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聲依舊

濤聲依舊

          

  

 

前記:吳軍老師寫過《數學之美》這本書,用藝術的形式講述了統計學,讓文科生都能看得懂。能把深刻的道理用藝術的形式講出來,已經很了不起了。這個世界上無所謂膚淺與深刻,沒有膚淺就不會襯托出你的深刻。真正的高手從來不避諱膚淺。目前nlp這麼火熱,它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人類自從誕生起,就具備了學習能力,記憶能力以及語義聯想能力。人和機器相比,在語義理解上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具備更加豐富和靈活的聯想能力,並且具備很強的邏輯推理。往往是先在感知層面初步體會,比如聽到一首歌曲的時候,會聯想起一幅幅美好的畫面,而後會進行理性的分析,推此及彼,進行更加豐富的語義關聯。機器如果做到這一步必須依靠知識圖譜。理科生在業餘時間多讀文學作品並適當創作是有好處的,即可以放鬆又可以優化大腦。我在反覆聽《濤聲依舊》這首歌的時候,起初會聯想起一個羈旅人乘坐小船面對江楓漁火時惆悵的畫面,進而又會想起《楓橋夜泊》這首詩,然後想起張繼,再進一步分析張繼所處的時代背景。最後又與濤聲依舊的創作背景進行對比,發現一個共同的關鍵詞:社會轉型。於是理解了兩個作者的內心狀態,文思泉涌,寫下了這篇文章。本文先回顧了中國歷史的變遷,從宏觀層面展現歷史的滄桑,然後逐步過渡到特定時代下的人物內心,最後聯想到濤聲依舊的時代背景。整個創作過程是十分享受的,是一次對知識和思緒的梳理。什麼時候機器的認知推理聯想能力達到這種程度,我想離真正的AI已經不遠了。目前認知推理還很初級,需要繼續努力!

正文: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翻開歷史的畫卷,以時間爲第一座標,空間爲第二座標,繁榮程度爲第三座標,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三維立體畫面,一個擁有三個座標的座標系線性空間。圖中的每個點依次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曲線。在這條曲線中,我們會發現有一個轉折點:橫座標是公元755年,縱座標是位於中國西北的西安。這個點過後,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再也沒有回到過西北,從此中國逐漸開始走向封閉,直到1979年後又開始逐步敞開大門。中國的歷史似乎處在循環之中,最有力的證據莫屬國民的心態和生活感受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夢迴唐朝!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延續了一百多年。研究唐朝歷史會發現,有一條主線索貫穿始終,那就是大明宮。整個唐朝的命運全都映射在大明宮上,它不僅是皇權的象徵,更是整個唐朝命運的載體。然而大明宮只是明線索,按照因果關係推理,會發現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命運的推手。整個唐朝命運由玄武門之變開啓,又由玄武門之變結束。玄武門之變直接變導致了大明宮的誕生,一個面積4倍於故宮的超級豪華宮殿。大明宮建造之初,伐木聲響徹山谷,好幾十萬名工匠參與了建造,地基高於地面差不多6層樓高。據說宮殿的設計者極有可 能是世代工匠的閻立本,至李治執政時建造完畢。至此以後,歷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宮,接待外國使臣也都在此。但是武則天死後,由於李顯和李旦無能,她的孫子李隆基效仿了李世民,又一次在玄武門發動了政變,接下來開創了開元盛世。755年之前,唐朝一直都處於盛世,直到安祿山和史思寧發動了內戰,爭奪國家統治權。這場持續了8年的內亂,使唐朝迅速衰落。緊接着李隆基的兒子取代了老子,呵呵。李氏家族的人基本上都受到了玄武門之變的影響。後期的唐朝腐敗到何種程度?有3個大臣都想到富庶的州做官,爭執不下,皇上竟然讓3個人賭球,勝者去富庶的州做官,這就是著名的一球賭三川!

 

大明宮的3次銷燬,基本象徵着帝國的隕落。張養浩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確是中國歷史最好的寫照。黃巢的農民起義軍難掩憤怒的情緒,對大明宮焚燒搶奪,這個耗費了大量民脂民膏的宮殿,第二次遭受破壞。由此可以推斷出,古代的繁榮是建立在勞民傷財的基礎上的,是不得人心的,是沒有人權的。

然而,一個時代的變遷,必然也會引起國民心態的變化。

在盛世時期,上至天子,下至普通百姓,心態都是開放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物質豐富了必然會帶動文化的繁榮。從初唐四傑再到盛唐的大家,唐朝的詩歌達到了歷史空前繁榮。這個時候的詩歌基本上都是浪漫的,描寫愛情的,或者描寫大好河山的。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雲想霓裳花想容……我想美麗的中國夢莫過於此了,呵呵。到了晚唐,社會衰敗,戰亂不斷,最有代表的人物莫屬杜甫和白居易了。車轔轔,馬瀟瀟,行人弓箭各在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兩鬢蒼蒼十指黑……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盛世時期的人,享受國運,而亂世時期的人連活着都不容易。

但是,最痛苦的莫過於夾在兩者之間的人,那是內心的煎熬和彷徨,尤其是經歷由盛轉衰的落差。

不管由盛轉衰也好,由弱小走向繁榮也罷,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人們,心態是最複雜的。這種掙扎,懷舊,失落甚至還還不如賣炭翁。經歷了安史之亂後,社會急轉直下,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天寶危機,唐朝大勢已去!至此本篇文章的第一個主人公該出場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想這種情景交融的高度默契,再也找不出第二首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不眠人。作者面對此種情景,充滿了惆悵,不得志,正在處於沉思之中,忽然被遠處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打破了。於是靈感觸發,寫下了這個千古絕句。一千多年前,羈旅人張繼獨自一人乘坐小船路過寒山寺,仕途的不如意,安史之亂後的社會再也沒有了盛世時期的活力,社會處於由盛到衰的轉折,張繼的內心一定是彷徨的,憂鬱的。此時的文人,不可能有黃巢那種"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的抱負,因爲社會還沒有到崩潰邊緣,也不可能有李白那種"貴妃捧墨力士脫靴"的桀驁不馴,只能隨着時代慢慢消磨,無所作爲。這種痛苦是老天對張繼最大的懲罰。寒山寺還是原來的寒山寺,只可惜此時的唐朝已非彼時的唐朝。寫到這裏,忽然想到晏殊的"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物是人非,悲從心來,此時的文人難逃時代的枷鎖。

回到現代。目前中國正在野心勃勃地實現復興的願望,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中國歷史的曲線如今又一次發生了轉折,從1979年開始,國民心態和經濟開始變得開放起來。中國版的工業革命拉開帷幕。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轉型時期的社會歷來都是如此。90年代是傳統文化和新文化碰撞最激烈的時代,是改革開放摸索,失誤,各種體制爭論喋喋不休的年代。本篇文章的第二個主人公陳小奇在讀了張繼的《楓橋夜泊》後有感而發,創作了濤聲依舊這首歌。處於夾縫中的陳小奇很顯然與張繼十分相似。懷舊?彷徨?失落?過去的時代就好像自己的戀人一樣,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走到一起,被迫分手,又有點兒捨不得。新的總得要來,但是並不清楚新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惆悵是在所難免的。這種藕斷絲連割捨不掉又不得不放棄的痛苦,完全反應在了歌詞之中。久違的你,是否還保存着那張笑臉,許多年以後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物是人非,眼前的景緻已經不是當初的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沖擊,讓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人們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10年前一直延續至今的高房價又何嘗不是一次大的衝擊?90後的佛系就是目前社會的真實寫照。

希望若干年後,不會有人再記得濤聲依舊這首歌。

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後卻發覺,又回到你面前。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久違的你,一定還保存着那張笑臉。許多年以後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自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2018年6月9日於北京

 

posted @ 2018-06-10 18:09 佟學強 閱讀(...) 評論(...) 編輯 收藏
發佈了11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24 · 訪問量 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