漏陰氣”,時間一長,我們會發現這個人精氣神完全不足,像癟了的氣球。

一個人鍛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鍛鍊那幾天鼓足了氣,一停下來,氣又慢慢泄了。所以教練常常給人的健身計劃都是說,要堅持。

你晚上休息,可以養足精神,方便白天給自己打氣。結果精神養足了,你還是不想起牀,這個時候你的氣球其實一直在漏氣,你拖得越晚,漏氣越多,人越沒有精神。這就是早起精神好的原因。在《核心基礎運動》一書中,作者提到,早餐早一些,飲食搭配合理的話,是能提高人一天的代謝水平的。

當你健身的時候,鍛鍊的時候,隨時提醒自己,我天天在漏氣,要想強壯的身體,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一定要堅持下去。

這是在健身方面的分析。

在關係方面,其實也是一樣的。任何人與人的關係,其實都是兩個生命體之間的關係。要想關係長久不衰,雙方都要給對方輸送物質和能量。你輸送給別人就是在鼓舞別人,就是在給對方的氣球打氣。當然了,對方反過來給你輸送物質和能量,也是在給你的氣球打氣。一來一往之中,關係就加深了。

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愛用想當然的看法。不願意去維護關係,而是不理不睬,不互動,不交流,不溝通,這樣對方沒有從你那裏得到能量,就會覺得你對他沒有意義了。

有的人會說,哦,你說的是,問題是,我不去維護,他也不會死。我要說,確實是這個道理,他離了你,自己會給自己打氣,其他人會給他打氣,但是呢,你對他又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

要做一個別人生命中的打氣者,鼓舞者,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不斷漏氣的氣球,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鼓舞、支持,輸入能量和物質。
那在關係中,能量指的是什麼呢?能量指的是對別人心理、情感有觸動的一些行爲。比如支持、信任、愛、尊重、接納。

以上是在關係中的分析。

接下來我們可以談談在精神中的耗散結構。

人跟動物的區別是,動物沒有思想,人有思想。所以人不會滿足吃喝拉撒的。人會追求一種東西,叫做“意義”,如果沒有意義,人就會覺得無聊。而普通動物不會覺得無聊。

如果把意義比作能量氣球,那我們就會觀察到,人在生活中,通過學習、創造,接觸到新鮮事物獲得的意義感,會漸漸消失,也就是漏氣了。於是人們又感覺到沒有意義了。要去追求更新的意義了。

人們所獲得的知識、信息這些東西也是能量的一種,輸入自身這個“氣球”以後,又會不斷耗散,不斷漏氣,又需要不斷去補充新的知識和信息。

所以人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接觸新鮮事物,不斷獲得新的認知,來抵消“意義”的消失。

當一個人處於封閉的環境,看不到報紙、書籍、電視,聽不到任何人跟他說話,聽不到廣播,即使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顧。這樣的一個人,按心理學家的說法,他活不過一個月。

所以,你看,人如果得不到外界輸入的信息,他自身的“氣球”會迅速癟下去,造成智力退化、感官能力全面退化,甚至死亡。

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多半也是“氣球”出了問題,輸入的信息不足,或者輸入信息紊亂,造成“氣球”出問題。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把人比喻成一個“氣球”,來說明生命是一個耗散系統。我們認識到,人需要通過積極的方式,來給自己持續輸入能量,來對抗生命力量的自然流失。

願你我的生命,更加蓬勃向上,精彩紛呈,鼓舞更多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