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交叉熵损失可以提高具有sigmoid和softmax输出的模型的性能,而使用均方误差损失则会存在很多问题

一、均方误差的权值更新过程(举例说明)

代价函数经常用方差代价函数(即采用均方误差MSE),比如对于一个神经元(单输入单输出,sigmoid函数),定义其代价函数为:


其中y是我们期望的输出,a为神经元的实际输出【 a=σ(z), where z=wx+b 】。在训练神经网络过程中,我们通过梯度下降算法来更新w和b,因此需要计算代价函数对w和b的导数:


然后更新w、b:




因为sigmoid函数的性质,导致σ′(z)在z取大部分值时会很小(如下图标出来的两端,几近于平坦),这样会使得w和b更新非常慢(因为η * a * σ′(z)这一项接近于0)。


二、交叉熵代价函数(cross-entropy cost function)

为了克服MSE的这个缺点,引入了交叉熵代价函数:


其中:y为期望的输出,a为神经元实际输出【a=σ(z), where z=∑Wj*Xj+b】。我们同样看看它的导数:



可以看到,导数中没有σ′(z)这一项,权重的更新是受σ(z)−y这一项影响,即受误差的影响。所以当误差大的时候,权重更新就快,当误差小的时候,权重的更新就慢。这是一个很好的性质。

三、总结

  1. 当用sigmoid函数作为神经元的激活函数时,最好使用交叉熵代价函数来替代方差代价函数,以避免训练过程太慢。
  2. 不过,为什么是交叉熵函数?导数中不带σ′(z)项的函数有无数种,怎么就想到用交叉熵函数?这自然是有来头的,更深入的讨论就不写了。
  3. 另外,交叉熵函数的形式是−[ylna+(1−y)ln(1−a)],而不是 −[alny+(1−a)ln(1−y)],为什么?因为当期望输出的y=0时,lny没有意义;当期望y=1时,ln(1-y)没有意义。而因为a是sigmoid函数的实际输出,永远不会等于0或1,只会无限接近于0或者1,因此不存在这个问题。





发布了6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33 · 访问量 48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