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簡介

1、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認識 - MIS是什麼
  現代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是一個覆蓋全企業或主要業務部門的輔助管理的人-機(計算機)系統,有別於其他的計算機系統,它和企業的管理密切相關,和企業的管理模式、市場意識有關,要爲企業的最終目標服務。因而企業的管理工作規範化、標準化是建設MIS的基礎。而建設MIS一定要以改進管理爲目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改善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而推動企業管理現代化,增強企業的適應能力。只要有了這樣明確的目標,企業纔會以自身經濟發展爲基礎,深化需求分析,認真作好業務重組,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纔不會把MIS建設成爲手工管理的"仿真系統"或"演示系統"。

  MIS是一個數據系統,所謂數據系統就是系統以數據爲主,其主要特徵是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多、數據之間關係複雜和數據分佈存儲,而對數據的加工比較簡單。按照信息工程的原理,數據位於現代數據處理的中心,只要企業的性質不變,數據是穩定的,而處理是多變的,具有一個穩定的數據基礎是建設MIS最本質的問題。客觀上講,無論企業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從事企業管理,都存在一個"穩定的數據基礎",但這樣一個"基礎"並不是現成的,它深藏在企業的各個業務部門,深藏在企業的各種業務活動之中,並和各種各樣的業務活動交織在一起。因此必須採取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去挖掘、組織穩定的數據基礎。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管理,要有具備本企業豐富業務經歷和數據處理經驗的人員,要注重數據識別、分析和組織技術,去僞存真,刪繁取簡。穩定的數據基礎中"穩定"一詞的含義就意味着數據庫的基本表是穩定的,表的屬性是穩定的,表之間的關聯是穩定的、無冗餘的,而且數據的組織是面向業務主題的,滿足規範理論約束,即是主題數據庫。穩定的數據基礎對一個企業的信息系統來講是充分和必要的,並具備行業共性,對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有參照作用。
  MIS是一個系統工程,強調它的系統特徵:覆蓋全企業或至少覆蓋企業的主要業務部門。要在統一的數據環境下集成化開發各個子系統,子系統的劃分應獨立於當前的組織機構,充分地發揮計算機、網絡和通訊平臺的作用,利用當代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滿足管理提出的信息加工要求。各個子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是結構化的、公用的,從而也是高效的和完整的,最大限度消除有害的冗餘和不一致。系統設計時應突出系統品質,以整體最優爲目標,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正因爲MIS是一個系統工程,MIS的建設就是企業的整體行爲,MIS的質量也反映了企業的整體水平,因而特別強調最終用戶真正參與MIS建設。在總體設計階段,企業的高層領導、資深的業務專家必須參與,只有在他們的參與下,才能清楚地展示企業的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管理策略和市場策略,改進業務流程等全局性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認識企業和改進管理,纔能有正確的信息系統體系結構和數據基礎,纔可能有信息系統正確的設計藍圖。在系統實施階段,在業務人員積極參與下,根據業務流程,快速、正確的設計程序流程,纔有可能用計算機取代日常的業務。

  MIS有五部分組成:人員、規程、數據庫、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軟件。人員是指企業的業務人員和MIS開發人員;規程包括MIS的開發、運行和維護的規章制度、企業業務流程和運作的規章制度;而數據庫既要存儲企業的業務數據,也要存儲描述數據的數據、描述對數據如何加工、以及加工和數據的關聯關係的數據,這是一種更爲重要的數據 - 元數據(Metadata)。數據庫是MIS的核心,計算機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是MIS的運行環境,人員和規程是MIS的開發與使用的環境。運行環境強調了MIS是一種技術系統的特徵,而開發使用環境則強調了MIS是一種社會系統的特徵。不論是政府部門、機關團體,還是企業、行業,MIS的建設應該是指五個組成部分的開發建設,這是完整的 MIS建設概念。然而,長期以來的偏向是,人們往往只注意到MIS的技術系統特徵,而沒有注意到 MIS的社會系統特徵。計算機應用的觀念停留在應用項目,甚至是等同於程序設計,而沒有形成MIS建設的概念。凡是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單位,要想更好地發揮計算機在管理上的應用作用,都應不失時機地抓好觀念上的變革,使高層領導和計算機應用開發決策層人員形成全面的MIS建設的概念[2]。
  2、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方法論 - MIS如何建設
  計算機輔助企業管理一般都從單項應用開始,逐步向管理信息系統過渡,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不能用項目級或程序級的經驗去指導系統級的建設,因此爲了建好、管好、用好管理信息系統,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應有一整套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與方法論保證體系。根據國內理論界對國外先進的開發方法的研究,並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大連海事大學高復先教授提出的方法論體系比較適合國內管理信息系統的具體情況,該方法論認爲,MIS開發方法論由高層方法論和低層方法論組成;
  ·高層方法論解決總體規劃與高層設計問題,屬於系統工程範疇,應採用面向全企業的信息工程(Information Engineering,IE)方法,需要總體規劃人員、數據管理人員和系統分析人員;
  ·低層方法論解決應用項目的系統分析設計與實現,屬於軟件工程範疇,需要數據庫管理員、系統設計人員和程序員。應用系統開發是在總體設計指導下的子系統開發,屬於低層方法論的保證範圍。要強調和總體數據規劃的銜接,受總體數據規劃的約束,體?quot;自底向上"的實現。開發時提倡使用第四代語言(4GL),進行快速應用開發(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RAD)。
  從大量的MIS建設經驗分析中可以看出,儘管低層方法論在保證應用項目的開發質量和效率方面是重要的,但在確保全企業MIS的成功建設主要靠高層方法論的正確性與有關工具的實用性。高層方法論保證MIS的體系結構和基礎環境,一旦實施就屬於MIS的先天品質,不足之處就不能改動或很難改動,所需代價太大;而低層方法論保證的是項目級或程序級,影響面較小,較易實施。而且這方面的理論、工具也很活躍,系統的開放性就體現在這裏。
  2.1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設計
  建設MIS時,要重視總體設計,學界泰斗錢學森在他的《論系統工程》中,對總體設計作了精闢的論述:總體設計設計的是系統的"總體",是系統的"總體方案",是實現整個系統的"技術途徑"。總體設計一般不承擔具體的部件設計,是整個系統研製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術抓總單位。鑑於MIS的系統特徵和數據特徵,目前比較成熟的工程化的方法是基於信息工程的面向數據的方法。在這個方法裏,數據作爲一種獨立的資源來對待,並看作是支持所有的應用項目的基石。處理過程也很重要,有關處理之間的數據交換應該通過數據庫來進行,所以是結構化的、公用的,從而也是高效的和完整的,最大限度消除有害的冗餘和不一致。總體設計要在總體上有效地控制、指導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因此必須完成:
  * 信息系統的概念設計和邏輯設計,其中數據模型應是主題數據庫,提交數據庫的概念設計;

  * 信息資源管理標準,信息分類編碼對照表;
  * 物理系統的概要設計。
  2.2應用系統開發技術
  應用系統開發是在總體設計指導下的子系統開發,這時各個子系統功能明確、界面清晰、數據環境確定,這就是自頂向下規劃和自底向上的實現,自頂向下的規劃是數據環境的統一,達到信息的一致性,要完成數據庫的概念設計;自底向上的實現則應體現數據爲中心的原則,數據設計和處理設計同步,首先應完成數據庫的邏輯設計、進而帶動程序模塊設計(即面向數據的過程)。在穩定、有序的數據環境下,提倡使用第四代(4GL)語言,在系統分析人員和業務人員密切配合下,進行快速應用開發(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RAD)。
  應用系統開發要採用"數據啓動"方法,在總體設計時,完成了數據庫的概念設計,確定了公用數據庫和專業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時結合數據的加工、存儲、歸檔等各種應用,補充修改了概念設計,結合 DBMS完成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在計算機上建立數據庫的框架,此時就可以對數據庫進行加載,成爲可運行數據庫。系統分析人員應按照數據庫的邏輯模式,結合業務人員的需求,設計好數據輸入卡片。各業務部門整理數據,填好輸入卡片,進而輸入計算機。在這一過程中,準備數據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必須嚴謹認真,防止 "數據垃圾 "污染數據庫。一旦公用數據庫成爲可運行數據庫,就應儘快向廣大業務人員開放,要引導、鼓勵業務人員在線使用公用數據庫的數據資源,這樣就可以迅速提高廣大業務人員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能力。和"過程啓動"相比,"數據啓動"更容易調動廣大業務人的積極性,更容易引導業務人員進入"開發者"角色,及時發現業務數據中的錯誤,有利於穩定的數據基礎的建設。
  應用系統的程序開發應規模開發,防止"各自爲政"的個體開發,強化應用系統程序的分析、設計,採用成熟的面向對象的方法,重點解決程序的可重用度問題,關鍵技術是可重用部分的識別和設計。如果前臺開發工具單一,採用類庫技術;前臺開發工具多樣化,但使用統一操作系統,宜使用組件技術;若異構環境,那麼就要考慮JAVA技術了。無論那一種情況,均可購買商品化類庫/組件軟件,並注意積累自行開發的有個性類庫/組件,隨着時間的推移,積累的資源增多,系統的可重用度提高,就能實現少編程或無編程開發,真正的RAD就成爲可能。
  3 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人才構成 - MIS由誰來做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建設、運行和管理一個管理信息系統涉及管理科學、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運籌學、一般系統論和信息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理論知識,並對企業的各個業務領域要有深刻地理解。顯而易見,一個企業很難有或者不可能有這樣的樣樣精通的"全才",因此,MIS建設的不同階段需要掌握不同知識層次的工作人員,也需要不同層次業務人員來配合。
  3.1開發人員的構成
總體設計階段迫切需要精通本企業主要業務領域的業務、又精通管理科學、對信息處理和計算機技術有一定了解、具有相當的組織管理能力的人才,由這樣的人員擔任系統規劃員,側重於MIS的社會系統特徵。依靠他們需求分析才能做得紮實可信,諸如業務重組這種遠見卓識的見解才能得出,纔不會把MIS建設成爲手工管理的"仿真系統"。
  爲了始終突出MIS的數據特性和系統特性,還需要數據管理人員和系統分析人員。數據管理人員,負責數據管理規範的制定、修改、發佈與監督執行,負責總體數據規劃和數據庫建設計劃的編制或審查,負責全企業數據資源的使用與管理.需要掌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熟悉結構化方法、面向對象方法和信息工程等主流方法論,熟悉數據庫設計規範理論,熟悉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和高效率、一致性使用數據的原則;有能力對大型信息系統數據資源的規劃、使用提出設計,能監督其它人員進行數據的邏輯設計和數據管理。因此數據管理人員是企業信息系統最爲重要的技術中堅,沒有資格勝任的數據管理人員,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數據管理,也很難建設一個具有穩定的、有序的數據環境的信息系統。
  系統分析人員負責總體設計和應用項目計劃的編制和審查,側重於MIS的技術特徵。注重系統中各局部的信息聯繫和協調性、系統的約束,熟悉大系統開發的方法論,需要掌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熟悉結構化方法、面向對象方法和信息工程等主流方法論,熟悉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網絡和通訊。系統設計時應突出系統品質,以整體最優爲目標,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應用系統開發需要總體設計的約束下,在數據管理人員和系統分析人員的指導下,應用系統設計人員負責應用系統的詳細設計和專業數據庫的設計,還要完成完成網絡設計和施工。熟悉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網絡和通訊;熟悉結構化方法、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數據庫設計規範理論、數據管理、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和高效率、一致性使用數據的原則。
  程序員負責用系統規定的某種程序設計語言實現應用系統的詳細設計,要求程序員熟悉規定的序設計語言,有豐富的編程經驗、良好的編程風格。
  MIS運行管理首先要保證運行環境 - 包括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系統的硬件、系統軟件的安全、穩定和可靠遠行,因此需要相應運行人員監視系統運行,及時調整各種參數,優化系統品質,作好病毒防治,保證安全運行。數據管理人員則應至始至終關心整個系統數據資源的使用狀況,及時修訂、發佈數據管理標準,經常檢查標準的執行情況,協調數據庫和其他數據結構的開發,使數據存儲冗餘最小而相容性最大。
  3.2業務人員的構成
  就管理信息系統而言,業務人員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MIS的最終用戶,而另一方面又是MIS的開發人員,如果沒有最終用戶真正參與MIS開發,不可能成功地進行MIS建設.在總體設計階段,要解決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戰略數據規劃和技術策略的制定,涉及到全企業的信息需求、信息規劃、管理機構和管理方法的改進,機構之間的協調、控制和業務重組等全局性的問題,需要企業最高領導的倡導、支持和強有力的組織下才能進行。需求分析時,認識系統的主要責任應該由企業承擔。因此係統規劃員的理想人選應是既有豐富的本企業的業務知識和管理經驗又是信息系統方面行家裏手,掌握一套成熟的科學方法,最好具有總體數據規劃的成功實踐。如果沒有這種複合型的人選,可以考慮外請信息系統專家諮詢,培訓、指導方法論,但系統規劃員還由本企業的人員擔任,最好請企業退下來的領導擔當這個重任。一方面退下來的領導脫離日常事務,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再則可以利用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組織能力爲總體設計把關。
  應用系統開發階段,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密切合作,仔細研究在新的環境下,如何改進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由計算機來取代日常的業務工作;如何利用計算機計算速度快、存儲容量大和分佈存儲等優點,建立新模型、採用新算法,從而在更高更深的層次上改進,使企業的管理產生質的飛躍。
  3.3人才策略
  綜上所述,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多學科、多領域、知識密集的高科技領域,特別計算機、信息處理知識更新快,新理論、新概念、新方法、新工具層出不窮,一般企業很難全部滿足管理信息系統對人才的需求。企業要有所爲有所不爲,要注重培養自己的系統規劃人員、數據管理人員和系統分析人員,這三種人纔是"系統級"人才,他們是管理信息系統高質量的建設、運行的技術保證,也是企業最爲關鍵的技術隊伍,不能將系統級的重任委以一個程序員。網絡設計和程序開發可以利用社會力量,尋求合作伙伴,但必須在企業自己系統級人員控制之下。這樣做有二個明顯的好處,一個是總體設計要指導、控制全部應用系統的開發,是相對穩定的,所以應該由企業自己的系統級人員來完成;另一個好處就是程序級的開發非常活躍,由有這方面特長的專業公司來開發,事半功倍,也有助於企業迅速跟上飛速發展的實現技術。
  總之,我們要對MIS有一個正確的、全面的認識,才能在當今變化紛繁的信息技術世界裏,保持清醒頭腦,不迷茫,不盲從,少走彎路,少交"學費"。

 

  mis系統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現代計算機及網絡通訊技術加強企業的信息管理,通過對企業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設備、技術等資源的調查瞭解,建立正確的數據,加工處理並編製成各種信息資料及時提供給管理人員,以便進行正確的決策,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目前,企業的計算機網絡已成爲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隨着我國與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軌,企業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得信息必將爲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的辦公及管理都將朝着高效、快速、無紙化的方向發展。MIS系統通常用於系統決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統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將信息及時反饋給上層管理人員,使他們瞭解當前工作發展的進展或不足。換句話說,MIS系統的最終目的是使管理人員及時瞭解公司現狀,把握將來的發展路徑。
一個完整的MIS應包括:輔助決策系統(DSS)、工業控制系統(IPC)、辦公自動化系統(OA)以及數據庫、模型庫、方法庫、知識庫和與上級機關及外界交換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別是辦公自動化系統(OA)、與上級機關及外界交換信息等都離不開Intranet的應用。可以這樣說,現代企業MIS不能沒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須依賴於MIS的體系結構和軟硬件環境。

 

 

發佈了5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2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