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拐點已至,緊要關頭CIO如何向老闆要預算?

數字化轉型大潮中,企業在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資源的投入就往往需要一定的預算支持,每當到這個時候,如何向老闆要預算,就會成爲CIO們最頭疼的問題。

近期,鈦媒體就這一問題對話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陳勇(Owen Chen)。陳勇在Gartner專門負責CIO相關問題的研究,比如IT領導力、IT戰略、IT治理等等。

對於上述問題,陳勇向CIO們提出了幾個關鍵性的建議,並對目前CIO面臨的幾個其他挑戰給出了方法論。

陳勇表示,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爲新常態,而非企業優勢:“所有的企業都要走數字化這條路了,那些還沒有走數字化這條路的企業,可能就會被淘汰。而數字化本身已經不能夠把它當做企業的競爭優勢了。”

但在數字化轉型大趨勢的背後,近年來,由於經濟形勢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企業在IT預算上並沒有顯著增加的趨勢。所以,CIO更應該學會使用一些技巧,以在數字化轉型成爲新常態的背景下,幫助企業順利度過拐點。

陳勇認爲,在於CEO溝通過程中,CIO應該多從CEO的角度來審視公司IT發展的問題,“CIO要考慮的,就是那些讓CEO每天晚上都在想的問題,我能夠幫到他,那麼就可以從他那裏要到錢。”此外,還要考慮到公司發展的差異化問題、以及用CEO能聽懂的語言而不是專業術語跟他交流等等。

而在數字化新常態下,企業如何跑贏比賽?陳勇認爲,“適應性強”的企業雖然經歷過艱難的拐點,但後續發展會更好。這就要求CIO具備三大類能力:凝聚力、預見力、適應力。

此外,IT創新也非常重要。陳勇認爲,IT創新可以從4個方面入手:1,從企業的痛點出發,想辦法用數字化手段來解決企業痛點。2,從業界的最佳實踐出發。3,從新技術出發,斟酌可行性。4,共情,從客戶角度出發。陳勇認爲,共情,從客戶出發來設計IT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命題。

以下是鈦媒體與陳勇的對話實錄,經鈦媒體編輯:

數字化轉型成爲新常態,而非企業競爭優勢

鈦媒體:目前企業整體的數字化程度是什麼樣的?

陳勇:我們把企業的數字化分成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願景階段,第二個階段叫設計階段,第三個階段叫做交付階段,到交付階段他們還不算成熟,後面兩個階段,一個叫做擴展階段,最後一個階段叫做改善階段。

處在擴展階段和改善階段的企業,我們把他稱之爲數字化已經成熟的企業,2018年這類企業的比重是17%,2019年是33%,到2020年預計大概就是40%。

那麼40%的企業已經成熟的話,已經有將近有一半的企業數字化成熟了,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理解爲數字化已經成爲一個新常態。也就是說所有的企業都要走數字化這條路了,那些還沒有走數字化這條路的企業,可能就會被淘汰。而數字化本身已經不能夠把它當做企業的競爭優勢了。

如果三年前、五年前企業搞數字化,同行都還沒搞,這可能是一個競爭的優勢。然而到今天,很多企業都已經搞數字化了,企業的那些主要的競爭對手都已經搞數字化了,數字化就不會是一個競爭優勢,所以我們把它叫做新常態。

IT預算增長平緩,CIO更要掌握“預算技巧”

鈦媒體:在這個新常態下,CIO面臨的最痛點問題可能是,不知道怎麼跟CEO申請儘可能多的預算,在這方面您有哪些經驗?

陳勇:CIO在跟CEO交流的時候,一定要轉換思路,看看CEO最關心什麼,然後再看IT能不能幫助CEO解決他關心的問題。

要看哪些問題CEO每天晚上想得都睡不着,如果你能夠幫到他,那麼就可以從他那裏要到錢。這裏講幾個CIO經常進入的幾個誤區:

1)不注重企業自身的差異化優勢,以“別人這麼做了,所以我也要這麼做”爲說辭申請預算,這是CEO們比較擔心的一點。因爲每個企業都要有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也就是說不能競爭對手做了什麼,就一定要做什麼,如果這樣那公司最多隻是跟別人一樣,不能使企業在市場上獲得領先的地位。

2)用CEO聽不懂的技術語言跟他交流,CEO聽不懂,自然批不了預算。很多CIO在跟CEO交流時,經常使用技術語言,但並不是每個CEO都懂技術,如果CEO是聽不懂這個項目,也就沒辦法來批准預算。“我們碰到好多次CIO跟CEO說,要搞中臺,但是中臺這個概念CEO聽不懂,聽不懂爲什麼還要花這麼多錢?”陳勇說道。

3)經常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而不是CEO立場。“因爲我在這個位置,所以就要給我更多預算”。很多CIO認爲企業要增加IT預算,並不是認爲IT投入能爲企業帶來多少價值,而是認爲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公司就應該多“給錢”,但其實,CIO更多要考慮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按照這個思路,一般來講,CEO最關心的只有三件事:銷售的增長、成本降低、控制風險。因此,這三大塊也是一個CIO應該具備的思維角度。

鈦媒體:數字化轉型現在很熱,這會讓企業的IT預算有明顯增加嗎?

Gartner全球IT預算變化預測

陳勇:根據Gartner的調研,我們發現,到2020年,企業IT預算的增長率爲2.8%,相比往年來講,這是個不壞也不好的數字。不壞是因爲,數字化轉型對企業來講越來越重要,他們並不牴觸在新型IT上的投入;不好是因爲,當前整個經濟環境放緩,所以用在數字化轉型上的IT預算也不會高到哪裏去。

極少有企業說我們IT的預算會大幅度增長,在兩三百名CIO中,我們僅碰到兩個金融行業的CIO表示他們的IT預算是可以有很大增長的。

所以聰明的CIO在做IT預算的時候,會考慮是否能夠幫助企業消除技術債務。

技術債主要由兩方面形成:一方面,企業在做技術投資時太過激進,以至於產品設計上存在缺陷,這就是構成了技術債;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有一些古老的系統,使用時間較長,性能欠佳,這個也是技術債的一個方面。

數字化轉型比較成功的企業會注重於把技術欠下的債進行償還。相反的例子是,一些數字化做得不好的企業會更多的將關注點放在IT預算的降低以及IT成本的節約上。降低IT預算很簡單,只要某些項目砍掉不幹就行了,但這些項目砍掉,很有可能會給業務帶來負面影響,造成某些業務沒辦法順利的開展。

企業IT如何創新,又如何贏在拐點

鈦媒體:Gartner強調企業要贏在拐點,每個企業的拐點是不同的嗎?

陳勇:數據顯示,大部分CIO所在的企業都面臨各種各樣的拐點,40%的企業遇到的衝擊最大的可能性是機構的重整與顛覆。

比如某石油公司CIO表示,他們在兩個季度之內銷售收入減少了50%,同時長期客戶的數量減少了70%;一家新西蘭的保險公司也說,他們過去幾年遇到的一個最大的事件就是新西蘭南島發生的地震,地震對他們公司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鈦媒體:在這些拐點面前,各個的企業表現怎麼樣?

陳勇:有的順利通過拐點,有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我們可以把這些企業分成三大類,一類遇見的挑戰不太大,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爲未經考驗的企業;另一種經過了考驗,並且成功地應對了考驗;另一類是雖然經歷考驗,但沒有成功應對考驗的。

基本上53%的企業是屬於尚未驗證,23%的企業是適應性強的企業,24%的企業是適應性弱的企業,那麼適應性強的企業和適應性弱的企業相比較,營收會高出1.5%,利潤會高出5%。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差別。

企業“適應性”百分比象限圖

鈦媒體:這23%適應性比較強的企業有哪些特質?

陳勇:Gartner也總結出了能夠成功應對拐點的企業的10個特質,並把這10個特質分爲三類:凝聚力、預見力、適應力。作爲企業高層的關鍵決策者,這三大類能力也是需要CIO去關注的地方。

凝聚力是企業能否成功應對拐點的權重最高的一組能力,佔到50%的比重。企業應對拐點的轉型,一定要是整個企業作爲一個整體一起拐彎,如果只有最高層在拐彎,而員工卻沒有領會高層意圖,大家可能就會各走各的方向。Gartner認爲,好的凝聚力包含幾個要求:有效的指引、合理的投資、出色的願景、清晰的戰略以及密切的關係。

在預見力上,預見力包含三點:發揮IT優勢、接受風險以及預見變革。贏在拐點是能夠完成出色的拐彎,如果能夠在比較早的時間裏面預見到要拐彎,企業就可以做充分的準備,但如果說企業沒有預見到,而是一些外力迫使企業做了一個拐彎,那這個拐彎可能就是急轉彎。

這幾年在IT圈有一個詞出現得頻率越來越高,那就是“敏捷”,這就涉及到了企業的“適應能力”。最早,“敏捷”的概念出現在企業的生產流程上,比如說精益生產、看板管理等等;後來,人們對“敏捷”的關注就轉移到了企業數字化產品的開發上,即“敏捷開發”。另外,企業數字化轉型最後一個比較重要的敏捷就是“探索文化”、“變革文化”。有的企業看起來執行力很強,高層一說就去做了,但卻沒辦法適應創新。

鈦媒體:您所觀察到的,企業大部分都在進行哪些技術上進行IT投入、創新?

陳勇:好的企業和差的企業在投資的技術上是有差異的,好的企業會更多的投到人工智能,差的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投入少了13%;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好的企業比差的企業多投入13%;還有一個相差10%的是數字孿生,相差8%的是區塊鏈,這些都是好的企業更願意投入的技術。

相反的例子,就是哪些技術是差的企業投的更多的?一個是AR、VR,差的企業比好的企業要多投入4%;會話式的平臺,差的企業比好的企業多投入了2%。

可以看到有些技術確實能夠給企業帶來一些變化,另外一些技術可能投入了以後還沒有見效,我們並不是說AR、VR的技術差,不好,而是說這些技術從投入和產出的比較來看,也許還沒有達到一個能夠讓企業看到效益的階段,也許需要再等一段時間,等它的價值更低了或者性能更好了,可能會有更大的一些變化。

鈦媒體:在IT創新上CIO應該如何去做,從哪裏找方向?

陳勇:IT創新可以從4個方面入手:

1)從企業的痛點出發,想辦法用數字化手段來解決企業痛點。“比如說企業的痛點是東西賣出去了,錢收不回來,客戶老是賴帳,那麼CIO可不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幫助企業催款呢?”

2)從業界的最佳實踐出發。這裏的業界也不一定指同行,也可以是跨界所碰撞出的火花。例如,航空公司的自助值機做得很好,酒店領域的CIO就可以借鑑這種做法讓客人可以自助入住,這就是一個創新的想法。

3)從新技術出發,斟酌可行性。比如說區塊鏈比較熱門,那麼CIO就可以考慮,在企業流程中,有沒有適合區塊鏈應用的一些場景。

4)共情,從客戶角度出發。陳勇認爲,共情,從客戶出發來設計IT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命題。解決客戶痛點,客戶願意買單,企業的商業模式纔會成立,“比如說客戶的痛點是很難叫到車,CIO做一個打車app,打車就會比以前容易很多。”(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秦聰慧,編輯/趙宇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