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py-redis實現分佈式爬取的過程與原理

Scrapy是一個比較好用的Python爬蟲框架,你只需要編寫幾個組件就可以實現網頁數據的爬取。但是當我們要爬取的頁面非常多的時候,單個主機的處理能力就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了(無論是處理速度還是網絡請求的併發數),這時候分佈式爬蟲的優勢就顯現出來。

而Scrapy-Redis則是一個基於Redis的Scrapy分佈式組件。它利用Redis對用於爬取的請求(Requests)進行存儲和調度(Schedule),並對爬取產生的項目(items)存儲以供後續處理使用。scrapy-redi重寫了scrapy一些比較關鍵的代碼,將scrapy變成一個可以在多個主機上同時運行的分佈式爬蟲。

原生的Scrapy的架構是這樣子的:

加上了Scrapy-Redis之後的架構變成了:

scrapy-redis的官方文檔寫的比較簡潔,沒有提及其運行原理,所以如果想全面的理解分佈式爬蟲的運行原理,還是得看scrapy-redis的源代碼才行,不過scrapy-redis的源代碼很少,也比較好懂,很快就能看完。

scrapy-redis工程的主體還是是redis和scrapy兩個庫,工程本身實現的東西不是很多,這個工程就像膠水一樣,把這兩個插件粘結了起來。

scrapy-redis提供了哪些組件?

scrapy-redis所實現的兩種分佈式:爬蟲分佈式以及item處理分佈式。分別是由模塊scheduler和模塊pipelines實現。

connection.py

負責根據setting中配置實例化redis連接。被dupefilter和scheduler調用,總之涉及到redis存取的都要使用到這個模塊。

connect文件引入了redis模塊,這個是redis-python庫的接口,用於通過python訪問redis數據庫,可見,這個文件主要是實現連接redis數據庫的功能(返回的是redis庫的Redis對象或者StrictRedis對象,這倆都是可以直接用來進行數據操作的對象)。這些連接接口在其他文件中經常被用到。其中,我們可以看到,要想連接到redis數據庫,和其他數據庫差不多,需要一個ip地址、端口號、用戶名密碼(可選)和一個整形的數據庫編號,同時我們還可以在scrapy工程的setting文件中配置套接字的超時時間、等待時間等。

dupefilter.py

負責執行requst的去重,實現的很有技巧性,使用redis的set數據結構。但是注意scheduler並不使用其中用於在這個模塊中實現的dupefilter鍵做request的調度,而是使用queue.py模塊中實現的queue。當request不重複時,將其存入到queue中,調度時將其彈出。

這個文件看起來比較複雜,重寫了scrapy本身已經實現的request判重功能。因爲本身scrapy單機跑的話,只需要讀取內存中的request隊列或者持久化的request隊列(scrapy默認的持久化似乎是json格式的文件,不是數據庫)就能判斷這次要發出的request url是否已經請求過或者正在調度(本地讀就行了)。而分佈式跑的話,就需要各個主機上的scheduler都連接同一個數據庫的同一個request池來判斷這次的請求是否是重複的了。

在這個文件中,通過繼承BaseDupeFilter重寫他的方法,實現了基於redis的判重。根據源代碼來看,scrapy-redis使用了scrapy本身的一個fingerprint接request_fingerprint,這個接口很有趣,根據scrapy文檔所說,他通過hash來判斷兩個url是否相同(相同的url會生成相同的hash結果),但是當兩個url的地址相同,get型參數相同但是順序不同時,也會生成相同的hash結果(這個真的比較神奇。。。)所以scrapy-redis依舊使用url的fingerprint來判斷request請求是否已經出現過。這個類通過連接redis,使用一個key來向redis的一個set中插入fingerprint(這個key對於同一種spider是相同的,redis是一個key-value的數據庫,如果key是相同的,訪問到的值就是相同的,這裏使用spider名字+DupeFilter的key就是爲了在不同主機上的不同爬蟲實例,只要屬於同一種spider,就會訪問到同一個set,而這個set就是他們的url判重池),如果返回值爲0,說明該set中該fingerprint已經存在(因爲集合是沒有重複值的),則返回False,如果返回值爲1,說明添加了一個fingerprint到set中,則說明這個request沒有重複,於是返回True,還順便把新fingerprint加入到數據庫中了。 DupeFilter判重會在scheduler類中用到,每一個request在進入調度之前都要進行判重,如果重複就不需要參加調度,直接捨棄就好了,不然就是白白浪費資源。

queue.py

其作用如dupefilter.py所述,但是這裏實現了三種方式的queue:FIFO的SpiderQueue,SpiderPriorityQueue,以及LIFI的SpiderStack。默認使用的是第二種,這也就是出現之前文章中所分析情況的原因(鏈接)。

該文件實現了幾個容器類,可以看這些容器和redis交互頻繁,同時使用了我們上邊picklecompat中定義的serializer。這個文件實現的幾個容器大體相同,只不過一個是隊列,一個是棧,一個是優先級隊列,這三個容器到時候會被scheduler對象實例化,來實現request的調度。比如我們使用SpiderQueue最爲調度隊列的類型,到時候request的調度方法就是先進先出,而實用SpiderStack就是先進後出了。

我們可以仔細看看SpiderQueue的實現,他的push函數就和其他容器的一樣,只不過push進去的request請求先被scrapy的接口request_to_dict變成了一個dict對象(因爲request對象實在是比較複雜,有方法有屬性不好串行化),之後使用picklecompat中的serializer串行化爲字符串,然後使用一個特定的key存入redis中(該key在同一種spider中是相同的)。而調用pop時,其實就是從redis用那個特定的key去讀其值(一個list),從list中讀取最早進去的那個,於是就先進先出了。

這些容器類都會作爲scheduler調度request的容器,scheduler在每個主機上都會實例化一個,並且和spider一一對應,所以分佈式運行時會有一個spider的多個實例和一個scheduler的多個實例存在於不同的主機上,但是,因爲scheduler都是用相同的容器,而這些容器都連接同一個redis服務器,又都使用spider名加queue來作爲key讀寫數據,所以不同主機上的不同爬蟲實例公用一個request調度池,實現了分佈式爬蟲之間的統一調度。

picklecompat.py

這裏實現了loads和dumps兩個函數,其實就是實現了一個serializer,因爲redis數據庫不能存儲複雜對象(value部分只能是字符串,字符串列表,字符串集合和hash,key部分只能是字符串),所以我們存啥都要先串行化成文本才行。這裏使用的就是python的pickle模塊,一個兼容py2和py3的串行化工具。這個serializer主要用於一會的scheduler存reuqest對象,至於爲什麼不實用json格式,我也不是很懂,item pipeline的串行化默認用的就是json。

pipelines.py

這是是用來實現分佈式處理的作用。它將Item存儲在redis中以實現分佈式處理。另外可以發現,同樣是編寫pipelines,在這裏的編碼實現不同於文章中所分析的情況,由於在這裏需要讀取配置,所以就用到了from_crawler()函數。

pipeline文件實現了一個item pipieline類,和scrapy的item pipeline是同一個對象,通過從settings中拿到我們配置的REDIS_ITEMS_KEY作爲key,把item串行化之後存入redis數據庫對應的value中(這個value可以看出出是個list,我們的每個item是這個list中的一個結點),這個pipeline把提取出的item存起來,主要是爲了方便我們延後處理數據。

scheduler.py

此擴展是對scrapy中自帶的scheduler的替代(在settings的SCHEDULER變量中指出),正是利用此擴展實現crawler的分佈式調度。其利用的數據結構來自於queue中實現的數據結構。

scrapy-redis所實現的兩種分佈式:爬蟲分佈式以及item處理分佈式就是由模塊scheduler和模塊pipelines實現。上述其它模塊作爲爲二者輔助的功能模塊。

這個文件重寫了scheduler類,用來代替scrapy.core.scheduler的原有調度器。其實對原有調度器的邏輯沒有很大的改變,主要是使用了redis作爲數據存儲的媒介,以達到各個爬蟲之間的統一調度。

scheduler負責調度各個spider的request請求,scheduler初始化時,通過settings文件讀取queue和dupefilters的類型(一般就用上邊默認的),配置queue和dupefilters使用的key(一般就是spider name加上queue或者dupefilters,這樣對於同一種spider的不同實例,就會使用相同的數據塊了)。每當一個request要被調度時,enqueue_request被調用,scheduler使用dupefilters來判斷這個url是否重複,如果不重複,就添加到queue的容器中(先進先出,先進後出和優先級都可以,可以在settings中配置)。當調度完成時,next_request被調用,scheduler就通過queue容器的接口,取出一個request,把他發送給相應的spider,讓spider進行爬取工作。

spider.py

設計的這個spider從redis中讀取要爬的url,然後執行爬取,若爬取過程中返回更多的url,那麼繼續進行直至所有的request完成。之後繼續從redis中讀取url,循環這個過程。

spider的改動也不是很大,主要是通過connect接口,給spider綁定了spider_idle信號,spider初始化時,通過setup_redis函數初始化好和redis的連接,之後通過next_requests函數從redis中取出strat url,使用的key是settings中REDIS_START_URLS_AS_SET定義的(注意了這裏的初始化url池和我們上邊的queue的url池不是一個東西,queue的池是用於調度的,初始化url池是存放入口url的,他們都存在redis中,但是使用不同的key來區分,就當成是不同的表吧),spider使用少量的start url,可以發展出很多新的url,這些url會進入scheduler進行判重和調度。直到spider跑到調度池內沒有url的時候,會觸發spider_idle信號,從而觸發spider的next_requests函數,再次從redis的start url池中讀取一些url。

組件之間的關係

最後總結一下scrapy-redis的總體思路:這個工程通過重寫scheduler和spider類,實現了調度、spider啓動和redis的交互。實現新的dupefilter和queue類,達到了判重和調度容器和redis的交互,因爲每個主機上的爬蟲進程都訪問同一個redis數據庫,所以調度和判重都統一進行統一管理,達到了分佈式爬蟲的目的。

當spider被初始化時,同時會初始化一個對應的scheduler對象,這個調度器對象通過讀取settings,配置好自己的調度容器queue和判重工具dupefilter。每當一個spider產出一個request的時候,scrapy內核會把這個reuqest遞交給這個spider對應的scheduler對象進行調度,scheduler對象通過訪問redis對request進行判重,如果不重複就把他添加進redis中的調度池。當調度條件滿足時,scheduler對象就從redis的調度池中取出一個request發送給spider,讓他爬取。當spider爬取的所有暫時可用url之後,scheduler發現這個spider對應的redis的調度池空了,於是觸發信號spider_idle,spider收到這個信號之後,直接連接redis讀取strart url池,拿去新的一批url入口,然後再次重複上邊的工作。

爲什麼要提供這些組件?

我們先從scrapy的“待爬隊列”和“Scheduler”入手:玩過爬蟲的同學都多多少少有些瞭解,在爬蟲爬取過程當中有一個主要的數據結構是“待爬隊列”,以及能夠操作這個隊列的調度器(也就是Scheduler)。scrapy官方文檔對這二者的描述不多,基本上沒提。

scrapy使用什麼樣的數據結構來存放待爬取的request呢?其實沒用高大上的數據結構,就是python自帶的collection.deque(改造過後的),問題來了,該怎麼讓兩個以上的Spider共用這個deque呢?

scrapy-redis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法,把deque換成redis數據庫,我們從同一個redis服務器存放要爬取的request,這樣就能讓多個spider去同一個數據庫裏讀取,這樣分佈式的主要問題就解決了嘛。

那麼問題又來了,我們換了redis來存放隊列,哪scrapy就能直接分佈式了麼?。scrapy中跟“待爬隊列”直接相關的就是調度器“Scheduler”,它負責對新的request進行入列操作(加入deque),取出下一個要爬取的request(從deque中取出)等操作。在scrapy中,Scheduler並不是直接就把deque拿來就粗暴的使用了,而且提供了一個比較高級的組織方法,它把待爬隊列按照優先級建立了一個字典結構,比如:

然後根據request中的priority屬性,來決定該入哪個隊列。而出列時,則按priority較小的優先出列。爲了管理這個比較高級的隊列字典,Scheduler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方法。你要是換了redis做隊列,這個scrapy下的Scheduler就用不了,所以自己寫一個吧。於是就出現了scrapy-redis的專用scheduler。

那麼既然使用了redis做主要數據結構,能不能把其他使用自帶數據結構關鍵功能模塊也換掉呢? 在我們爬取過程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模塊,就是request去重。scrapy中是如何實現這個去重功能的呢?用集合~scrapy中把已經發送的request指紋放入到一個集合中,把下一個request的指紋拿到集合中比對,如果該指紋存在於集合中,說明這個request發送過了,如果沒有則繼續操作。

爲了分佈式,把這個集合也換掉吧,換了redis,照樣也得把去重類給換了。於是就有了scrapy-redis的dupefilter。那麼依次類推,接下來的其他組件(Pipeline和Spider),我們也可以輕鬆的猜到,他們是爲什麼要被修改呢。

參考鏈接:


文章出處:https://www.biaodianfu.com/scrapy-redis.html

發佈了3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8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