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董事長周鴻禕演講實錄


我剛從美國回來,我每年到美國去一次主要是充電,因爲雖然我們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非常地蓬勃,大家也聽到很多都是巨頭的東西,跟你沒啥關係,我們互聯網有這個發展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是不在於創新,更多的是在於人口紅利,因爲我們有全世界最多的手機用戶,所以很多很簡單的生意模式只要有這麼多用戶一嫁接,我們也會產生很多高水平的公司。
但是真是要創新,我覺得真要到硅谷去,我在硅谷拜訪很多美國的VC,問他怎麼看未來的趨勢,因爲VC永遠是在看未來的公司。
第二個我會見很多創業公司,因爲聽很多創業公司講他們的一些靠譜或者不靠譜各種想法,你就能感覺眼界被打開,所以我管它叫創新的充電。我總結起來在美國最熱的概念,一個叫IOT,也就是過去我們前幾年我們所說的叫物聯網。
物聯網這個詞我覺得不是很貼切,好象離原來這個概念一直是很熱,但是都是炒概念,它沒有真正跟老百姓消費,沒有真正跟老百姓用戶的生活結合在一起,我覺得IOT這個詞很貼切,就是任何事情都要把它互聯化,都要把它變成智能的設備,都要把它跟互聯網連接起來。
還有個比較熱的事就是機器人,很多東西一旦加入了這種雲端,這種機遇大數據人工智能處理,比如深圳有一家公司叫大江做四軸六軸的無人機飛行器,其實這裏面加上雲端的智能控制以後,某種程度上講它也是機器人。
把這兩個概念結合。再看看谷歌今年發佈的幾個產品:安卓和汽車的結合,安卓和手錶可穿戴的結合,安卓和電視的結合,還有安卓和智能家居的結合,你會意識到發現新時代到來了。
一個更讓人激動創業的時代會來臨。很多創業者感慨中國互聯網已經逼盡,過去是把你咬死,現在是把你吃下去,它壟斷了更多的用戶和流量,包括中國原來的五億電腦互聯網用戶。現在中國已經有十億手機用戶,所以我們一定要站在現在看未來。
今天如果我們再跟小米比拼手機或者學巨頭做及時通訊,我覺得已經是被別人抓住機會,我們要把目光看向今天剛剛啓動的項目上,儘管它可能在三五年以後纔會真正爆發,但我認爲這纔是我們很多創新公司創業的機會。
大數據時代還沒真正來臨
我覺得最大的機會是什麼?試想,就算每個人平均有1.5部手機,中國未來也最多就是15億手機的保有量,電腦可能就是6億臺,這些事情都確定。
但是我告訴大家如果未來你們想象你的家裏每一個燈泡每一個插座,你家裏所有的家電,你戴的眼鏡,戴的手錶,包括你能看到想到的任何設備如果都是一個不叫手機的手機,內部可能都是基於安卓的一個智能系統,並且都利用4G或者WIFI網絡跟雲端連接起來。
那麼我五年之內中國應該會有兩百億臺設備連到互聯網上。這兩百億臺設備每天都會產生巨量的數據,所以我認爲真正的大數據時代我覺得還沒有來臨。
你想一下未來在這個機會中,重塑產業和重新發明裏會有巨大的機會。今天你重新發明你看到了任何硬件設備做兩件事,第一是把它智能化,第二是把它連接互聯網。
其實還有一個就是雲端化,所謂雲端化就是講它的很多控制邏輯人工智能很多處理是在雲端,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進行處理,那麼你發現說這裏面你會發現很多現有的行業都被去重塑或重新改造,所以我覺得這是有巨大的機會。
而且大家很多人在談機器人談自動駕駛,其實我們都期望人工智能技術有多麼大的發展,但是實話說傳統的人工智能技術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最近機器翻譯在語音識別,在人臉識別方面最近取得很多重大的突破。
倒不是傳統的人工智能,而是由於有了大數據,當我利用海量的數據來進行這種用大數據的算法來進行分析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傳統人工智能的問題其實是利用大數據來得到的。

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這可能是一個新的互聯網,1.0是PC互聯網,2.0是移動互聯網,3.0可能是把這個互聯網變得無處不在,所謂說的IOT,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傳統企業存在互聯網焦慮症
但是這個巨大的機會裏面其實也蘊含了很多的挑戰,現在全中國很多特別是做傳統實業和製造業的很多公司,我們容易給它掛一個標籤叫傳統企業,他們可能也看到了巨大的機會。
但是他們怎麼來迎接這個挑戰?而不是說被互聯網所顛覆,因爲互聯網現在對很多行業和產業都表現出一種強大的先破壞再建設的力量,其實很多行業已經被互聯網所顛覆,所以大家現在都有一種互聯網焦慮。
大家在轉型過程中除了說我把我的設備智能化之外,我還應該做點什麼呢?我經常跟很多企業在交流,如果你僅僅是利用了互聯網的技術,這個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你如果僅僅是說利用了互聯網這種營銷,比如說我去做電商,我在淘寶京東上開店,我去越過傳統渠道去銷售我的產品,我覺得這也還是利用互聯網的一個初級階段,它是利用互聯網的戰術,而不是戰略。
做硬件也是一個大坑
如何讓你的企業真正從經營思想,從哲學上,從道上能真正變成一個符合所謂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呢,怎麼做到互聯網的創新呢?
我想分享幾點感受。第一個當你轉型互聯網的時候,我覺得硬件不光是互聯網公司的事情,互聯網公司現在也有很多人血氣方剛地做硬件。
我曾經也是拉過很多不靠譜的小夥伴一塊做手機,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在硬件我們做了很多嘗試,但是今天還是堅持下來,我覺得做硬件還是蠻高的門檻。
做軟件不一樣,我今天這軟件不太好就發出去了,用戶給我反饋,然後我就修改,軟件本身也是免費的,如果你覺得我軟件有問題,你不用就好了。
但是做硬件不是這樣的,你如果發了一個有缺陷的硬件版本之後,用戶又是花了錢購買的,你會發現這基本是災難性的結果,用戶對你罵的要死。你想把它回收修改可能意味着這批硬件全部都作廢了。所以這個做硬件我覺得也是一個大坑。
硬件加入互聯網概念估值飆升
一個很有意思現象,就是如說同樣在東莞一個工廠其實能做硬件的公司,我覺得這些人在過去的硬件行業裏利潤非常微薄,競爭非常激烈,其實做得是蠻苦的。
最後能倖存下來的我相信都是很優秀的企業。但是你發現它的銷售額很高,但然而因爲它沒有互聯網模式,即使最後能把硬件做出來做的很有質量,公司一年也能有幾十億的銷售額,公司的估值還是很低。
可是另一方面,幾個做硬件的小傢伙可能從OEM硬件中加了一個互聯網概念,儘管他們對硬件怎麼造出來的不太清楚,可是他們給它加了一個互聯網標籤,我們熊曉鴿(微博)同志去了,我要投資你,最低一億美金起。
開個玩笑,所以你會發現形成一個強烈的反差,我最後的觀點就是如果互聯網公司在新的浪潮下,我認爲互聯網硬件公司是一定要緊密合作的。
所以這個是很多硬件企業,我如果能借這樣一個機會,不僅是讓自己的產品智能化,不僅讓自己的產品互聯網化和雲端化,也能讓自己的企業商業模式,讓自己企業本身的標籤脫離傳統比較低利潤或者甚至是這種低水平的這樣一個特別傳統的標籤,可能你的企業也能實現互聯網化的轉型,你也能享受互聯網裏很多資本的回饋,其實我覺得這裏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其實我跟雷)是朋友
我們今天開這個會我在想不能白來一趟,我也想跟很多做製造業和互聯網的小夥伴有合作。第一個我覺得當你要做互聯網硬件,首先用戶至上的概念,用戶至上我覺得這個話題好像很老土,但其實在傳統行業裏是沒有用戶這個概念的,大家仔細想一想,我們過去是什麼概念?
是客戶的概念,誰是客戶?向我付錢的那個人,其實天底下沒有複雜的生意,我做這個東西賣給你了,你向我付錢這種買賣就完成了。但是互聯網這種觀念我認爲還是要改一下。
爲什麼?第一你提供得有些服務和有些功能用戶未必會向你付錢,你也要爲客戶做好服務,也就是說你要想去擴大你的影響力,你不能一上來只是看着那些可能向你掏錢的人,因爲賣硬件不可能一下子中國十億人都買,可能一開始幾十萬人買,但是那些即使不向你掏錢或者沒有購買你產品的人他們怎麼跟你建立聯繫呢?這是你應該考慮的問題。
很多人認爲我跟雷軍是死敵,其實我跟雷軍是朋友。你們看看小米手機的大賣,你沒有看到小米手機之前他們做了一個修改米外,安卓系統的修改,讓用戶免費去用。在互聯網上真正吸引你的粉絲和用戶,雖然這些人不是你的客戶,首先要有用戶,然後纔有客戶。我認爲這是互聯網裏的一個基本規律。
互聯網本質是靠軟件賺錢
第二個更重要的如果你要想真正轉型成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的本質我們提供一個服務,所以你的用戶你跟客戶之間要轉變成用戶之間的生意不能是一錘子買賣,過去我們賣硬件,把產品通過廣告實際利用信息不對稱,然後花言巧語地說服用戶買了我們東西。
我們很多企業希望這個用戶永遠不要找我了,傳統賣電視的就是這個道理,用戶可能再來找他可能就是來維修或者退貨了。
所以你跟用戶之間沒有聯繫,這種客戶沒有價值,真正互聯網講究的用戶關係是說你下載了我的軟件,生意沒有結束,生意剛剛開始,你拿到了我的硬件,我們倆的關係纔剛剛開始,我怎麼通過這個硬件能提供持續不斷的服務,最後把這個用戶變成我的黏性用戶,這對很多企業是個挑戰。
比如說最近樂視做互聯網電視,過去電視競爭,電視行業大老人家做了二十多年電視,人家都是賣硬件的,但是他們今年的電視里加了智能模塊,我認爲不是加了智能模塊就變成智能電視了,你的生意有沒有智能。互聯網沒有底限,他們衝進來買一臺電視,我相信樂視70寸賣八千塊錢會有人樂意買,但我覺得它每臺是虧的。
大家買不買一臺電視的競爭已經從看尺寸看外形,我電視買回家裏面你有沒有很多片給我看,如果沒有那麼多片他就不會買這個電視。因爲過去做硬件的就是把電視賣給你,現在被逼着幹電視臺的事情。你會發現這就是用戶概念對商業模式帶來巨大的挑戰。
所以我覺得你要去想我的硬件模式如何從一次性的去搞客戶,我能變成把他變成我聯繫用戶。很多老人理解不了互聯網這幫人亂燒錢,像前一段時間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我自己也沒分清誰是誰的,他們不僅不要那個錢還願意倒貼錢,很多人打車據說是白坐,一個月燒了十億,一個一個月燒了十五億。
它就是爲了讓用戶裝它的軟件,爲了用它的軟件養成用戶的習慣。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多人轉型互聯網最重要的。而且在互聯網上很多生意我覺得首先要先給用戶去創造價值,讓用戶覺得你這東西真的好,然後你可能真正在互聯網賺到錢。
傳統企業與小米競爭吃虧在不懂用戶體驗
第二個關鍵詞叫體驗,體驗爲王,我覺得今天互聯網其實是拉平了世界的距離,讓信息變得更加對稱,傳統的廣告我一直是覺得是有微辭的,傳統的廣告很多是基於信息不對稱來做,買的沒有賣的精,所以中國人也會警惕,但是互聯網會把事實真相讓消費者獲得空前的權利。
所以過去我們做真相的時候在營銷上有一個錯誤的思想,我們經常會琢磨一些賣點,我們經常會琢磨一些我們自認爲是爲了銷售而引入的賣點,但是這個賣點我跟大家講,如果消費者拿到你的產品不能夠感同身受,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消費者原來會爲你這個買單,未來不會。
所以你的設計思路要改,不一定做很多功能,你一定要想想當消費者拿到你的產品以後有什麼樣的功能來給他一種驚喜,有什麼樣的功能讓他真切地感覺到你給他創造的價值。
我舉兩個例子。曾經有某一個運營商原來爲了賣手機,他們就說我的手機綠色環保無輻射,這個手機做的不是很成功,爲什麼呢?因爲無輻射這個點你說各位你能判斷嗎?
絕大多數都感覺不到。包括今天在中國很多這種手機之戰裏面我是認真地在研究他們的,比如像華爲做手機做的非常好,我覺得中國很多傳統廠商做手機做得不比小米差,但是你會發現上就因爲他們不太瞭解互聯網中用戶體驗的觀點,他們更多的是宣傳我的技術和想法,最後用戶無法感知。
比如你說你的手機內部做到什麼樣子,用戶哪懂。相反別的手機都跑個分,我們從小都知道100分比90分跑。比如去年有一個手機叫什麼7710、6630,我隨便瞎說的數字,我一聽就暈了。
所以蘋果特簡單,蘋果6要出來了,6大還是5大?當然6大,我要知道把我的蘋果5換成蘋果6。你會發現在互聯網裏用戶的感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產品再好,不被用戶感知,我們很多產品就很難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互聯網裏最可怕的武器是免費
第三個我覺得很重要的我想講一個關鍵詞叫免費,互聯網裏最可怕的武器就是免費,免費也是最難學的武功,我最近準備寫本書,本來我想出個名字叫葵花寶典,出版社不同意。第一頁寫的預想成功,必先自攻,所以我加了八個字叫即使自攻也未必成功。
所以免費是一個雙刃劍,你把免費用好了它可以幫助你快速地前進。但是你用不好,互聯網很多公司被免費所顛覆。互聯網免費了,今天講硬件不是要免費嗎?
其實我跟大家講免費在互聯網裏是可以建立一個正常的商業模式,因爲通過免費可以迅速地積累大量的用戶,我剛纔講了有用戶做基礎,你其實在互聯網能找到很多方法,把用戶變現,相反沒有用戶的基礎,我們在那兒談我們模式是B2C,B2B,這都是想象。
但是硬件我其實覺得不見得針對所有的硬件,對很多大衆化產品的硬件,我其實覺得免費也會是一個可能的顛覆。也就是說硬件免費,有兩層含義,第一個就是當你的硬件按照摩爾定律成本非常低的時候,你發現說如果你送這個硬件,你能拿回的硬件的UP值比用戶成本高,比如在電信裏存話費送手機,它實際是一種非常極端的硬件免費。
谷歌原來在日本做過試驗,谷歌爲什麼原來做安卓,他們發現如果把安卓手機的成本假設做到一百美金甚至更低,他們在日本發現說如果你發給用戶。
如果這個用戶堅持用一年在這裏面他只要用了谷歌的搜索,用了谷歌的地圖,看了谷歌的視頻廣告,也玩了谷歌裏的遊戲,大概在日本消費能力比較強,每個用戶的UP值是高於一百美金的,所以這意味着送硬件成爲可能。
但是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大家覺得你別忽悠我了,我們一送就破產了。還有一種硬件免費就是硬件按照成本價來進行銷售,也就是說硬件本身賺利潤,不太可能。我認爲現在競爭非常激烈,然後所以很有可能你不要再期望硬件能做一個高額的利潤,它的利潤一定會是降低的。
我講的是大衆化大衆消費產品,所以你看這些年什麼都漲價了,只有電腦、筆記本、手機是性能越來越強,然後價格越來越低。所以今天我們很多創業公司做了硬件你要開始做一種考慮,如果你不這麼做,你的競爭對手有可能這麼做,這樣的話如果你不能去應對這種免費帶來的商業模式就會很可怕。
在互聯網裏,當年我們做免費殺毒,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免費這不是騙子嗎,這不是忽悠嗎?實際上最後通過免費殺毒我們不僅消滅了打擊了競爭對手,且更重要的是快速地把中國幾億互聯網用戶都變成了我們用戶,當年在免費裏吃虧最大的公司叫金山,金山董事長又是雷軍。
所以雷軍同學從這個吸取的教訓,其實小米就是因爲硬件免費的例子,小米並不是硬件免費送,但是硬件可能現在保持非常微薄的利潤。
小米在剛推出的時候在很長時間推出雙核1999我認爲沒有對手,做生意最好玩的就是沒有對手,然後任何手機廠商做了同樣的手機當時都因爲各種原因都賣三千塊錢,所以你說這東西對中國用戶來說性價比永遠是最有力度的。
有人跟我說現在小米有品牌了,現在如何如何我們可以賣情懷了,怎麼賣情懷這事我不太懂。我沒有這能力,只能賣產品。即使對小米這麼成功的公司,你可以看看紅米出了有699的手機,米3爲什麼降價了,現在降到1499還是1299了。
其實你發現在中國硬件這種低利潤甚至沒有利潤的競爭將會是常態。但是大家就會問一個問題既然你都免費了,怎麼賺錢呢?如果要做免費你就要做跨界,有一句俗話叫羊毛出在豬身上,過去你的生意簡單,你就是賣硬件,今天賣硬件不賺錢了,今天賣硬件都是在獲得用戶,這時候你就不能把自己再狹義地定義成我就是做硬件的生意,如果你不能跨界。
你這個生意可能會被互聯網硬件做得很削弱,這時候你可以通過合作,可以通過投資,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一定要跨界。將來可能賣手機的可能是通過比如說手機上的遊戲,手機上的閱讀來掙錢。以後賣電視賣盒子的,我覺得盒子電視一定通過節目收費來賺錢。所以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在新業務的這種能力,其實是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忽悠能力不比雷軍差 歡迎一起做硬件
講到互聯網創新,其實還有很多關鍵詞了,什麼聚焦,快速,但是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戰術,如果讓我來總結一下,我其實覺得你要去真正理解互聯網這些公司爲什麼被顛覆,或者這些公司爲什麼做起來?有三個關鍵詞,一個是用戶至上,如何把一次性的生意變成一個你跟用戶的連接,第二個是體驗爲王,就是從單純地爲了銷售,而是真正考慮說當用戶拿到這個產品以後我怎麼樣給他特別好的一種體驗,讓用戶能夠真正地感覺到這種價值。
第三個就是你要學會應對免費帶來的這種挑戰,同時你要考慮說你能不能把你的生意去做一個擴展,使得傳統的生意被你自己主動地免費了。所以爲什麼今天互聯網的競爭如此好看,所有的企業都在做跨界,每個人都希望把你掙錢的生意免費掉,在上面建立新的掙錢的模式。
所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但是我相信這裏面有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合作,我覺得做互聯網公司短期內來講也許很難說去超越很多做傳統硬件的公司,我們如何去找一種合作,在這個合作中要麼靠慢慢地進化,時間很漫長,靠突變,還有就是互聯網基因和傳統硬件的基因結合,使得我們能做硬件的服務,我們爲互聯網模式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這裏有很多的機會。我們每天是在巨頭裏夾縫中生存的事。所以我不可能什麼事都做,我也什麼事做不了,但是我有用戶數,我個人忽悠能力也不比雷總差。
所以如果你們有好的硬件有好的想法歡迎給我寫郵件,我們可以幫你建立互聯網後臺雲服務,更重要我們一起來討論怎麼樣把你的商業模式從傳統的銷售硬件拿到微薄利潤到最後變成能夠做互聯網做服務的公司,很期待這樣的機會

發佈了3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