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os深度分析,看懂谷歌雲的三級火箭

今年4月9日,谷歌在舊金山召開了Google Cloud Next 19。

大會持續了兩天,共有75個專題,100多個公告,30000多人蔘加。

但我認爲真正值得注意的只有下面5點:

  • 一個產品,Anthos;
  • 兩個人,谷歌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谷歌雲CEO 托馬斯·庫裏安(Thomas Kurian);
  • 兩件事,擴充銷售隊伍,拓展合作伙伴。
    透過這5點我們便能看清谷歌雲三級火箭的全貌。

那便是以開放的方式搶佔雲計算入口,進而推廣谷歌雲。

唔?

你可能會問我“你確定這不是兩級麼”。

還有一級藏的太深,其實真的有三級。

不信,請往下看:)

01 Anthos

“Bringing the cloud to you”。

把雲帶給你,這是Anthos產品頁的第一句話。

短短五個字,既表明了Anthos雲計算入口的定位,也表明了谷歌雲你不過來我就過去的態度。

簡單又值得品味。

不過Anthos本身卻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東西,它由原來的谷歌雲服務平臺升級而來,下面包括多種產品和解決方案,如GKE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 On-Prem、Istio on GKE等……

完全展開講既不現實也無必要,爲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做一個簡單的定義:

Anthos是以Kubernetes爲核心的混合雲/多雲管理平臺。

概念不多,我們一個一個解釋。

02 混合雲

混合雲(hybrid cloud)不是什麼新概念,18年AWS發佈了混合雲平臺Outposts,隨後Azure也發佈了Azure Stack。我前面的文章《AWS殺死了雲計算……》提到過雲計算伴隨互聯網創業潮興起,那麼同樣會伴隨其衰落,以AWS爲例,近年來增長率只有40%多,下滑明顯。

圖1 AWS營收與增長率 form bernardgolden.com

只看這份數據,我們可能會得出一個結論是雲計算逐漸見頂。

但其實並不是。

圖2 IDC IT market

對照IDC的調查數據便可知道,傳統數據中心仍然佔了市場大頭,並且私有云也會逐漸擴大,所以很明顯雲計算還有很大空間。

那爲什麼AWS增速放緩了呢?

因爲現在互聯網紅利吃的差不多了,該上雲的也都上了,剩下的都是傳統企業客戶,他們對數據安全性,資源可控性要求更高,所以對公共雲並不是那麼認可。

市場很大,但都是難啃的骨頭。

比起公共雲,他們更容易接受私有云和混合雲。

私有云指的是給客戶在自己的網絡環境中部署一套雲系統,與外界隔離。

混合雲指的是公共雲、私有云甚至自建機房混合使用,核心&穩定的業務放私有部分,外圍&彈性的業務放公共雲,數據和應用統一管理並且能夠在兩種雲中間自由移動。

對客戶來說,混合雲的方式既留了核心數據,降低了遷移風險,又能在原來資源的基礎上增加公共雲的彈性,一舉多得。

而對雲廠商來說,佔住混合雲的口子,其實相當於搭建了一條資源遷移的通道——業務增長,雲上擴容最方便,時間流逝,自建機器終要報廢,此消彼長,最終達到上雲的目的。

所以雖然AWS過去一直號稱只有公共雲纔是真正的雲,但面對現實也不得不妥協推出了以VMware爲核心的Outposts混合雲產品。

從這個角度看,谷歌的Anthos並不算高明,甚至比起競爭對手來說還略顯反應遲緩。

03 多雲

如果說混合雲是縱向擴展市場,那多雲則有點橫向搶市場的感覺了。

狹義上多雲(multi-cloud)指的是混合使用多個雲廠商的資源,比如AWS、Azure和谷歌雲。

對客戶來說,多雲策略的好處一是防止被某個雲廠商鎖定,二是雲廠商出故障時儘量不影響自己。這並不是杞人憂天,17年AWS S3宕機影響了很多公司,比如Adobe、Docker、GitHub、Slack、GE、Quora 等,根據統計A-Z 26 個字母全部佔滿,可見影響之大,大家戲稱AWS癱瘓了全球一半互聯網。

近幾年來幾乎每年都有云廠商發生故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慎重考慮這個問題。

但Anthos僅僅是從客戶角度出發的嗎?

谷歌就沒點私心嗎?

我認爲不是。

圖3 雲廠商市場比例

Anthos目前支持谷歌雲、AWS和Azure三種雲的混合使用。

不難想象,Anthos相當於在谷歌雲和AWS、Azure之間搭了一個橋樑, 從圖3的數據看,谷歌雲所佔市場份額還相對較小,顯然從直覺上客戶會源源不斷的“擴散”到谷歌雲上來。

Anthos並沒有支持份額更小的IBM雲與阿里雲,這與2018年IBM推出的多雲工具只支持AWS、Azure和IBM cloud如出一轍。

再問問龍頭老大AWS的對多雲的態度,AWS“對多雲的實際價值表示觀望”。

只支持自己和比自己市場份額大的平臺,或許這就是多雲產品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04 Kurbenetes

一縱一橫,Anthos野心很大,但從前面描述也能看到,Anthos既不是第一個混合雲方案,也不是第一個多雲方案。

它能成功嗎?

我覺得有希望,至少從需求看這部分市場很大。

圖4 RightScale 2018 State of the Cloud Report

RightScale調查了企業客戶(僱員大於1000人)對雲計算的態度,數據顯示所有受訪者中51%考慮混合雲,21%考慮多雲(公共雲),另有10%考慮多雲(私有云),總體加起來佔81%。注:這裏多雲的概念被泛化了,包括混合雲和狹義的多雲。

這比例相當驚人。

所以市場絕對有,關鍵還是看產品能不能做好。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Anthos所依賴的Kubernetes了,這纔是谷歌雲的第一級火箭

Kubernetes是谷歌開源的容器編排系統,2014年對外宣佈,2015年發佈1.0版本,同年谷歌與Linux基金會一起成立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並把Kubernetes作爲種子產品捐贈給了CNCF。

這裏又涉及了一些新概念,比如容器化,比如雲原生。

  • 簡單說,AWS EC2等產品是基於虛擬機來做的資源虛擬化,而容器化是比虛擬機來說更簡便的一種部署方式;
  • 雲原生(Cloud Native)與其說是一種技術,不如說是多種技術組合而成的規範,最開始包括下面三個特點:
    • 應用容器化
    • 面向微服務架構
    • 應用支持容器的編排調度

雲原生的目標是幫助公司和機構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

在谷歌的推動下,Kubernetes和CNCF都發展迅猛,早在2017年AWS、Azure、谷歌雲、阿里雲和IBM雲等前五大雲廠商都已經成爲了CNCF 會員,並紛紛在自己的雲平臺中提供了Kubernetes服務——用外國人的話說這叫做“他們確認了雲原生和容器是企業計算的未來”。

圖5 Google Trends :EC2 VS Kubernetes

這點從Goole Trends也能得到印證,自2017年末開始Kubernetes的熱度已經超過了EC2,且差距在逐漸加大。

Kubernetes這一級已經飛的足夠高了。

所以按照這個趨勢,大家將來會以雲原生(基於Kubernetes)的方式使用雲計算,而這一切都是開源技術,理論上不管是自建機房還是私有云,也不管是AWS還是谷歌雲,技術棧都一樣。

所以Anthos能夠以Kubernetes爲核心統一混合雲與多雲的解決方案,這便是與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

既然Kubernetes這麼重要,那爲什麼谷歌還要把它捐給CNCF?

這不得不提一下谷歌的開放雲(Open cloud)策略。

谷歌雲官網有一篇文章《Why we believe in an open cloud》詳細描述了谷歌對雲計算的看法,重點如下:

  1. 開放賦予客戶靈活選擇並隨時遷移的能力,不管是自建機房、私有云還是任意公有云。
  2. 開源軟件可以帶來更多想法,也能構建持續的客戶反饋循環。
  3. 開放API可以幫助大家在別人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的工作。

從本質上來說,開源軟件能夠讓雲服務商提供同質化產品,尤其是IAAS和PAAS,產品在設計與交互層面不再有區別,只剩背後的性能、可靠性。

從水和電的角度來看,雲計算本該如此,想做公共服務必須提供同質化產品。

谷歌並不是說說而已,截止目前已經開源如Kubernetes、TensorFlow、Chromium等一大批重磅軟件。

圖6 谷歌開源軟件

關於Cloud Native和Open Cloud,我從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看是完全支持的,理論上確實可以做到混合部署隨時遷移,因爲所有軟件都是開源軟件,開發規範也是開放標準,你可以在任意地方部署。

那麼這對谷歌多有利?或者對其他廠商多不利?

在我看來這幾乎是點了他們的穴——你無法拒絕,因爲這是客戶的需求,拒絕它就是拒絕客戶,但你也無法配合,配合就意味着會被谷歌雲拉到Open Cloud與Native Cloud的戰場上搞決鬥,以谷歌的實力,客觀的說,其他廠商的勝算並不高——你說客戶到底更相信Kubernetes創始人還是熱心友商?

於是只能一動不動,跟被點了穴一樣。

05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與谷歌的三級火箭

谷歌雲的新任CEO 托馬斯·庫裏安(Thomas Kurian)本來是這次大會的主角,但谷歌的CEO 桑達爾卻率先上臺宣佈了Anthos。

圖7 桑達爾與Anthos 圖片來自谷歌雲官方博客

他說Anthos是雲時代的安卓

在解讀這句話之前,我們先看看桑達爾是何許人也。

04年加入谷歌,13年任職安卓總裁,15年成爲谷歌CEO,縱觀他的職業生涯,有這麼幾個產品不得不提,谷歌工具欄,Chrome瀏覽器,安卓系統。

谷歌收入構成裏最大的仍然是廣告,那爲什麼是前安卓負責人桑達爾來做谷歌CEO?

因爲廣告僅僅完成了數錢的動作。

而桑達爾做的每個產品都是佔據入口然後把錢送過來。

在其他瀏覽器上裝谷歌工具欄是爲給搜索、郵箱等產品引流,通過Chrome控制PC上網入口是爲了給搜索、郵箱等產品引流,安卓系統內置谷歌搜索、郵箱、地圖等應用,也是在通過入口給這些產品引流。

更加巧合的是,Chrome、安卓也是都是開源軟件。

這可能是桑達爾版的三級火箭理論:暴力研發搞開源,免費推廣佔入口,最終少數產品集中變現

安卓的美夢,桑達爾在谷歌雲上想再做一遍。

就像Chrome讓谷歌抓住了互聯網,安卓讓谷歌抓住了移動一樣,桑達爾想通過Anthos讓谷歌抓住雲計算。

Kubernetes是第一級,Anthos是第二級,谷歌雲是第三級。

如果不是巧合,那意味着谷歌在2014年之前就想到了這個局。

這多少讓人有點不寒而慄。

06 托馬斯·庫裏安(Thomas Kurian)與谷歌雲的2B策略

假如說桑達爾負責上天,那麼谷歌雲新任CEO托馬斯·庫裏安就負責入地了。

他來谷歌之前在傳統企業服務大廠Orcale呆了20多年,曾任產品開發總裁,公認的二號人物。

引進他在外界看來正好彌補了谷歌雲之前最大的短板,大家批評谷歌不懂2B的生意,比如長期以來谷歌雲的銷售人員大概只佔AWS十分之一,和Azure比起來更是隻有十五分之一。

大家希望庫裏安能夠把Oracle 的2B基因帶給谷歌雲。

這次大會基本是他就職後的首次公開露面,從其表現來看,可以說不辱使命。

圖8 托馬斯·庫裏安 圖片來自谷歌雲官方博客

一系列舉措相當精準,比如:

  • 大量擴充銷售人員,兩年後至少要到競爭對手50%的水平;
  • 聯合大量合作伙伴入駐Anthos

圖9 Anthos合作伙伴 圖片來自谷歌雲官方博客

  • 強調傳統企業市場,在醫療、金融、媒體、製造業和零售中均有新增重磅客戶

尤其是他加入谷歌雲還不足半年,可能在某些公司連試用期都沒過。

我畫了一張圖來描述谷歌現在的2B策略與位置。

圖10 谷歌雲的2B策略

庫裏安加碼業務團隊以Anthos爲支點去撬動市場,也加碼合作伙伴站在客戶一側往上推。

產品離市場越近,業務團隊和合作伙伴越省力。

於是問題只剩Anthos到底離市場有多遠了,但這谷歌說了不算,市場說了纔算。不過根據CNCF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的企業客戶(僱員大於5000人)中有40%已經在生產環境中使用Kubernetes了。

從這個數據看,谷歌雲的未來可期。

07 總結

文章挺長,但其實關鍵部分已經在第一節說了,那就是谷歌的三級火箭:

開源Kubernets培養開發者,推廣Anthos佔領入口,最終谷歌雲變現。

至於谷歌雲到底用什麼變現,可能是賣IT資源,可能是推大數據應用,也有可能是推機器學習解決方案,只要口子佔住了,一切皆有可能。

最後用圖片總結一下對Anthos的印象,其實我最開始看到它的時候就想到了下面這張不太嚴肅的老圖:

圖11 超市入口 曾經廣爲流傳但不知原作者是誰

人家開的是超市,你谷歌雲開的卻是超市入口……

機智。

作者介紹:
郭華,阿里雲產品經理,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