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弗朗西斯·司各特·費茲傑拉德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本書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美國歷史上一個短暫而特殊的時期(汽車、電話、爵士樂),稱“喧囂年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19年到美國經濟大潰敗之前的1929年這10年。書中描述正是爲了 “再現美國這熱鬧20年代”,被評爲 – “最具匠心的美國小說”。雖名爲《了不起的蓋茨比》,但稱爲了不起的“美國往事“可能更爲貼切。(遺憾的時,作者死後這本小說才風靡全球。也許當時,時代太過貼近,很容易被讀者當成陳腔濫調的社會新聞吧)

​ 只要足夠勤奮、堅持不懈地奮鬥,便能擁有美好的生活 – “美國夢”,一直是人們的理想與追求。它本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卻何以會走向了幻滅?

​ 詹姆斯·卡茲本是北達科他州的一個貧窮的農家子弟,自幼夢想做個出人頭地的大人物。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步步高昇,並更名爲傑伊·蓋茨比。對物質的追求以及對成爲“大人物”的渴望,對於蓋茨比來說,均已做到。但擁有了財富後究竟應該怎樣生存,蓋茨比處理的一團糟!

​ 文中綠燈的三次出現:第一次出現,對夢想的追求;第二次出現,對夢想的實現;第三次出現,對夢想的超越。這裏的夢想,不僅僅是對物質的追求 物質夢想實現以後,究竟應該如何實現精神夢想? 更爲重要。作者在極力的用一段文字抓住一個時代的韻味,來表述當下(1920年前後)美國的價值觀,也是對 “更美好的生活”定義的審視。 更美好的生活是否僅僅指擁有更多的物質享受?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是否值得嚮往?

​ 蓋茨比表面上融入了上層社會,但事實上難以真正成爲上流人物。蓋茨比編造自己的過去就體現了天生的自卑感,這使得他只能在上流社會中尋找自己心理上的歸屬。庸俗、華而不實 —— 輕歌曼舞盡日不息,犬馬聲色終年無休。寬敞的別墅只會反襯出他的空虛,盛大的宴席只會烘托出他的落寞。生前的高朋滿座,死後的無人問津(講交情要在人活着的時候講,人死就沒有交情了 – 沃夫希姆)。家徒四壁而後富可敵國的過於突兀的命運,終究是這個結局

​ 再反觀黛熙對財富的熱愛勝過對愛情的追求,爲保護自己,改弦易轍,決不陷入感情的困擾和義務當中,虛榮自私被黛茜表現的淋漓盡致,但誰又敢說這不是這個年代人類的本性呢?但對於蓋茨比來說,這一切是無價值以及盲目的追求,悲哀至極!

​ “用消費來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財富;用消費不擇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成爲了大家的消費觀,這一切似乎都在圍繞着物質。但,物質的夢想終究是海市蜃樓,也必定是短視和沒有延續力的夢想。精神生活可能具有無限豐富發展的空間。

​ 故事的講述者尼克從小受其父親影響:“從不隨便批判別人”。因爲事物的表現往往和本質不符,很多事情看起來是一回事,實際上又是一回事。同時,也在闡述“基本的道德觀念並非與生俱來,人人皆有的東西。” 夢想、現實總是這麼糾結,看不清楚、摸不透徹。

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衆號「Super 前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佈了25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871 · 訪問量 11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