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产品如何实现病毒式传播

作者:听花一嗅(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31222469/

上周写的类趣头条产品的覆盘,数据给的有点少,略有顾忌。

但想到既然项目已经下线,数据也就没什么不好公开的了吧?

好吧, 除了名字不提,其余全部可以写,就酱。

大纲如下:1.邀请收徒。2.邀请流程改进。3.金币保活。4.广告变现。5.反思

邀请收徒

邀请收徒基本是邀请好友的流程,大同小异,区别是邀请者与被邀请者之间建立师徒关系,徒弟日后在产品中获得的奖励会分成一部分给师傅。

取Q4季度数据如下:

收徒带来的新增为28305,在该季度新增用户中的占比为19%。

总支出49144元,算下来获客成本1.7元。够低吧?

然而这还只是账面支出,用户提现时还有种种限制,不一定能全部取出的。

收徒裂变获得的用户质量如何呢?

  • 通过openinstall的统计工具,取Q4邀请新用户留存率平均值:

次日留存42.3%,7日留存24.0%,30日留存12.5%。

  • 再通过友盟的统计工具,取Q4所有新用户留存率的平均值。

次日32.1%,7日12.7%,30日6.5%。

对比可得,邀请收徒的裂变方式,成本低至1.7元,且用户质量高于其他渠道。

收徒流程优化

趣头条等竞品的邀请流程一般为分享邀请落地页,邀请用户的好友在该页面填写手机号+短信验证码,下载App,再用同一手机号码注册App,这时后台通过手机号码绑定与邀请者的师徒关系。

流程较长,且需要两次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一次在h5落地页,一次在app注册时。

邀请落地页能否不必输入手机号,用户在落地页下载时自动记录用户信息,待该用户注册时,再调取之前的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呢?问了一圈技术,均说实现不了,比如浏览器权限太少,无法记录太多用户信息。

自己做了一番技术调研后,找到了openinstall。

openinstall其实是一个渠道追踪工具,可以在h5页面的url里设置渠道参数,用户一旦进入,就会在该渠道下记录用户信息,待用户在APP注册时,再调取渠道信息写入。

而邀请者的用户id不就可以作为一个渠道参数么?把每一个邀请者都作为一个单独的渠道,即可实现原先的构想。

8月1日上线后,效果显著。取上线前一周与上线两周后的一周数据作为对比。

上线前:收徒成功平均需分享7.3次,人均收徒2.87个。

上线后:收徒成功平均需分享5.5次,人均收徒3.73个。

分享到收徒的转化率从13.7%提升至18.2%。

金币保活

金币任务照抄趣头条,从头到尾基本没有改过。

唯一变动的是在1.2版将阅读奖励从按篇计算到按时间奖励,然后眼看着平均使用时长在3个月内慢慢从15分钟奔向了55分钟……emmmmm……

Q4季度花在保活的支出平均每人每天0.39元。但算到提现成功的话,就只有0.22元。

用户未提现部分的支出不清楚趣头条是否算进财报,暗自揣测下应该是没有的。

那么0.22元的支出相比趣头条0.2元,相差无几。

Q4与Q3活跃用户平均留存对比如下:

Q3:次日52.7%,7日30.6%,30日16.0%。

Q4:次日70.9%,7日56.5%,30日39.4%。

总体来看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与流失,把非目标的用户洗走,留下了产品的目标用户。

而随着目标用户的日活占比逐渐扩大,产品的数据表现越来越好。

广告变现

广告变现分为三部分:1.信息流广告。2.固定位置的CPL广告。3.内容分享页面的js广告。

信息流广告:腾讯、百度、搜狗等等。

CPL广告:推啊、享玩、变现猫等等。

JS广告:百度、谷歌等等。

接多家是为了对比收益,找到更有效率的变现方式。

Q4季度收益8万多。其中信息流广告6万多,CPL广告1万左右,剩下4千的js广告收益。

收益平均每人每天带来0.1元。远远低于趣头条初期16年Q3的0.22元。

反思

与普通人认知不同的是,相较于收徒裂变的成本支出,保活成本才是最大的支出。

裂变来的用户,如果没有金币保活,来一个跑两个,无法形成留存。

而保活成本与广告变现的差值,就是很多公司无法把这个玩法做大的原因。

比如趣头条每日的收益0.22元减去支出0.2元,每个用户每天会带来0.02元的利润,再乘以日活数,就是当天的利润,再把这部分利润投入裂变,形成正向循环。当然如果有资本进来的话,正向循环的速度会更快。

而我们的产品呢,收益0.1减去0.22的支出,每个用户每天带来的却是0.12的亏损,再乘以日活数,就是当天的亏损。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亏损更大,而这种亏损放大的趋势又反过来阻碍了增长的信心。但不放开手脚做大用户规模,又怎么带来更高单价的广告收益呢?

于是,在资本寒冬,老板失去了奋力一搏的勇气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反观如今以趣头条模式做大的惠头条、鲤鱼头条等,要么是已经有了一个大流量产品,直接倒入现有高单价的广告资源,要么本身就是一个广告代理起家的,手上有优质的广告资源。

而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公司而言,这是一道越不过的门槛,如果硬要干,那就得做好前期大量投入的心理建设,烧钱增长。可这种纯粹奔着钱去的项目,谁又能安心先烧钱再赚钱呢,又不是滴滴……

归咎到底,广告资源或者变现能力才是趣头条们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收徒裂变模式,虽然获客成本很低,但老用户的邀请行为以及邀请来新用户的能力衰减严重。必须不断通过传统的市场推广方式买来大量新用户,再鼓励这些新用户去邀请裂变。以此来降低获取用户的成本。

也就是说,收徒裂变不能替代传统的市场推广,但是它可以加快增长的速度,以及拉低市场推广的费用,节约成本。

而我操盘这个产品的心路历程,在初期认为趣头条模式的增长是关键,一顿猛操作。

后来遇到了羊毛党,被薅怕了,开始认为这个模式风控是关键,又是一顿猛操作。

风控做好了,现在安心做增长吧,一拉开架势做又发现成本hold不住了。

只好再把增长放一边,停下来削减支出,但终究还是无法在短期内提高产品变现的效率。

跟郑总聊了下,他讲做下沉市场,就是做生意。不能太高大上,得low。

我想了想,不服气,反驳道:也不能这么说,这叫回归商业价值……

至于商业价值到底回归没有,我不知道,能喊出这词的我,一定是油腻了……

这都什么事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