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高效記憶

記憶能力就是人腦對所經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和重現的能力。通常我們都選用了一定的方法去進行記憶,只不過方法有恰當與不恰當之分,有高效與低效之別。方法得當,事半功倍。下來我們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看一下如何進行高效記憶:

一、記憶的類型。
記憶一般可以分爲兩類:即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
長時記憶至少可以分爲兩類:程序性記憶和陳述性記憶。
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包括基本條件反射和各種習得的動作,如打字、拼圖、打球等等。這些記憶通過動作來表達(或知道怎麼做)。這類的記憶可能被登記在大腦的較低級區域,尤其是小腦。程序性記憶是條件反射、學習和記憶中,可以被“自動提取”的基本成分。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是對事實信息的記憶,例如姓名、人臉、單詞、日期和觀點等等。陳述記憶通過單詞和符號來表達。陳述性記憶是一般人都具備的,卻是遺忘病人所缺失的。
陳述記憶又可分爲語義記憶和情景記憶。大多數人是不會忘記關於世界的基本的事實性知識。這些非個體性的事實構成長時記憶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各種物體的名稱、加減乘除、單詞和語言等等。對這些事實的記憶被稱爲語義記憶semantic memory。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y是每個人經歷的“自傳性記錄”,存儲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事件。情景記憶是關於生活的“何事”、“何時”和“何地”的信息。情景記憶不僅僅是用來存儲信息,它還使我們以時間爲線索來回憶我們的心路歷程成爲可能。一般而言,情景記憶會比語義記憶更容易遺忘。這是因爲新的信息不斷地涌進情景記憶

短時記憶對於我們來說,相對比較陌生,但是短時記憶對我們來說更爲重要。然而有許多影響短時記憶,我們只要解決的他們就能很好的進行短時記憶。

實驗表明,判斷標準對短時記憶信息提取有顯著影響. 判斷標準對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的影響可能說明了在不同的判斷標準下,短時記憶信息存儲的方式不同,短時記憶信息提取不是以搜索爲基礎。

短時記憶對於我們學習英語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英語單詞記憶,那有許多的短時記憶方法,都是進行了實驗證實的。另外它對英語聽力也非常有幫助,大家看下這篇文章就瞭解了(http://ier.5d6d.com/viewthread.php?tid=707&highlight=)。短時記憶的東西很多、很雜,大部分都是零散的片段,這時我們可以找一個源節點,即中心,通過它把那些零碎的東西聯繫到一起,可以採用層次結構,也可以採用特徵比較發,將這些東西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整體,這樣有助於對這些東西的記憶,使忘記的減少。

關於提高記憶效率,有以下幾個方法:

要有記憶的意圖。記東西時,應該具有“一定要記住”的意志。有了這種心理狀態,腦細胞的活動可以變得活躍起來,還能去除抑制的機制。
要有記憶的信心。如果你認爲自己的記憶不好,就等於自己抑制自己的腦細胞。因此,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與一般人是一樣的。”
培養記憶的興趣。對記憶對象具有興趣,可以提高、統一腦細胞的活動,以提高記憶的效率。
觀察能能幫助記憶。注意深入觀察記憶對象,能夠增加進入大腦內的信息,使腦細胞不得不進行更多的活動。這樣,就增加了“記憶痕跡”留在腦內的可能性。
用理解幫助記憶。明確理解記憶對象的意義,即“有意義”或“能夠理解其意義”,能有效提高記憶力。不理解意義,死記硬背也能記住,但很費時間,而且容易忘卻。
利用得意的感覺。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力,大致都有自己得意的類型,聽覺型、運動型、混合型等,重要的是去發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法。
用形象幫助記憶。在記憶某些事物時,如進行與它有關事物的聯想,將它們聯繫起來,

然後進行記憶,那就形象的多、容易得多。這等於補充在腦中已有的痕跡。
感覺器官的利用。爲了記憶,一定要將儘可能多的信息“注入”腦中,因此,不僅要用眼睛來看,而且要發出聲音,要用手來寫等。通過多種感覺,就等於在腦內留下更多的記憶痕跡。
有效反覆地記憶。爲了強烈地記進事物,不用說,重要的是不斷反覆地練習,使其鞏固於腦中。只是一次經過的痕跡,會立即消失。在同一地方反覆幾次經過,就會留下深而明確的痕跡。從記憶的痕跡理論來看,重複也是很重要的。
不使大腦過度疲勞。大腦不能過度疲勞,記憶後應讓腦休息。一邊記憶,一邊適當插入休息,使腦細胞從長時間學習的疲勞中得到恢復。

二、記憶的心理機制。
下來我們就談一下學習中的記憶心理機制:

記憶在認知心理學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認知心理學討論人對信息的接受、編碼、存儲和提取, 實質上都是記憶問題。人通過知覺從外界獲得信息,在記憶中儲存下來。由此,人得以積累知識並在後來加以運用。在認知心理學中, 不僅知覺,任何其他心理活動和心理現象,從認知到情緒情感以至個性都離不開記憶參與。對於語言學習,記憶更是核心問題。

認知心理學對記憶的一般解釋。記憶是指個體對其經驗的識記、保持以及隨後的再現這一心理過程。記憶的心理過程按其特點被劃爲三個連續的階段。在信息處理過程中,人們設想刺激信息在性質上發生了變化。當刺激信息改變時,就稱作已被編碼。對信息採用怎樣的編碼,這要根據是處在怎樣的記憶階段而定。記憶按其持續時間的長短又可分爲三種不同的類型: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感覺記憶是外部刺激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而產生的持續極其短暫的印跡,它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將信息編碼。短時記憶持續的時間雖然比感覺記憶長,但最長也不到一分鐘。短時記憶的容量也相當有限。長時記憶可以持續一分鐘以上直至許多年。無論在信息存儲的容量上還是時間上,長時記憶的能力都要大得多。記憶是人類語言能力的先決條件之一(柏舟,1) 。從60 年代以來, 心理學家們對短時記憶的容量、編碼方式、遺忘原因, 由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的條件以及從長時記憶提取信息的策略等, 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70 年代以來,心理學家對長時記憶的研究着重情節記憶,同時語義記憶引起了大家更大重視。當代認知心理學着重從信息處理的模式來研究認知、語言的輸入、中間處理和輸出、記憶。這種觀點認爲學習外語的關鍵,是設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和使用規則有效地存儲起來,在需要時能夠取出來使用。教學目的之一是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學而不忘。Gagne(1977) 所提出的信息處理模型有幾個關鍵部分:

(1) 信息來自於環境,經過處理後作用於環境; 人聽到言語後,或以別的形式感受到某種其它形式的信息後,大腦對之進行理解加工,並以言語或其它的形式做出反應。

(2) 信息處理的每一個過程都受到大腦的監控, 體現在”控制的執行”和”期望”這兩部分上。言語的理解和使用也受到大腦的監控, 不過這種監控往往處於無意識之中。帶着不同的”期望”去聽辨, 理解話語, 可能會聽到完全不同的內容,產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控制的執行”進行得好的人產生誤解和語誤的情況就少, 即使有, 也能及時發現並更正。

(3) 信息處理的核心過程就是信息在”感覺記錄器”(處理視覺和聽覺信息) , ”短時記憶”(起中央處理器的作用) 及”長時記憶”中及其相互之間的加工過程。

(4) 在這個模型裏, 過程就是結構之間的過渡, 實現了一個過程就能轉移到另一個結構。因此我們不但要考察這個模型由哪些結構組成, 還要考察結構之間的轉移過程。

(5)這個過程實現了符號心理表徵系統的要求, 它是有序的, 體現了可計算性(computability) 的原則。

從認知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角度研究外語學習記憶問題必然要涉及中介語。“中介語”(interlanguage) 的概念最早是由塞林格(L. Selinker) 於1969 年提出來的。所謂“中介語”, 就是介於學生本族語和目的語之間的獨立的語言系統,它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創造的語言系統。

心理學對信息處理環節的分析及記憶在學習中的機制。記憶過程中的第一步短時記憶有兩個特點:容量小,信息停留的時間短。短時記憶中的信息若馬上使用可以回憶起來,時間一長便告消失。短時記憶中的信息能否轉移到長時記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個條件:強度和頻率。斯蒂維克指出,強度與項目呈現的生動程度(vividness) 有關。強度還與識記內容的長遠重要性和意義有關。頻率指識記內容呈現的次數。接觸的次數越多,記憶就越牢。存放在長時記憶裏的信息一般都處於非活動狀態,要提取這些信息必須有個激活的過程;當信息被激活,它就會變爲短時記憶的一部分。激活過程需要時間,因此再現在長時記憶裏信息比在短時記憶裏的信息要慢的多。從兩種記憶說或多存貯說來看,短時記憶中的信息通過複述或精細複述而進入長時記憶。記憶系統加工的信息歸根到底要在長時記憶中貯存。長時記憶貯存着我們關於世界的一切知識,爲我們的一切活動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使我們能夠識別各種模式,進行學習,運用語言,進行推理和解決問題等。短時記憶直接與從感覺系統輸入的當前信息打交道。長時記憶則將現在的信息保持下來供將來使用,或將過去貯存的信息用於現在。它把人的活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成一個整體,在人的整個心理活動中,佔據特別重要的地位(王甦,170) 。從長時記憶的角度來看學習中死記硬背的問題,死記硬背使人有某種成就感覺得掌握了一些知識。死記有助於從短時記憶中回憶信息,但是,從長期的學習效果來看,真正要學到東西,取決於認知結構的永久性變化。語言的使用是創造性的過程。要能夠創造性地使用語言,需要對語言規則融會貫通,改變長時記憶中的知識結構。

死記下來的東西未必能夠理解,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容易記住。而在記憶環節中, 注意是非常重要的。越是注意, 越容易記憶並真正學到語言輸入的語言材料。這裏探討一下注意與記憶的關係以及相關的理論。Skehan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用信息處理模式來詮釋第二信息學習的過程:輸入- 信息處理- 輸出。Skehan 認爲在信息輸入階段,學習者對信息的注意程度是關鍵因素。影響注意的因素有四類: (1) 語言輸入的質量; (2) 語言輸入的重點; (3) 對任務所提出的要求; (4) 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經過注意而獲得的長期記憶知識儲存形式有三種: (1) 以規則爲基礎的分析性體系; (2) 以記憶爲基礎的塊語體系。前者的特點是:認爲中介語是重構的結果,有限的規則能造出無限的句子,且佔據長期記憶的空間較小,但在即時交際時,由於時間緊迫,運用規則造句,結果難以做到準確、流利。後者的特點是強調塊語與範例的積累, 使在有限交際時間的壓力下, 能很快的從記憶中提取語言資源, 滿足即時交際的需要, 能做到準確流利, 但塊語互相間有重疊, 需要的記憶空間很大。這兩種體系可以互爲彌補, 並可通過練習互爲轉換。(3) 圖式知識。工作記憶是注意力分配的基礎,並運行語言處理(理解與產出) , 同時元處理與意識促進語言處理,這種元處理有效地促進長期記憶中知識體系的轉變。工作記憶與長期記憶在整個信息處理過程中相互作用, 相互轉化, 進而加速信息產出的過程。我們可以這樣來概括信息的心理機制: 在語言理解時,當聽話人通過聽覺或視覺接收到語音輸入時, 心理詞典開始進行語詞的語音匹配式檢索; 果檢索到某個詞條, 那麼該詞條的句法信息則啓動句法切分過程,以對連接的語音輸入進行句法分解和分析; 同時, 包括記憶提取、聯想類比、分析綜合等等在內的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認知活動得到啓動,從已切分的語句中獲取意義。,比如英語學習,如果詞彙檢索的結果爲零,那麼聽話人的句法切分無法啓動, 而其認知活動則與言語輸入無關, 換言之, 他無法解釋所接收到的言語信息。而在語言產生時, 當一個說話人要表達某個意思的時候, 他必須首先通過認知活動獲得所要表達的意思的心理表徵, 搜尋恰當的詞彙和句法結構來表達概念和命題。正常情況下,說話人能夠尋找到準確的語言結構來表達思想; 但是說話人也常常選擇不準確的結構和語詞。這時候, 我們常常說說話人“語不達意”或“言不由衷”。更有甚者, 人們常常有了某個想表達的意思, 卻找不到合適的詞彙或句法結構來進行表達, 這就是”話到嘴邊”或”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等現象發生的原因。

記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對於語言的程中詞彙的理解、句子的理解、語篇的理解、以及言語的產生, 記憶都有參與。對二語學習者來說, 瞭解語言學習的認知心理過程, 會有助於我們認識和掌握英語學習的一般規律, 認識和掌握英語學習的一般規律, 提高英語認知能力和交際能力。同時要提高語言輸入、中間處理和輸出的質量並增強記憶。對於學習者主體學生來說, 瞭解記憶的心理機制, 能夠使學生掌握學習的實質和規律。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 隨着語言素材的積累, 在老師的鼓勵和因勢利導下, 學習者會逐步習得規範語言, 從而更加有效的自主學習, 來適應變化莫測, 複雜的社會生活。

三、記憶的策略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我們在策略方面要提高記憶的效率,主要是要了解學習中記憶的策略。

首先,記憶是一個較複雜的過程, 所謂的記憶策略, 簡單地說就是指運用記憶的一般規律, 有效地識記、保持、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識記、保持和再現( 回憶和再認) 這三個環節是記憶的三個基本過程。

再次,學生記憶的基本策略:

( 一) 識記的策略

識記是記憶的初始環節。成功的識記必須是在正確理解、掌握並善於運用識記的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

1. 調動識記的積極性。要提高自我參與的程度, 無論記什麼內容都要有強烈的記憶慾望, 要相信自己“能記住”、“會記住”, 抱着這種信念, 識記的效果就會朝你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對隨意識記和有意識記都是如此。學習態度越積極, 大腦的智慧活動越活躍, 對知識的加工及理解也越深。

2. 確定識記的任務。確定任務( 有明確的記憶意識, 清楚知道記憶要達到的目標、記憶的內容、乃至採用什麼方法來記) 是決定識記效果的關鍵環節之一。任務明確有助於激發學生更復雜的智力活動和更大的積極性, 從而提高識記效率。有人曾做過實驗, 在規定時間內要求A 組學生“絲毫不差地”識記一個完整的故事, 而對B 照組只要求他們“用自己的話”來識記, 結果在識記同樣長的時間後, A組學生平均逐字逐句地回憶出故事的35%, 而B 組只能回憶出故事的24%。這個實驗說明, 識記任務對識記效果的影響的確很大。

3. 選擇重點記憶。重點記憶是指在記憶過程中只選擇重點內容來記, 以減輕記憶的負荷。在學習時, 毫無選擇的學習會使識記任務變得十分繁重而又效率低下, 造成事倍功半的後果。

4. 深刻理解意義。對材料的理解程度是影響識記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理解的東西記起來往往比較迅速和牢固, 這是因爲它與過去掌握的知識有密切的聯繫。理解所要識記的材料後, 可以明顯的提高識記效率。

( 二) 保持的策略。保持是記憶的中間環節, 信息的保持依賴於識記, 也依賴於保持策略。同時, 沒有保持也就不可能有回憶和再認。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是最著名的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他研究發現, 遺忘是記憶中不可避免的過程, 遺忘規律是先快後慢, 即在記憶的初期遺忘得多, 以後遺忘速度明顯下降。實驗表明, 在記住1 個小時後, 能記住的內容只剩下44.2%, 8 小時後再次遺忘8.4%, 只剩下35.8%, 24 小時後再遺忘2.1%, 還剩下33.7%。從這個結果可以發現, 對付遺忘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遺忘大量發生之前進行復習。根據遺忘規律, 我們可對應三種保持策略: ①及時複習策略; ②分散複習策略; ③限時記憶策略。①及時複習策略: 對剛學過的知識, 趁熱打鐵, 及時溫習鞏固, 是強化記憶痕跡、防止遺忘的有效手段。②分散複習策略: 遺忘規律告訴我們, 及時複習並不能完全解決遺忘問題, 還需要不斷地定時複習。③限時記憶的策略: 這是強制記憶法之一, 即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這樣使學生加強了對記憶時間的意識, 能增強緊迫感, 迫使具有惰性的大腦全面緊張起來, 使識記效果大大提高。

( 三) 再現的策略( 回憶和再認) :回憶和再認有本質的區別, 它們都是從記憶庫中提取所存儲的知識經驗的過程, 但再認過程較回憶簡單。再認是否迅速、正確而穩定, 會受主客觀方面諸多因素的影響。鑑於上述分析, 希望能對廣大師生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有所幫助。

總而言之, 我們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來努力尋求最佳學習效果的計策或謀略。

如果我們要提高技藝效率,只要我們可以從上面三個方面(記憶的類型;記憶的心理機制;記憶的策略。)來認真的考慮、理解、思考和學習這個問題,我們就能夠很好的進行高效記憶,更好的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吉棠1再論記憶與聽力理解[ J ] 1外語界, 2002。3.1

2.董燕萍1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 ] 1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1

3.高文豔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 廣東珠海519085《從提高短時記憶容量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4.《中國特殊教育》,2002年第三版;

5.徐益紅《遵循記憶規律,提高記憶能力》

6.石燕飛,肖崇好。韓山師範學院,廣東,《影響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的因素研究》

7.肖崇好,黃希庭. 短時記憶提取機制研究[J ] . 心理科學

8.張明,《理解信息儲存的奧祕:記憶心理學》,科學出版社 (2004-03出版)
9. 楊治良,《記憶心理學》(第2版)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06出版)

 

發佈了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84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