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磁盤分區

硬盤分區的目的:方便系統的高效管理和資源的有效使用,可以類比國家搞行政區劃。舉個例子,如果磁盤不進行分區,那麼查找文件時查找的數據量將會非常大,查找效率極低。
一、磁盤分區類型

1.主分區:最多只能有4個

爲什麼只能是4個?因爲一塊磁盤大小是512B,使用446B存放用戶數據,剩餘64B作爲分區表示,所以只能是4個。

2.擴展分區:
最多只能有一個;
主分區加擴展分區最多有4個;
不能寫入數據,只能包含邏輯分區。
3.邏輯分區:可以有多個
二、磁盤格式化
格式化的本質:寫入相應文件系統(當然寫入之前會對磁盤進行清空)
格式化(高級格式化)又稱邏輯格式化,它是指根據用戶選定的文件系統(如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在磁盤的特定區域寫入特定數據,在分區中劃出一片用於存放文件分配表、目錄表等用於文件管理的磁盤空間。
發佈了4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5 · 訪問量 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