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交換機是否符合項目需求?

   

現在幾乎所有弱電項目都要用到交換機設備,不管是監控系統、廣播系統還是LED屏等系統都是使用網絡化、數字化爲基礎。很多做項目的技術人員在採購交換機時只是簡單的考慮交換機端口是否滿足終端的數量要求,不夠時就加交換機數量。

在不久之前我公司剛做了一個監控系統項目,有三種不同廠家型號,其中海康大約有50臺200萬像素攝像機,大華大約有50臺200萬像素攝像機,某廠家的大約有200個200萬像素的數字攝像機。在設備都安裝完成進入試運行期間,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下載某廠家的錄像數據時速度很慢只有1.5M/秒,而其它的如海康或大華的下載速度很正常有20M/秒。我公司技術人員馬上詢問某廠家售後,廠家答覆說是我們使用的匯聚交換機有問題,說容量小了不能滿足數據交換的正常運行,要我們更換容量更大的交換機。

在我聽到這個說法時,腦袋裏就有好多疑問:

1、交換機容量你說小了就小了嗎?有沒有更準確的數據支持。

2、海康和大華的設備在同一匯聚交換機下工作,爲什麼它們是正常的?

3、所有攝像機(包括某廠)在實時查看畫面和硬盤錄像機裏錄像時也是很正常的,唯獨是在下載某廠錄像數據時很慢。如果是交換機有問題,是不是在傳輸畫面時也會很卡頓?

帶着這些疑問我還是先自己查查交換機容量是否能滿足300臺攝像機數據的匯聚要求。在這個項目中我公司使用的接入交換機是全千兆華三 5024PV3-EI,在官網查到該交換機的參數如下:

1.png

   

而匯聚交換機我公司使用的全千兆華三 5130S-28S-SI,在官網查到該交換機的參數如下:

2.png

   

從上面可以看到匯聚交換機的交換容量爲336Gbps,包轉發率爲108Mpps。那麼交換機的交換容量和包轉發能力有何區別?簡單的說交換容量指的是背板整個全雙工下的交換容量。包轉發指的是三層轉發的容量,1個千兆端口的線速(包轉發率是1.4881MPPS,百兆端口的線速包轉發率是0.14881MPPS,這是國際標準。

專業的說法如下:交換機背板帶寬含義

交換機的背板帶寬,是交換機接口處理器或接口卡和數據總線間所能吞吐的最大數據量。背板帶寬標誌了交換機總的數據交換能力,單位爲Gbps,也叫交換帶寬,一般的交換機的背板帶寬從幾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臺交換機的背板帶寬越高,所能處理數據的能力就越強,但同時設計和使用成本也會越高。

3.jpg

   

我們購買交接機最佳性能,就是要求這款交換機做到了線性無阻塞傳輸。我們如何去考察一個交換機的背板帶寬是否夠用呢?如何去確定你買的交換機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阻塞的結構設計呢?

顯然,通過估算的方法是沒有用的,通過下面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出:
  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數量之和的2倍應該小於背板帶寬,可實現全雙工無阻塞交換,證明交換機具有發揮最大數據交換性能的條件。

如上面的華三 5024PV3-EI這個型號:2*(24*1000Mbps+4*10Gbps)=128Gbps。交換容量336Gbps>128 Gbps,是可以滿足全端口全雙口數據交換的。

根據查詢得知每臺200萬像素攝像機數據傳輸是4Mbps,這樣匯聚交換機每個千兆端口1000 Mbps(取值70%)可接入終端攝像機數量約170臺,每個萬兆端口10Gbps(取值70%)可接入終端攝像機數量約1700臺。經過排查我公司在匯聚交換機其中一個千兆端口匯聚的攝像機數量最多約100臺(包括海康、大華和某廠),是遠遠小於端口接入最大值的,從上面數據分析判斷絕不是所配置交換機容量小導致某廠硬盤錄像機下載錄像過慢,應該有其它原因。

   最後經過廠家技術上門排查後發現是下載策略設置不正確導致下載過慢,重新設置策略後下載速度恢復到20M/秒。通過這個案例,在以後的項目設計和實施中,我們要先考慮核心或匯聚交換機的整機容量能否滿足所有終端數據交換要求,實際需求要有30%以上的冗餘最好,要是到最後真的要換交換機,那不光是增加成本,也丟失了客戶的信任和顯現自己的不專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