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致找工作的同學們[轉貼]

最近因爲on beach,幫着Jessie做一些recruiting的事情——用冰雲的 話,“一手把持“公司在西安的校園招聘 :> 昨天發生一件事情,令我頗有些感觸:有兩個candidate——都是我的朋友——先後問我,對於下面的interview需要做什麼準備,有什麼建議給 他們。我的建議都是,不用特別準備,做你自己就好。這兩位其實都是水平很高的,在軟件開發上面的造詣和成就都比我高,照理說應該是很自信的。不過其中一位 說的話讓我心裏震了一下,他說:“我不可以失去這次機會。”

其實ThoughtWorks也 只是一家普通的公司,ThoughtWorks Consultant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職位而已——當然,其實多少有一點不那麼普通,但是也還到不了“不可以失去”的地步。把一個職位看得太嚴重,也許就 會在interview的時候表現出一些和自己的本性不一樣的東西,也許反而會造成個人和公司的mismatch。所以,還是做自己,省的大家還要多一個 互相適應的過程,其實對大家都有好處。

這兩個朋友都是久經考驗的尚且如此,應屆畢業生就更加不用說了。跟着Jessie到幾個高校去招聘會和作秀,確實看到了很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的負責人非 常明確地喊出“大學以就業爲核心”,畢業生們也非常努力地爭取每一次interview乃至投簡歷的機會。而我比較擔心的是,過分執著於“得到一個工 作”,恐怕會忽視了企業與個人的匹配,弄得不好甚至會白白浪費時間,而且在自己的簡歷上留下一筆不漂亮的紀錄。

譬如給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女生。第一次招聘會上她投了簡歷,然後被pass了。第二次在招聘會上再次見面,她顯得不屈不撓,仍然把簡歷投過來,並且表示“不 管有多大困難也會努力去學習”。但,ThoughtWorks不是一個只要努力就可以適應的公司,而且這種建立在不匹配基礎上的努力會是愈加痛苦、也愈加 沒有成就。這就好像,一個長跑運動員要努力去練舉重,這樣的努力會有什麼結果呢?恐怕只有浪費時間,甚至受傷。找工作,並不是一個單向選擇,每個人也需要 找到自己匹配的企業,不然也很難有好的發展。

最近幾天還幫着Jessie看了很多resume,也有些感想,大概總結一下。第一,儘量不要一稿多投。我們遇到好幾個同學,一份簡歷發過來,同時申請 developer、architect、pm、analysist甚至sales這麼好幾個職位。這樣的簡歷我們通常就直接pass,因爲他不知道自己 要做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第二,對於developer和architect這樣的技術性職位,我們唯一要看的就是實踐經驗,至於學歷、成績,都是 一眼掠過。在學校招聘會時也有同學質問我:“我們本科剛畢業到哪裏去找實踐經驗?”我通常都是一笑而過。因爲我心裏很清楚,在大學裏同樣有機會可以接觸到 真實項目,爲什麼有些同學有經驗而有些同學就沒有?這個話題就不必再延伸下去。第三,不要一份簡歷打天下。至少,對於你最喜歡、最嚮往的職業要有最特別的 準備。譬如說,你特別想做J2EE開發,那麼你至少應該有一份簡歷專門列舉你在Java/J2EE方面的能力和經驗,而不是把C++、數電模電之類的東西 全都揉在一起。這也是對自己的愛好負責,畢竟只有喜歡的工作纔可能做到最好。

另外,高新區人才辦的同志在收簡歷的時候多次強調:不要寫自我評價。這一點,我倒是有些不同意見。我的簡歷上一直都有自我評價——實際上我的簡歷就兩部 分,項目經驗和自我評價。寫自我評價的目的,是讓企業那邊(不管業務部門也好hr也好)能夠多一些瞭解我,以便判斷我跟企業、跟某個職位是否匹配,大家可 以省掉一些不必要的瞭解過程。當然了,最重要的是真實、真誠,給自己寫上一些不切實際的溢美之詞是沒有價值的,倒是不妨把自己的性格缺點寫出來——不用擔 心這會嚇跑了企業,反正你進去之後大家還是要面對這些性格缺點的。把項目經驗清楚地列出來,再給自己做個簡單的評價,沒有半句虛假之詞,我想這就是一份很 不錯的resume了,不需要再加上別的元素。

在這裏胡亂說了一通,目的只是想跟所有還在找工作的同志們、同學們分享一些感想。Jessie跟學生經常說的一句話:我不是要教你們怎麼面試。私以爲這句 話很精闢,因爲在應聘的過程中搞小花樣是沒有價值的,唯一的好辦法就是做你自己,不要虛誇也不要緊張,把你自己展現給所有人,總可以找到一個彼此都匹配的 工作的。
發佈了7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