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銀亭 夏敏捷 編著第27本著作 數據可視化原理及應用

數據可視化(Data Visualization)起源於18世紀。William Playfair在出版的書籍The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tlas中第一次使用了柱狀圖和折線圖,當時是爲了表示國家的進出口量,今天柱狀圖和折線圖依然在使用。19世紀初,他出版了Statistical Breviary一書,裏面第一次使用了餅狀圖。這三種圖形都是至今常用的、著名的可視化圖形。19世紀中葉,數據可視化主要被用於軍事,用來表示軍隊死亡原因、軍隊的分佈圖等。進入20世紀,數據可視化有了飛躍性的發展。1990年,在人機界面學會上,它作爲信息可視化原型的技術被髮表。1995年,IEE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正式創立,信息可視化作爲獨立的學科被正式確立。隨着2012年世界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可視化作爲大量數據的呈現方式,成爲當前重要的課題。

數據可視化是指將大型數據集中的數據以圖形圖像形式表示,並利用數據分析和開發工具發現其中未知信息的處理過程。數據可視化的目的是對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以使能夠明確、有效地傳遞信息。比起枯燥乏味的數值,人類對於大小、位置、濃淡、顏色、形狀等能夠有更好、更快的認識,經過可視化之後的數據能夠加深人類對於數據的理解和記憶。

全書分爲兩篇: 原理篇和應用篇。其中,原理篇從數據可視化發展歷程、數據可視化數據的度量和可視化組件、可視化流程等方面講解可視化基礎理論和概念,針對實際應用中遇到的不同類型的數據(包括時空數據、地理信息數據、文本數據、層次數據)介紹相應的可視化方法; 應用篇着重介紹可視化工具D3的綜合應用,同時介紹Python語言在可視化方面的應用,最後一章用實例講解D3在微信公衆號輿情繫統中的可視化應用。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爲確保內容的正確性,參閱了很多資料,並且得到了中原工學院研究生教材建設項目資助和資深Web程序員的支持,宋寶衛、潘惠勇、李娟和李國偉參與了資料整理。

夏敏捷   2019年9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