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al Dynamics 筆記] I Foundations of Neuronal Dynamics - 2 The Hodgkin-Huxley Model

1952年,Alan Lloyd Hodgkin和Andrew Fielding Huxley觀測魷魚🦑巨大軸突的放電情況,建立了以兩個人的名字共同命名的Hodgkin-Huxley Model,簡稱HH模型。

HH模型用物理電路結構,模擬了神經元的主要部分,能夠模擬神經元脈衝發放的過程,而且能對過程中的每一步驟作出合理解釋。HH模型是最著名的神經元發放模型,但由於模型較複雜,在大型網絡中很少使用。

1. HH模型的電路結構

HH模型的電路結構
IF模型相似,HH模型也將神經元用三部分來表示;與IF模型不同的是,HH模型的電阻和電池的種類變多了。

電路 神經元
電容 細胞膜
電阻 鉀離子通道
鈉離子通道
其他離子通道
電池 鉀離子能斯特電位
鈉離子能斯特電位
其他離子能斯特電位

(1)電容

細胞膜是磷脂雙分子層,將細胞內環境和外環境相隔開。注入的電流可以短暫的保存在細胞內中,因此可以將細胞膜看成暫時存儲電流的器件——電容。

(2)電阻

細胞膜上鑲嵌着許多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包括離子泵和離子通道,本節主要討論離子通道。

蛋白質 功能
離子泵 爲了維持細胞內外的離子濃度差,主動運輸離子。
離子通道 當離子通道打開時,離子由於濃度差的存在,可以自由的通過離子通道。

離子通道的打開和關閉
如上圖左所示,離子通道打開,離子可以通過離子通道,此時該離子通道的電阻小;圖右,離子通道關閉,離子無法通過離子通道,此時該離子通道的電阻大。由於離子通道可以打開或關閉,離子通道的電阻是變化的。

神經元中,大量存在鉀離子和鈉離子,將它們倆的離子通道電阻,分別用可變電阻RKR_K, RNaR_{Na}來表示,剩下的所有離子通道電阻,看成固定阻值的電阻RLR_L,稱爲泄漏電阻。

(3)電池

細胞內外存在許多離子,這些離子濃度往往不相同,比如鈉離子,在細胞外的濃度比在細胞內的濃度高(外高內低);鉀離子,在細胞外的濃度比在細胞內的濃度低(外低內高)。由於離子濃度不同,所造成的電勢差,就是能斯特電位。 在HH模型中,用電池來模擬能斯特電位。

以鈉離子來舉例,鈉離子的能斯特電位爲+67mV(細胞內電壓-細胞外電壓),如果當前的鈉離子電位低於67mV,則會有鈉離子往細胞內流,以升高膜電位,等到電位接近67mV時,鈉離子就不再繼續內流了(其實是內流和外流的一樣多),這個時候鈉離子的電位處於一個平衡狀態,也就是67mV。如果當前的鈉離子電位高於67mV,則會有鈉離子往細胞外流,以降低膜電位,直到膜電位接近67mV。

在平衡狀態下,即內流外流離子相等,且細胞內外保持一定濃度差的情況下,離子的平衡電位就是能斯特電位。此外,能斯特電位也被稱爲逆轉電位,在上述例子中,當電位低於能斯特電位時,鈉離子內流;當電位高於能斯特電位時,鈉離子外流。當電位值由小於67mV到大於67mV時,鈉離子的流動方向會發生反轉(由向內變成向外),故而能斯特電位也被稱爲逆轉電位

在HH模型中,將鉀離子和鈉離子的能斯特電位分別用EKE_KENaE_{Na}來表示,其他離子的能斯特電位,用ELE_L表示。

2. 電流注入對模型產生的影響

HH電路圖
當有電流I(t)注入HH模型時(即有動作電位到達神經元時),電流被分爲四部分ICI_CILI_LINaI_{Na}IKI_K
I(t)=IC+IL+INa+IK(a)I(t) = I_C + I_L + I_{Na} + I_K \tag{a}

(1)ICI_C

由電容的定義可知,C=QUC=\frac{Q}{U}
即,Q=CUQ=CU
對兩邊取微分得到
dQdt=CdUdt\frac{dQ}{dt} = C \frac{dU}{dt}
上式的左邊爲電流的定義,所以IC=dQdt=CdUdtI_C = \frac{dQ}{dt} = C \frac{dU}{dt}

(2)ILI_L

由歐姆定律可知IL=ULRLI_L = \frac{U_L}{R_L}
在這條並聯電路上,總電壓爲U,電阻電壓爲UL=UELU_L = U - E_L
用電導率gLg_L表示電阻gL=1RLg_L = \frac{1}{R_L}
所以IL=ULRL=gL(UEL)I_L = \frac{U_L}{R_L} = g_L (U - E_L)

(3)INaI_{Na}

同理,INa=UNaRNa=gNam3h(UENa)I_{Na} = \frac{U_{Na}}{R_{Na}} = g_{Na} m^3 h (U - E_{Na})
其中,gNag_{Na}爲Na離子通道最大電導率,m、h是Na離子通道的門變量,在0到1之間變化。

可以看到,上式中多了m3hm^3h,這是因爲Na離子通道的電阻不是一個恆定值,會隨着離子通道的打開或關閉而變化。當兩者都爲1時,電導率最大,此時電阻最小,離子通道打開;當兩者中有一個爲0時,電導率爲0,電阻很大,離子通道關閉。

(4)IKI_K

和Na離子電流相似,IK=UKRK=gKn4(UEK)I_K = \frac{U_K}{R_K} = g_K n^4 (U - E_K)
其中,gKg_K爲K離子通道最大電導率,n是K離子通道的門變量,在0到1之間變化。

最終,(a) 式變爲
I(t)=CdUdt+gL(UEL)+gNam3h(UENa)+gKn4(UEK)(1)I(t)=C\frac{dU}{dt}+g_L(U-E_L)+g_{Na}m^3h(U-E_{Na})+ g_Kn^4(U-E_K) \tag{1}

(5)門變量m、n、h

門變量主要控制離子通道的打開程度,鈉離子有兩個門變量m、h,鉀離子有一個門變量n。

在Hodgkin和Huxley兩人的實驗中發現,門變量會以某個速度趨近於它們的目標值(圖B),這個目標值會隨着電壓的變化而變化(圖A)。

也就是說,當神經元受到刺激時,門變量會發生改變,趨向於相應電壓下的目標值,但趨向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門變量m,它的時間常數τm(u)\tau_m(u)很小,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趨近於目標值m0(u)m_0(u),所以當神經元受到刺激時,門變量m總是最先發生變化,隨後h和n纔會發生改變。
門變量
ddtm=mm0(u)τm(u)(2)\frac{d}{dt}m = - \frac{m-m_0(u)}{\tau_m(u)} \tag{2}
ddtn=nn0(u)τn(u)(3)\frac{d}{dt}n = - \frac{n-n_0(u)}{\tau_n(u)} \tag{3}
ddth=hh0(u)τh(u)(4)\frac{d}{dt}h = - \frac{h-h_0(u)}{\tau_h(u)} \tag{4}

公式(1)(2)(3)(4)共同組成了HH模型。

發佈了7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6 · 訪問量 1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