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腦的小知識

1.完整可用電腦分爲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

硬件系統爲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或者也可以叫I/O設備,即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電腦主機、顯示器和鍵鼠(外設)。

    電腦主機:主板、cpu、內存、硬盤、電源

        主板:ASUS、MSI、GIGABYTE、ASRock(目前主流較多及爲上述品牌),而主板中按功能又可分爲高中低端。

        高端主板一般搭載intel X或Z系芯片,X系列就是Extreme屬於最高端主板,主要搭載i7至尊版等高端處理器同時具備Z系列的各項特點,Z系列就是超頻板,用料足,高規格,功能全支持CPU及內存的超頻,一般現在發燒友玩家選擇較多;

        中低端一般爲PBH系芯片,P系列主要是擴展性較高的板子,一般不帶集顯輸出接口或不帶集成顯卡,可以小幅度超頻,基本現在已經不常見;B系列是商用板,擴展一般,接口夠用價位相對低一些,現在新出的B系列規格用料還行,非常火,不超頻,日常夠用。H系列屬於中規中矩的板子,與Z系的主要區別就是不支持超頻以及單路PCI插槽。


        主板除了硬件(芯片)之外還有對應的軟件即BIOS,引用百度百科中的話他是控制主板上各種硬件的基礎,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開機後自檢程序和系統自啓動程序,它可從CMOS中讀寫系統設置的具體信息。 其主要功能是爲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件設置和控制。這裏用我自己的話理解就是這個展示給你的界面,你在上面可以直接對主機的一些硬件進行操作。可能有人開機的時候會發現屏幕下方顯示的一些英文語句Press Esc to enter SETUP(按Esc鍵進入BIOS設置)、Press F2 go to Setup Utility(按F2去設置BIOS實用程序)、Press <F2> to Setup等等就是告訴你按對應的按鍵即可進入bios,一般常用的按鍵爲Esc、F1、F2、Delete等按鍵。當然如果開機沒有過去bios在這裏還可以用三鍵重啓按鈕ctrl+alt+del。不過現在的主板一般都增加了UEFI和快速安全啓動等功能。全稱“統一的可擴展固件接口”, 是一種詳細描述全新類型接口的標準。這種接口用於操作系統自動從預啓動的操作環境,加載到一種操作系統上,從而使開機程序化繁爲簡,節省時間,UEFI一般搭載GUDI分區表使用。

        主板上還有一個及其重要的參數:接口類型,Intel的現在一般爲1151針的,四代之後一直到現在基本上常用的都爲1151針的接口,雖然針腳數相同但8代和九代的主板卻不能和六代七代的共用,雖然可以通過刷biso來實現但是供電系統可能無法承受。

 

       CPU:計算機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目前主流一般爲Intel和AMD,現在一般都是X64位,而64位的架構最早是由AMD於1999設計,AMD首次公開64位集以擴充給IA-32,稱爲x86-64(後來改名爲AMD64)。後來技術共用Intel就使用了這個技術但不願叫amd64所以稱之爲x86-64。雖然網上現在都在叫AMD,Yes!但IntelCPU現在也已經全系睿頻了,個人建議玩遊戲還是上intel的CPU比較好單核主頻高,穩定,騰訊全家桶加成,小白不建議接觸AMD。

       Intel 的CPU分類較多這裏說一些常見的CPU後綴:

       X後綴=至高無上的至尊版

       K後綴=解鎖倍頻且更高性能

       F後綴=閹割核顯版

       C後綴是五代酷睿的特殊產物

       S後綴=65W節能版

       T後綴=45W節能版,頻率縮水嚴重

       R代表採用了Iris高性能核顯的R

       移動版的CPU分類就更多了,不過一般無腦數字大有HQ(高性能四核)就選HQ,有M(移動版)就選M,不過貌似現在神州筆記本已經用桌面端的U了。

       AMD的分類就比較簡單了市面上常見的有後綴字母有帶K、帶E、帶X、帶B的處理器:

       K後綴=沒有鎖頻

       E後綴=低功耗版本

       X後綴=支持完整自動超頻類似intel睿頻

       B後綴=超低功耗

       CPU超頻主要是設置其外頻和倍頻等,而主頻=外頻*倍頻

 

       內存:它是外存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樑。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內存(Memory)也被稱爲內存儲器主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盤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目前主流基本上爲DDR(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雙倍速率SDRAM)。)4也有一些DDR3的用戶,好一點的內存也是支持超頻的,目前主流技術及XMP(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自動超頻)在bios中打開後就會自動超頻。如果主板中正確插入兩根內存條那麼他們及可組成雙通道及內存帶寬翻倍使用中及可以加載速度更快。

       硬盤:目前硬盤可按其工作方式分爲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而他們之間又有衆多的接口類型一般現在常見的即爲SATA3.0 600MB/s現在一般家用辦公電腦都使用這個接口,SAS(支持全雙工模式即同一時間可讀可寫)一般在服務器中使用較多,M.2(筆記本、一些遊戲主機等高性能中使用較多)M.2接口又分爲B key(Socket 2)和M key(Socket 3)兩種,其中Socket 2走SATA通道、PCI-E 2.0 x 4通道,最大理論讀寫速度分別達到700MB/s550MB/s。而Socket 3專爲高性能存儲設計,PCI-E 3.0 x 4通道,速度可達到32Gbps,接近4GB/S的帶寬,比SATA快5倍之多,目前的M.2接口已全面轉向PCI-E 3.0 x4通道。

       他們這些組件又是怎樣配合工作的呢?

       當我們在計算機上執行一個程序時,首先由輸入設備向CPU發出操作指令,CPU接收到操作指令後,硬盤中對應的程序指令被直接加載到內存中,此後,CPU再對內存進行尋址操作,將加載到內存中的指令翻譯出來,而後發送操作信號給操作控制器,實現程序的運行或數據的處理。

       CPU從內存調用數據,爲什麼不從硬盤中獲取呢?這就牽扯到一個訪問速度的問題。

       比較三種存儲器:硬盤、內存和高速存儲器的存取速度,我們發現:

       內存的存取速度遠高於硬盤的存取速度,而CPU內高速存儲器的存取速度更是遠高於內存的存取速度。

       當我們把程序從硬盤放到內存以後,CPU就直接在內存運行程序,這樣比CPU直接在硬盤運行程序就要快很

多。

       內存解決了一部分CPU運行過快,而硬盤數據存取太慢的問題。 提高了我們的電腦的運行速度。

       內存就如同一條“高速車道”一般,數據由傳輸速度較慢的硬盤通過這條高速車道傳送至CPU進行處理。

       其實內存在這裏起了兩個作用:

       1. 保存從硬盤讀取的數據,提供給CPU使用

       2. 保存CPU的一些臨時執行結果,以便CPU下次使用或保存到硬盤

       關於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總結,CPU運行的速度很快,但是儲存空間很小,如果是大量的數據或是很大的程序就無法運行了,因而如果CPU接收到了指令運行儲存在硬盤之中的程序,就需要通過內存這一中樞去傳導數據,使得處理數據與傳輸數據的速度相匹配。硬盤是永久保存數據,拿出來之後就暫時儲存在內存裏面了,因爲這樣提取數據的時候速度快比較方便,之後CPU便可以進行數據處理了。

       顯示器:主要的就是分辨率和接口了,顯示給你看計算機的執行結果,常見接口一般爲:VGA、DVI、HDMI、DP(支持比HDMI更高的分辨率和幀率)等。

      

軟件系統:電腦的操作系統,目前主流的爲windows和linux,我們大部分人習慣的基本上爲windows的操作系統,而到了2020年微軟的一個windows計劃的產品基本上也已經是佔據了市場,windows10支持桌面、平板、服務器等。windwos如何安裝呢~首先你需要一個windows鏡像可以選擇的地方爲著名的msdn或者可以選擇windows官網,百度搜索下載windwos10(https://www.microsoft.com/zh-cn/software-download/windows10?OCID=WIP_r_Win10_Body_AddPC)第一條即爲下載鏈接,

下載工具然後下載一個本地iso取決於網速和你的硬盤一般快則幾分鐘即可完成。下載完成後即爲目前最新的版本。

推薦使用U盤進行安裝,找到一個8G的U盤,你可以選擇使用軟碟通將其刻錄到你的硬盤也就是下面圖中這玩意,不過裝windows我一般不喜歡用這玩意,偶爾裝裝linux使用還可以,裝windows肯定要用PE呀~

在百度上我們搜索PE裝系統就出來了很多教程,不過作爲混跡桌面這麼久的小白我推薦使用IT天空(https://www.itsk.com/)的優啓通軟件燒錄,可集成萬能驅動,運行庫等非常方便。

選擇U盤全新制作即可,製作好後插入電腦如果是華碩的開機直接按F8選擇你的U盤即可微星和技嘉的按delete即可,↑↓選擇,enter確認。然後可以進入到如圖所示的界面依舊如上操作方式選擇啓動windows10 PEx64我們就可以愉快的進入PE操作系統了。

進去之後用DiskGenius分區,如果是MBR記得所有分區選擇主分區方便日後擴容,當然以後也可以選擇使用傲梅分區助手進行無損分區擴容,如果是GUID分區就不需要管只要知道分幾個區就行了然後BIOS裏面選擇UEFI啓動。磁盤分區做好了然後直接打開Easy Image軟件選擇你下載的ISO文件恢復到C盤即可至此係統安裝完成,對於windows10來說你可以不打驅動因爲windows10開機後會自動聯網搜索相應驅動軟件。

發佈了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3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