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和語言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just as sweet. 這句諺語不知被引用多少次了;但令人驚奇的是,從其反映的概念與內涵之間的關係,或者更一般的說,思維和語言的關係上來看,這句話居然有點不合理。

如果正有人指着玫瑰花問“這是什麼”,或許有人回答是花芯,花瓣,花朵上的露珠。因爲的確有些人不知道問的是什麼,不知道“這”這個指示代詞指代什麼。有聰明的人會這樣問:“這是什麼花?”答案當然是玫瑰花。但是,認真的考慮這個問題,無論是問話者還是回答者,在考慮“這是什麼花”的時候,頭腦裏面都已經有很多關於花的詞彙了。所以問答之間,就好像在查字典,在花的條目下只有那麼幾個詞彙,而各種花之間的區別又很明顯,答案也就很明顯了。 事實上,rose這個詞有非常廣泛的涵義,它甚至可以表示情人,表示女孩,表示高貴,等等。如果把rose稱爲“玫瑰”,那麼它只代表花了。單單就花而言吧,對着柱狀噴泉問“這是什麼花”,你能想到水花嗎?對着波濤洶涌的海水,你能想到浪花嗎?而這些都是“花”的應有之義啊。

曾有個老師在黑板上畫個圓,並指着圓問學生,“這是什麼?”學生不約而同的回答“圓”。老師反問,爲何不說是黑板,不是曲線弧呢?其實,我們的思維有概念上的“就近一致、向外搜索”的特點。圓在大小上是介於黑板和曲線弧的一箇中間概念,最符合手指指向的目標,所以回答是圓。如果不是指着圓,而是指着黑板的其他地方問學生,則大多要說是黑板了。這是因爲,黑板的概念在那個環境中是圓以外的概念。

 傑出人物的思維大概是與衆不同的吧。牛頓從蘋果落地想到了萬有引力。試着問一個兒童:蘋果爲何會落地,他可能竟然嘲諷你的無知,說那是因爲蘋果的梗脆了,承受不住蘋果的重量了。爲什麼有的學生成績在下降?老師可能不加思索的回答,因爲學生學習不認真,而學生自己的回答往往是“蘋果梗”式的。也許,一個“萬有引力”式的回答就意味着一個傑出人物的誕生。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之間的關係,與思維和語言之間的關係,是密切而不可分割的。思維敏銳犀利的人往往有超常的智慧和聰明,而他們這種思維的本質,其實就是不受常規約束,不受他人或自己的經驗,利益和情感等影響的觀點和分析問題的方法。這種觀點和方法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尤其是當一個人心平氣和的思考問題時。這種自由的思維就是靈感。人比較是有七情六慾的,這些靈感在腦海中往往曇花一現。而有用的,被捕獲記錄下來的靈感就是智慧,就是人類社會得以前進的動因,就是一個人聰明成名的條件。 如果有人問,怎麼才能變得更聰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回答。但是如果問,怎樣才能靜心忍性,淡薄名利,排除偏見,以捕獲自己的靈感,可能會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了。我自己提出個人修養的目標:心平如水,心明如鏡,思想對言行的絕對控制。

對於聰明,有個老師說:某同學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是一百分!聽他這麼說,我都不敢讓自己的孩子進學校了。

人類的思維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邏輯的思維,所以存在着不開避免的侷限性。
        第一,思維以語義爲基礎,而語義模糊,思維只能遵從範圍適應性原則,例如前面所說“就近一致、向外搜索”的特點。
        第二,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往往被任意的分割,造成“名實不符”的現象,思維受文字象干擾。
        第三,思維中存在兩種基本運動:意識和思考。意識容易被表象所矇蔽,實質上是神經系統的條件反射弧。思考在本質上是形式各異的邏輯形式的演變。
發佈了5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1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