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納管與定義多雲?

猶如一種潮流,現在無人不在談雲,更甚於早些年的虛擬化。在各大IT廠商和互聯網企業的推波助瀾之下,用戶爭相建雲和上雲,幾年下來即使一個規模不大的企業或單位也可能同時管理着“多朵雲”。

但由於建設與管理分散,往往很難找到一個人可以清晰全面地解釋每朵雲的特點和區別,很多時候只知道其業務範圍罷了,當中是否存在設計過度、資源浪費、誰人負責等問題可能是一堆糊塗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增加了不少管理難度和人力投入。

就讓我從多雲定義、多雲納管及其價值等方面進行介紹,掃清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偏差。

 

多雲如何定義區分

IaaS雲

說IaaS雲其實並非嚴謹,只是借用概念比喻一種偏重於提供基礎架構資源的雲平臺類型,典型有企業單位自建的機房和傳統IDC託管類型數據中心,定義爲IaaS更多是商業推廣或項目名目的需要。

這種雲在早期一般只提供機房設施、動力環繞、硬件設備的基礎服務,比如機器上架上電後即交付用戶使用,同時配套一些日常硬件報警檢查和通知服務。

隨着虛擬化技術普及,當有能力將多個計算和存儲節點融爲一池後,原來的一堆X86機器隨即升級爲大家口中的“雲平臺”,像水電一樣彈性調用。這是一種從技術層面界定的雲。

 

PaaS雲

隨着行業業務轉型與規模漸漸擴大,用戶提出更多管理服務訴求,比如資源服務上除了虛擬機外,還需要數據庫服務、中間件服務、網絡服務、安全服務,乃至一些進階的大數據服務、微服務、Devops服務等,在管理服務上除了基礎的硬件狀態監控,還需要業務系統監控、資源集中管理、自動化運維操作、流程派單、報表與門戶等等。

傳統IDC發現“IaaS雲”已經沒有什麼競爭力,單純虛擬化已經無法滿足用戶,恰逢互聯網逐步興起,業界漸漸發現需要一套針對雲特性的“操作系統”,此時最具代表性的Openstack應運而生。

各家互聯網頭部以及運營商紛紛基於它定製專屬的PaaS服務雲,典型如華爲雲、騰訊雲、電信雲。它們首先在公有云領域發力,逐步下沉到私有云,甚至換上更爲時髦名頭比如數據中臺、應用中臺、AI中臺等。這是一種屏蔽底層基礎架構、注重差異化服務而定義的雲。

 

行業雲

我們常常從用戶口中聽到的比如政務雲、警務雲、教育雲,更多是基於上述IaaS和PaaS雲基礎上的行業化定製,針對行業應用業務特性配置不同層次的資源與服務類型,更多是一種從業務範圍定義的雲。

 

區域雲

此外還有一些以省市區縣,或直接單位名稱命名的雲,本質很可能也是類似於IaaS和PaaS雲,這裏不展開贅述。

 

多雲環境如何納管

當我們大概把各種紛紜繁雜的雲平臺區分開來後,很快就面臨一系列如何統一管理的問題,包括:

  • 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不同廠家雲平臺之間是不是都能統一管理?
  • 如果能管,管到什麼顆粒度,可以一站式發起多有云平臺上的虛擬機創建、開關、快照嗎?
  • 是不是隻要接管了雲平臺,其上的所有虛擬機系統都統一納管起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將雲平臺拆開三部分分析:雲平臺本身、虛擬機系統組件以及PaaS服務組件。

 

雲平臺

本質是一套針對雲環境的操作系統,類似Windows、Linux的升級版,我們使用的絕大部分是經過廠家商業化增值並封裝的平臺產品,裏面提供了各種便利服務,比如查看資源池容量、多租戶隔離授權、虛擬機增刪遷備,這些屬於平臺內部固化的功能,只能通過廠家公開的API進行調用,否則只依靠基礎網絡訪問和少量開源接口(部分廠家可能)能驅動的動作非常有限,這是客觀技術限制。

 

虛擬機系統組件

即平臺所交付虛擬機中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以及應用等組件(嚴格來說虛擬機硬件也屬於雲平臺的一部分),本質上它們與物理機、虛擬化平臺所交付的並沒有區別,與底層平臺基本互不相干,依然按照常規方法進行納管即可,比如Agent。

 

PaaS服務組件

PaaS雲更多以服務目錄的方式提供“打包”過的數據庫服務、中間件服務、網絡域名服務、安全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微服務等,往往是基於開源組件改造封裝,與傳統組件已然不同,所以無法以常規方式納管,需要具體分析,常以API、日誌、網絡訪問協議等多種途徑間接實現納管。

 

 

多雲納管的價值何在

 

假設我們確實可以從上述三種維度實現多套雲平臺的納管,只是單純把東西集中到一起又有什麼價值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運維運營場景角度思考:

 

1.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分配需要,業務人員無需關心底層資源類型,只需要按需提單申請資源配置,由統一平臺動態調度、成本覈算。

 

2.實現統一監控需要,尤其是同時分佈到雲上雲下的業務系統,或者是需要同時關注硬件、雲平臺和系統組件狀態的監控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從業務出發,提高監控的效率和質量。

 

3.提供了跨雲平臺的自動化的可能性,將不同平臺上各維度資源組件的驅動接口或數據接口註冊到統一平臺形成原子組件,自定義調度編排爲標準化流程,從而滿足跨平臺間的複雜任務需求,理論上如虛擬機遷移。

 

4.此外還可能有多雲環境下的統一流程工單服務、統一數據運營可視化,以及綜合大數據分析

 

這些場景在多雲統一納管情況下都可能有無窮的想象空間,有待用戶、廠商、服務商以及生態中的各方力量共同挖掘。

作者:曾嘉成


往屆文章

DevOps是如何實現效率的提升?

藍鯨Influxdb節點遷移

Oracle數據遷移後歸檔文件暴增怎麼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