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电影《海上钢琴师》  影评

“只要你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很显然,这是一个好故事。因为它从没被人忘记。

影片以小号手麦克斯孤独地坐在长长的台阶上讲述开始,以他独自一人走在寥落的街上渐行渐远的背影结束。看上去,这是一部关于孤独的电影。

麦克斯只是故事的旁白者。整部影片以他回忆的方式,完整呈现了钢琴艺术家1900的传奇人生。


      1.故事梗概


弗吉尼亚游轮上的锅炉工丹尼,在头等舱宴会厅的钢琴上捡到了一个弃婴。装弃婴的篮子上写着“T. D”的字样。丹尼坚持认为是“ThanksDenny”的缩写。他收养了这个婴儿,并给他起名为“1900”.因为这是1900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

1900在弗吉尼亚号的锅炉房里长到8岁时,丹尼在一次事故中离世,他再次成了孤儿。正是在丹尼海葬的那一刻,1900第一次听到从头等舱里传来的美妙的音乐声。

弗吉尼亚号的船长为了让1900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决定送他去陆地上的孤儿院。然而他们找遍了船上所有的角落,均没有发现1900. 就在大家差不多已忘记他的时候,22天后的一个夜晚,头等舱的大厅里传来美妙的钢琴声。灰头土脸脏兮兮的1900,正坐在钢琴前如痴如醉地弹奏着曲子,优美的旋律,陶醉了所有人。没有人知道他这22天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学会弹钢琴的。

从此,1900在弗吉尼亚游轮上弹奏钢琴,往返于欧洲与美国之间,27年,他从没下过船,从没踏足过陆地。他在这首游轮上成长为优秀的钢琴师,在头等舱为有钱人弹琴,在三等舱为底层人演奏。他的曲风随心而动,随意而泄,指随情动,情随乐起。他任意挥洒,灵动自如,无固定章法,不遵规蹈矩,演奏和曲风不羁,自成一派,深受往来旅客的喜爱。更因为他弹奏指法极快,快如四只手在同时弹奏,因此声名远播,连美国议员都专程上船听他演奏,连爵士乐巨匠杰利都特意上船与之较量。

所有人都希望他能下船,去全世界巡回演出,将他的音乐带给更多的人,名利双收。但1900始终不肯下船。即使某天,遇到了他生命中怦然心动的第一次爱情,他曾试图下船去开始新生活。然而内心挣扎后毅然回到船上,直到弗吉尼亚号老朽退役,成为一艘废船。最后1900也随着被炸毁的弗吉尼亚号殉于海底。

 

  2.他是懦夫吗?


有人说,1900不下船,是害怕和恐惧,他是懦夫,不敢突破自己,甚至选择与船一起毁灭,是一出人间悲剧。

而我恰恰认为1900的选择是一种勇敢。是一种看清生活真相后直面生活的勇敢。

他选择了在船上与钢琴为伴的生活方式,并直面、承担着自己选择的结果。每个人的生活是多面体的,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本身没有对错。自我实现的方式有很多,重要的是,你得看清你到底需要什么。

1900没有父母,没有朋友,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只拥有钢琴天赋。

他从钢琴里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在琴声里遨游游轮到过的每一个的城市,在音乐的创作流淌里感知每个季节的变化。

他用钢琴带给头等舱有钱人的感官麻醉,带给三等舱贫苦人们简单的快乐。

钢琴和音乐,他能确定拥有的只有这两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确幸吧。在他看来,那些虚无缥缈的陆地城市,大大小小的街道,栉次鳞比的楼房,远方美丽的姑娘,一栋自己的房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一个家,一个女人,几个孩子,一片窗外的风景,这些,都是上帝的钢琴。

这架上帝的钢琴,有成千上万永远数不完的琴键,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他根本无法演奏。

一个无限没有尽头的世界,是有限的个人,有限的生命,有限的选择所不能把控和确认的。

他的勇敢在于,他能看清自己所拥有和确定的东西,并把握它。

我们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被欲望驱使着,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营营役役一生,拼尽了全力,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为根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因为世界太丰富,太巨大,因为一切无限,以致于我们对自己的渺小,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愿望,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都如此难以把握。我们怎么才能决定某一个TA,某一个家,某一种生活方式,某一个职业,某一条道路,怎么才知道它对于我们而言,是正确的。

谁又能说,1900单纯的选择,不是一种幸福?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能确定和把握的东西是什么,他无需向别人向世界证明什么。对于别人和这个世界来说,他是虚无的存在。

他没有国籍户籍,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护照,没有证件,他只需要向自己证明,他来过,生活过。他在感受到大海的怒吼与琴声的完美融合时,在创作和演奏中获得生命的圆满。

他清楚地知道,我是谁。

而我们大部分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在物欲中沉沦,在精神里贫瘠。

我们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我们住着100平米的房子,畅想住到150平米房子的美好和舒畅。我们开着20万的车,却幻想着50万的车的奢华和舒适。我们有了一个女儿,却想着有一个儿子才更完美;我们有了一个儿子,却又觉得有一个女儿更贴心。我们的孩子考了95分,可我们却责备TA没考到100分。我们有了1千万,却又想着5千万的日子更自由。我们像陀螺一样旋转着,为逝去的而后悔,为未知的而担忧。我们争先恐后地奔跑着,不敢停,不敢歇,唯恐落在后面,生怕一停下来,就被人赶超,被社会抛弃,被生活耻笑。

大多时候,我们的不安全感往往是因为捉襟见肘的能力配不上自己骄傲的野心。

于是我们在追赶中囫囵生活,在奔跑中丢失了自我。

我们常常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部分,或者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那些东西,害怕面对那些东西被掀开之后的疼痛。害怕自己是渺小无能的。

1900不是神。他也曾疼痛、迷茫过。他数次透过眩窗孤独的眼神,让我心疼。

他跑到船上的机房给陌生女子打电话,想诉说自己的孤独和恐惧;他给赛马场打电话,想知道“妈妈”(丹尼在他小时候跟他说,妈妈是一匹赛马)参赛了没有;当爱情来临时,他也想过去尝试这世间美好的情感,去爱一个姑娘,去过另一种生活。

他决心下船,去接受那个更大的世界。但当他与大家一一深情告别、走到旋梯的中间时 ,望着对面纽约这个巨大的城市,无数条繁华的街道,看到城市高楼上的每一扇窗口,他脱下头上的帽子,将它抛向海里。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船上。

经历过内心的挣扎后,他明白自己不具备应对那个大世界的能力,那个世界旅途太长, 香水太浓。他突破不了自己的局限,不想在繁杂的世界里踉跄苟且。明白钢琴才是他唯一能驾驭的,自己唯有在钢琴面前,才能优雅从容。

他的生活不在别处。

他的勇敢在于,穿过迷雾,看清真相,活得通透。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勇者,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多年过去,人们已经将他遗忘。弗吉尼亚号也成了一首废船。只有曾经在船上与他一起工作演奏的小号手麦克斯记得他。

当麦克斯得知弗吉尼亚号即将被炸毁时,他突破阻碍,千方百计地上船,在那条破烂不堪的犹如墓地一般的废船上,用1900曾经演奏的钢琴曲引出1900,企图说服他下船。但1900仍然拒绝下船,他宁愿赴死。

1900说,当年我决定下船时,却最终停在了旋梯的中间,没有走下去。我在旋梯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突然看见了什么,而是因为我看不见什么。我看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的尽头,我看不到世界的尽头。只有船上这架88个琴键的钢琴,是我可以触摸的梦想,永远不会超出船头的梦想。我可以在这有限的钢琴上,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他说:我永远离不开这条船,我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份从容赴死的平静和豁达,是一个过尽千帆后的勇者才有的姿态。

它越过时间,越过遗忘,抵达自我的永恒。



3.生活的真相在于,悦纳自我。


这就是1900的自我实现吧。

这是一种深刻的接纳,是对自我身份的完全认同。

你接纳了你的生命状态,不和这个状态较劲,这时,你才能穿越生活的真相,获得生命的馈赠。

我们不敢让自己的生活不完美,我们什么都想要。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比别人更强的人生,得到的却是持续不断的焦虑和不安。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曾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生来就与别人不同。但如果不能接纳真实、不完美的自己,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接纳人生的残缺性,认清自己“我是谁”,或许是我们将生活过得更好的唯一选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