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報告:中國超融合的差異化價值時代到來

2017年,Gartner在《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17》報告中介紹,超融合系統位於期望膨脹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頂點,這預示着超融合在當時處於概念炒作期的最高峯,市場泡沫也最大,接下來2-5年將正式進入到實際落地階段。

2年之後,中國超融合市場是否真的如Gartner所言:走向實際落地,成爲市場用戶的一個主流選擇?

近日,Garnter又公佈了《Competitive Landscape: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China》報告。該報告對中國超融合市場的現在和未來發展趨勢再次進行剖析。Gartner不僅預測中國超融合市場在未來幾年依然會保持高速增長,超融合的應用服務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用戶對於私有云的偏愛也讓超融合架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

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從報告中感受到,中國超融合市場經歷過多年的市場洗禮之後,徹底告別了“百團大戰”的混亂局面,不僅在多個行業落地開花,也讓市場真正進入到比拼差異化價值的競爭時代,未來更是有望誕生出新的強者。

從“泡沫高峯”到“實際落地”,超融合捅破“窗戶紙”

在基礎架構領域,誰領先了超融合,誰就領先了未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幾年前,有大批的市場競爭者涌入到超融合市場,大大小小、林林總總一大批廠商的加入用“百團大戰”形容不爲過。這裏面即有Nutanix這種超融合的鼻祖,也有SmartX這種每一行代碼都堅持自己寫的專業型公司,還有華爲、新華三、DELL EMC這些在傳統基礎架構領域的巨頭,甚至像QingCloud、EasyStack這些雲服務提供商也大力涉足超融合市場。這些情況也就讓中國超融合市場不可避免地經歷了一個泡沫期,就如Gartner 在《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17》報告中所言:超融合在當時處於概念炒作期的最高峯。

Gartner報告:中國超融合的差異化價值時代到來


不過,就如有人說所言:做超融合容易,但是做好超融合很難。這意味着超融合市場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但是要做好、做出色的門檻則較高,很多市場競爭者雖然容易進入到這個市場,但往往因爲產品與技術缺乏核心競爭力從而導致市場競爭乏力。

事實上,超融合從2017年到2019年在中國市場恰恰是經歷了從“易”到“難”的過程。這種“難”一方面體現在超融合廠商克服市場種種的質疑,讓超融合重要用戶從中等規模向大型企業延伸,並且讓越來越多細分市場用戶開始接受並採用超融合系統;另一方面則是超融合產品克服各種技術困難,讓其產品的應用場景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從最初的服務器虛擬化、VDI、分支機構等場景擴展到數據庫、Cloud等關鍵業務場景。


Gartner報告:中國超融合的差異化價值時代到來


以SmartX公司爲例,作爲中國超融合市場的一家典型代表廠商,除了攻克門檻極高的金融行業之外,最近兩年在醫療、地產、零售、製造、大型企業等領域均收穫多個成功案例,明顯感受到了各個行業對於超融合的接受度和採用度均大幅提升。

因此,中國超融合市場正在捅破那層“窗戶紙”,實現脫虛向實,迎來市場真正的爆發期。

從“百團大戰”到“三大類型”,超融合迎來差異化價值時代

Garnter在今年的超融合報告中將中國超融合廠商主要劃分爲三類:

第一類是以Nutanix、SmartX爲代表的純超融合廠商(Pure-Play HCI Vendors),這類型的廠商往往是通過產品差異化優勢來贏得市場。

以SmartX爲代表,Gartner這樣評價與分析的:

產品概覽

  1. 以自主開發的分佈式塊存儲爲業內所熟知;

  2. 核心產品 – SMTX OS 超融合軟件不僅內嵌免費的虛擬化平臺 ELF,還支持 VMware 和 Citrix 虛擬化;

  3. 驗證並支持了幾乎所有主流的 x86 服務器硬件,並且在客戶中覆蓋了幾乎所有超融合應用場景。

如何競爭

  1. 主要覆蓋對 IT 重度依賴的行業,包括幾乎所有的金融細分市場、醫療和製造業;2.對可靠性的良好體驗不僅爲用戶帶來信心,更帶來了生意機會的擴展。其中金融行業 50% 的銷售額來自於已有客戶的擴容;

  2. 主要和一線廠商 Nutanix 、VMware 競爭,在用戶對產品信任的基礎上,具備更及時快速的服務響應以及更高性價比;

  3. 和各相關領域的專業廠商都構建了良好的生態,不僅可以和 OpenStack 以及本地的雲管軟件廠商整合私有云方案,同時在安全、數據管理層面都有相關專業廠商合作和解決方案。在容器方面,不僅支持了 Kubernetes CSI ,其虛擬化也和 Rancher 有管理集成。

第二類是以Dell EMC、華爲、華三、深信服、VMware等爲代表的傳統數據中心供應商,這類型的廠商通過已有市場基礎來實現覆蓋;

以華爲爲例,Gartner是這樣評價與分析的:

產品概覽

  1. HCI 產品 FusionCube 包括存儲和基於 KVM 以及基於 Xen 的 FusionSphere ,同樣也支持VMware;2. 根據不同的負載和用戶場景,FusionCube 可以提供不同的節點選項;

  2. 和 AWS 集成支持備份,並且與 微軟的 Azure 和 Zure stack 集成;

  3. 僅支持華爲自己的 x86 服務器.

如何競爭

  1. 擁有從系統到基礎架構軟件到雲管的豐富的產品棧;

  2. 利用已有市場覆蓋和品牌獲得超融合市場;

  3. 2018年,華爲增強了 DBMS 支持並提升了存儲性能,幫助 FusionCube 擴展至金融和電信運營商;

  4. 建立了包括 Oracle、SAP、VMWare、Microsoft 和 Redhat 在內的生態,幫助其擴展更多的負載;

  5. 華爲是中國公有云提供商,這也提升了 FusionCube 作爲混合雲方案的信譽,雖然該方案並不是公司市場聚焦的重點。

第三類則是以QingCloud,EasyStack等爲代表的雲服務提供商,這類型的廠商通過爲客戶提供私有化部署方案來實現市場延伸。

以EasyStack爲例,Gartner是這樣分析與評價的:

產品概覽

  1. 專注在 Openstack 發行版和相關服務,2018 年才發佈其 HCI 產品;2.集成了 Kubernetes 控制平面,並基於微服務模式對計算、存儲和網絡進行管理;

  2. 教育和醫療是 HCI 主要市場。

如何競爭

  1. 受益於中國區對開源產品較大範圍的認知;

  2. 因爲自身具有私有云平臺的能力, Easystack 將 HCI 作爲客戶構建的私有云的關鍵步驟;

  3. 基礎架構管理容器化,進一步提升了升級時的靈活性和體驗;

  4. 2019年和國內一家本土服務器廠商建立了 OEM 關係。

這就是目前國內超融合市場的主要情況。在筆者看來,經過了過去兩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超融合市場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優勢劣汰,奠定了當前三大類型廠商爲主體的市場格局,不同類型的廠商已經開始形成了自身的差異化優勢。

以SmartX爲例,技術與產品是最大的核心競爭力。SmartX的SMTX OS超融合軟件在金融市場久經考驗,使其成爲金融行業超融合市場位列前三,並且擁有部署超過3,000+個節點規模的亞洲最大的超融合金融案例。目前來看,SmartX在技術與產品層奠定優勢之後,也在積極完善行業、渠道、服務等方面的佈局。

華爲則是傳統數據中心供應商的典型代表。作爲耕耘在數據中心領域多年的廠商,華爲的優勢在於其擁有完善的產品線、廣泛的用戶羣體以及成熟的渠道體系。華爲很容易利用已有的品牌優勢在超融合市場中獲得成功。在基礎架構向超融合發展的趨勢下,像華爲這樣技術實力強大、品牌優勢突出的廠商,未來需要考慮的則是如何平衡基礎架構衆多產品線之間的關係以及發展策略。另外,需要讓產品走向更加開放,進一步幫助用戶提升構建真正的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體驗。

EasyStack則是雲服務廠商進軍超融合的代表。這類廠商在開源、雲原生技術等方面有了不錯積累,但進入超融合市場普遍比較晚,具體落地效果還有待時間檢驗。

這三家公司可謂是各自類型中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超融合市場中的重要競爭者。與北美等國外相比,中國超融合廠商對市場格局有着較大的影響,甚至佔據着市場一定的主導權。

Gartner報告:中國超融合的差異化價值時代到來


實際上,超融合就像市場的一個“焦點”,原來市場中的不同玩家正在基於自身差異化價值,從不同的位置向這個“焦點”靠近。比如有些廠商擁有深厚的虛擬化產品和用戶基礎,希望通過超融合產品鞏固自身在數據中心市場的地位;有些廠商則希望利用雲計算平臺積累的技術與產品優勢,利用混合雲市場的良機,藉助超融合產品實現用戶範圍的延伸;有些廠商則擁有豐富和全面的產品堆棧,並且渠道和生態較爲成熟。

可以說,隨着超融合市場捅破那層“窗戶紙”,即將迎來的就是一個絕佳的市場期:用戶接受度越來越高,市場潛力空間也將越來越大,超融合廠商們很容易利用自身的差異化優勢建立起規模效應,實現市場的進一步突破,並且會盡量彌補自身的短板,進而在市場中獲得更大的主動。

從超融合趨勢看未來市場走向

Gartner在報告中預測,全球超融合市場截止2023年可依舊保持高達 23%的快速增長,中國市場也同樣保持這樣的發展速率;與此同時,中國的大中型企業對公有云的採納率並不高,中國大型企業2018年雲遷移率僅爲11%,混合雲仍然處於早期階段。相反,中國用戶更傾向於在私有環境部署類似雲的基礎架構。因此,中國超融合市場剛剛起步和建立起初步的市場格局,未來市場依然有着巨大的市場空間。

從未來的趨勢來看,圍繞產品、技術、生態三個角度做文章應該會是所有超融合廠商都會努力的方向。

首先,在產品層面,超融合一定會朝着“生產就緒”的方向發展,將會衆多行業用戶在基礎架構層面的首選,並且會在其上部署更多的核心業務應用。因此,這就要求超融合廠商進一步強化“生產就緒”的能力。尤其是越來越多用戶對於雲原生技術的採用,隨着像容器等技術的深入應用,對超融合產品在“生產就緒”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Gartner報告:中國超融合的差異化價值時代到來


另外,基礎設施領域的軟件定義化趨勢愈發明顯,以存儲領域爲例,知名傳統存儲大廠NetApp今年大力推薦Data ONTAP Select純軟產品就可以感受到軟件定義不可阻擋的趨勢。在超融合領域,超融合產品也會加快以純軟的方式交付給用戶,這一趨勢在Nutanix和SmartX的純軟產品交付比例上得到了驗證 ,未來這種趨勢將會愈發明顯。

其次,從技術層面,以英特爾Optane爲代表的SCM(Storage Class Memory,持久性內存)作爲數據中心的新介質正在迅速崛起。SCM具備非易失性的特點,還擁有接近內存的性能和閃存級的內容和,很好地平衡了內存與閃存之間的性能與成本鴻溝,被認爲將在將來的數據中心中將發揮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因此,超融合產品與技術堆棧圍繞SCM進行構建與佈局將會重要的趨勢。目前來看,包括Nutanix、SmartX、MemVerge等公司都在積極佈局該領域。

第三就是開放的生態,尤其是中國市場近年來建立起自己IT生態體系的趨勢愈發明顯,涵蓋從芯片、操作系統、中間件、安全、應用等方面。因此,超融合廠商要想在市場中有進一步的作爲,一定需要有着更加開放的心態,除了已有的生態體系之外,也要積極融入新的生態體系之中,在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商更加貼近本土生態的需求,從而在市場中發揮最大的價值。

總體而言,超融合代表着未來基礎架構的長期發展方向,市場格局還遠未到鹿死誰手的時刻,誰在產品、技術、生態、服務上真正做到爲用戶創造價值獨特,誰就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