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工作感悟

  从事云计算有一段时间了,自己算是比较完整的参与了一个规模不太大的相对高层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实施、调试、运维等各项工作,做的越多做的越久,慢慢也开始有了一些感悟,下面写点经验(非无病呻吟型经验):

 一、国内外云的差距
 
   我一直认为国内外云的差距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接触了国内外顶级的各大厂商、接触了国内外从事数据中心业务的各家企业、自己也干了一段时间了,越发坚定这个信念,先说我的结论,国内外的差距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核心是理念,理念上的差距这个非常惊人,一跟国外搞云的企业一聊,他们说的,跟国内硬向上凑的,完全是两个世界,国外因为人家实打实的有大型的云数据中心,几万个计算节点,几万个系统在上面运转,接近无限存储能力。而可怕的是,国内的很多有代表性的企业或个人,很少有人去运转过这样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平台,也在谈自己凭空想的云,可想而知这个理念上有多大差距,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2)业务规模上,除了国内少数机构(有钱、有海量业务、有海量用户)的真正需要这些云,大部分都是在跟风,但是如果业务规模做不上来,你搞云有何用?云就是为了解决海量系统同时运转时,现在架构上无法满足无限计算与存储能力的扩展,所以才会使用云,另外海量业务系统在业务低谷,云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计算与存储能力的平滑回收,充分降低运营成本;你没有业务规模,你搞云个毛啊。
 
 (3)技术上差距,技术上的差距这个我排在后面,因为在这三个差距之中,只有技术层面的最容易解决,设想一下,你手中有1万个业务系统要运转,你肯定会有钱来建设云计算中心,但是发现建设的时候
一些技术方案过于贵,你当然可以买下一些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包括一些著名厂商的团队)长期为你研发,技术是越用越成熟,越用越先进;所谓的创新,我越来越认为,创新是因为你比其他人早一点碰到这个问题,并且早一点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你就是领先,自然你才是创新。创新不等于现在被国人滥用的创造;检验是否是创新,就看这个问题是否你或者你的团队先碰到?

   在以上三点之中,比较难解决的是理念,这个我也希望一些更高层的人士能够在理念上达到一流水准,这样中国的各行各业云才能够少走弯路。

二、云的组成
 
  根据我的实际工作,我列一下要建一个云,需要在那些方面做工作:

(1)计算平台建设,计算是核心之一,计算池的构建当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将所有的物理服务器用大二层的网络进行构架(当然这会带来一个广播风暴的小技术问题),在大二层的网络上要实现一种二层是打通的,三层是隔离的设计效果,在各物理计算节点上,构建虚拟化平台,通过统一的虚拟化平台进行管理起来,形成一个无限扩张能力的计算池,当然也要取决于网络交换结构的规模,必要时可以采用分区。

(2)存储平台建设,我一直认为存储是所有核心之中的核心,未来会有几家存储运维商(规模跟现在的电信运营商一样,理由不讲),存储这一块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所谓统一存储池,利用一种技术将各种存储设备整合成一个逻辑上统一的一个大存储,这个地方有一个试金石的地方(可以试一下人的水平,理由不讲),我现在比较反对建这样的统一存储平台,特别是在存在高端存储、低端存储共融的环境下,除非都是差不多规格的存储平台,否则尽量现在不要用这种技术,我估计未来二年之后可以考虑;

(3)网络的建设,这一块现在没多少可说的,大二层网络,但是有一点要讲一下,未来的网络肯定要变,现有的以太网络不太适合未来成块数据传输,具体可以见CISCO的一些提案。

(4)云基础运维与自动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这一块属于软实力,云能不能用好,关键取决于运维与自动化平台,自动化程度越高,流程化与规范化越强,云的作用才会体现的更明显。

(5)云安全,这一块问题并不大,越古老的安全手段在这个地方显的越安全,在最外层用骨干防火墙,中间业务层通过VLAN隔离,在内层各虚拟计算节点通过内部或虚拟化防火墙进行隔开;这样应该能够阻断可能网络层面攻击,在应用层面与业务层面的攻击,这个是难点,特别是在海量业务系统面前,传统的防御手段并不太可行,不过这一块我们有一些经验,但限于篇幅先不写了;

三、正确认识云
 
   我先想纠正一些观点,云:不是说大家用了云,就能怎么着,其实是反过来,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所谓的云我们要付出之前难以想像的投资、付出之前难以想像的努力,才有可能触及云,云不是现在存在的,它需要大家去从头建设。唯一能讲的是云一旦真建成了会带给我们想像不到的好处,像弹性可扩展计算,像无限存储能力,像集中式的安全管理等等等。
   因此并不是说上了云,我们就什么也不用干了,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做的更多,只是云实现后,我们的综合实力上升了,社会也进步了。

发布了8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 · 访问量 14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