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個人整理

1. OSI七層模型的各層功能

  • 物理層: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接的作用。一般有,網線,光纖和網卡。

  • 數據鏈路層: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物理地址尋址和差錯校驗的功能。MAC地址爲物理地址出廠後就不可更改。

  • 網絡層:進行邏輯地址尋址,選擇最優的網絡路徑,IP地址可以更改。

  • 傳輸層:定義了傳輸數據的端口號即,數據是在端口與端口之間傳輸。一般使用TCP或者UDP協議進行信息傳輸。

以上,爲OSI七層網絡中的下四層(網絡層)其中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是點到點傳輸信息即,考慮信息傳輸的過程;而傳輸層是端口與端口之間傳輸信息,不考慮信息傳輸的過程。


  • 會話層: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
  • 表示層:數據表示,數據的加密並對數據進行壓縮優化處理。
  • 應用層:用戶與網絡交互的藉口。
    以上爲OSI七層網絡中的上三層(軟件層)。

2. 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過程

兩臺計算機要想實現交流就必須通過互聯網進行交互,然而計算機在交互過程中並不是將用戶輸入的信息進行直接傳輸,而是通過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過程即,源計算機將用戶所輸入的信息進行語言轉換,把人類的語言轉化爲二進制的信號,再把信號進行加密打包,把整條信息分成多個信息包進行傳輸。目標計算機接收源計算機發送來的信息包進行地址確認,確認傳輸來的信息包是否爲本機地址。再通過將信息進行整合解碼,將二進制信號轉化爲人類的語言呈現給用戶。


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的過程

  • 源用戶

    應用層: 上層數據 用戶所輸入的信息

    傳輸層: TCP頭部+ 上層數據 數據段

    網絡層: IP頭部+ TCP頭部+ 上層數據 數據包

    數據鏈路層:MAC頭部+IP頭部+ TCP頭部+ 上層數據 數據幀

    物理層: 發送二進制信號 比特流

  • 目標用戶

    物理層: 接收二進制信號 比特流

    數據鏈路層:-MAC頭部+IP頭部+ TCP頭部+ 上層數據 數據幀

    網絡層: -IP頭部+ TCP頭部+ 上層數據 數據包

    傳輸層: -TCP頭部+ 上層數據 數據段

    應用層: 用戶數據 上層所接收的信息

3.TCP/IP協議族的組成與部分協議的功能

  • 應用層使用的協議有:HTTP、FTP、TFTP、SMTP、SNMP、DNS等。
    FTP:運用於廣域網和局域網的文件傳輸。使用TCP協議。文件共享只適用於局域網。
    TFTP:可以傳輸容量不大的文件,傳輸效率高。使用UDP協議。
    DNS:域名解析協議。
  • 傳輸層使用的協議有:TCP和UDP。
    TCP:其注重傳輸的安全性。
    UDP:其注重中傳輸的效率,速度快。
  • 網絡層使用的協議有:ICMP、IGMP、IP、ARP和RARP。
    ARP:是將IP地址解析爲MAC地址的解析協議。
    RARP:是ARP的逆向協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