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

文章目錄


在OSI參考模型,將網絡分爲7層
物理層:是OSI/RM的最低層,提供原始物理通路,規定處理與物理傳輸介質有關的機械/電氣特性和接口。物理層建立在物理介質上(而不是邏輯上的協議和會話),主要任務是確定與傳輸媒體接口相關的一些特性,即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及規程特性,涉及電纜,物理端口和附屬設備。物理層數據交換的單位爲二進制位(bitb),因此要定義傳輸中的信號電平大小、連接設備的開關尺寸、時鐘頻率、通信編碼、同步方式等參數。物理層的主要功能就是透明的傳輸比特流。

數據鏈路層:它的任務就是把原始不可靠的物理層連接變成無差錯的數據通道,並解決多用戶競爭,使之對網絡層顯示爲一條可靠的鏈路,加強了物理層傳送原始比特的功能,該層的傳輸單位是幀。通過在幀的前面和後面附加上特殊的二進制編碼模式產生和識別邊界。數據鏈路層可使用的協議有SLIP、PPP、X.25和和幀中繼等。在任何網絡中,數據鏈路層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對於高層而言1,此層的服務協議都比較成熟。
數據鏈路層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 數據鏈路連接的建立與釋放。
(2)構成數據鏈路的數據單元
(3)數據鏈路連接的分裂
(4)幀定界與同步
(5)流量控制、差錯的檢測和恢復
數據鏈路層的傳輸的數據包成爲幀

網絡層:它將數據分成一定長度的分組,,負責路由(通信子網到目標)的選擇。以數據鏈路層提供的無差錯傳輸爲基礎,爲實現源設備和目標設備之間的通信而建立、維持和終止網絡連接,並通過網絡連接交換網絡服務數據單元。網絡層主要解決數據傳輸單元分組在通信子網中的路由選擇、擁塞控制以及多個網絡互聯的問題,通常提供數據報服務和虛電路服務。 網絡層建立網絡連接爲傳輸層提供服務。
網絡層的主要功能如下:
(1)路由選擇和中繼
(2)網絡連接的激活和終止。
(3)網絡連接多路複用
(4)差錯監測與恢復
(5)排序、流量控制
(6)服務選擇
傳輸層:它即是七層模型中負責數據通信的最高層,又是面向網絡通信的低三層和麪向信息處理的高三層之間的中間層,解決的是數據在網絡之間的傳輸質量問題,它屬於較高層次。傳輸層用於提高網絡層服務質量,提供可靠的端對端的數據傳輸,如常說的服務質量(QoS)就是這一層的服務。
傳輸層主要涉及的是網絡傳輸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套網絡數據傳輸標準。用得比較廣泛的兩個傳輸層協議爲TCP協議和UDP協議,其中TCP協議是面向連接的,而UDP是面向非連接的。本層可在傳送數據之前建立連接,並按照連接建立時協商的方式進行可信賴的數據傳輸服務。若傳輸層發現收到的包有誤,或者送出的包未收到對方的認可,則可繼續嘗試數次,直到正確收到或者送出包,或者是在嘗試數次失敗之後向上層報告傳送的錯誤信息,簡而言之,傳輸層能監測及修正傳輸過程中的錯誤。
傳輸層的主要功能如下:
(1)映像傳輸地址到網絡地址
(2)多路複用與分割
(3)差錯控制及恢復
(4)分段與重新組裝
(5)組塊與分塊
(6)傳輸連接的建立與釋放
(7)序號及流量控制
會話層:它利用傳輸層提供的端對端的服務,具體實施服務請求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通信。屬於進程間通信範疇。管理不同主機進程間的對話,主要針對遠程終端訪問。會話層使用校驗點可使得通信會話在通信失效時從校驗點繼續恢復通信。這種能力對於傳送大文件極爲重要。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構成開放系統的高三層,面對應用進程需要提供建立連接,數據傳輸,釋放連接三個階段。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會話層是最薄的層,常常被省略。
表示層:它處理系統用戶信息的語法表達形式,每臺計算機都有它自己表示自己數據的方法,需要協定和轉換來保證不同的計算機可以彼此理解。

表示層具有的功能如下:
(1)數據語法轉換
(2)數據加密和數據壓縮
(3)語法表示
(4)表示連接管理
應用層。它是OSI/RM的最高層,是直接面向用戶的一層。應用層是計算機網絡與最終用戶的界面,包含用戶應用程序執行通信任務鎖需要的協議和功能,如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

通常將網絡中直接面對用戶連接或訪問網絡的部分稱爲接入層,接入層目的是允許終端用戶連接到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