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步驟節省30%浪費,優化企業上雲成本從瞭解雲開始!

企業上雲已經成爲大勢所趨。隨着企業上雲的系統越來越多,企業在雲上的成本支出越來越大,雲上成本浪費也越來越大。據專業諮詢機構RightScale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當下的企業級用戶在雲計算支出一項的浪費高達30%。企業在上雲、使用雲過程中,如何在保障提升業務效果的前提下,實現雲上成本支出的最優化,是一個非常值得分析的現實問題。

 

企業上雲的成本訴求

 

1. 企業上雲的價值雙翼

雲計算髮展如火如荼,憑藉着自身獨有的特色優勢,雲計算模式獲得廣大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客戶的青睞,國內大量企業紛紛把自己的網絡基礎設施遷移到雲上,期望在雲的推動下業務運營發展更加快速穩定。

 

雲計算適合自己的企業嗎?到底採用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雲?上雲到底可以給企業帶來什麼價值?上雲到底會增加成本開支,還是會節約成本?這是每一位企業領導都會思考的幾個問題。

 

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由於商業模式、產品形態、領導人思維等諸多方面不同,兩者對上雲的訴求也有區別。互聯網企業以面向C端用戶的高併發業務爲主,業務迭代快,對企業創新能力要求高,業務上雲首要考慮的因素是雲的高可用、高彈性、高安全,以及強大的PaaS能力,支撐企業的業務快速創新,同時成本也是重要考量標準。

 

而傳統企業往往有自己的機房,上雲首要考慮的是安全與成本,數據放在雲上是否安全,以及上雲比本地機房節約成本嗎?當然,傳統企業由於經營壓力的日趨殘酷,也希望藉助雲的優勢提升企業的業務決策能力。

 

綜合來看,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上雲都追求的是業務提升與成本降低的價值雙翼,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雲管理服務商的專業服務。

1.png

2. 企業上雲的成本誤解

雖然企業都非常關注上雲的成本,但由於對雲計算缺乏相應的瞭解,很多企業對上雲的成本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比較典型的誤解有2方面,一方面認爲每年支付的雲服務器租賃費比本地機房服務器折舊費貴,所以覺得上雲成本比本地機房貴;另一方面,有些企業覺得我的系統上了雲了,雲上的成本開支肯定會比本地便宜,忽視對雲資源的日常運維管理。

 

第一種誤解是對成本的構成缺乏清晰完整的認識,實際上對比企業上雲成本時,本地機房要覈算總體擁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除了服務器折舊,還包括機房、機櫃、網絡設備、電費、運維人員成本等項目。根據權威機構的測算,上雲的TCO比本地TCO會低不少,而且隨着雲廠商用戶基數不斷增長,雲資源的租賃成本會越來越優惠。

 

第二種誤解與其說是大意,不如說是對雲計算缺乏詳細的瞭解,從而導致企業在雲上開支遠超預算,本文下述章節將對雲上成本如何優化進行詳細分析,力圖爲企業上雲節約成本帶來一些經驗指引。

 

 

雲上成本優化體系

雲上產品超過200種,架構變化靈活多樣,如何發揮雲價值的同時節約成本、不斷優化成本,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1. 成本優化體系

企業上雲伊始,對雲資源、雲架構的選擇,就像蓋房子一樣,打好基礎很重要;特別是架構的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未來的擴展性,否則不斷的修補甚至推倒重建的成本很高。其次,企業上雲後,業務可能發生變化,現有的雲上架構可能不太適應企業的業務發展;另外,雲廠商的產品在不斷快速迭代,經常會推出性價比更好的產品或服務。

 

所以,這些因素決定了企業雲上的成本優化是一個從事前規劃到事中分析,再到事後評估改善的不斷循環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閉環體系。

 

2.png

 

2. 事前規劃——打基礎

事前規劃的目的是打好基礎,比如爲上雲規劃標準、設立管控流程,後續雲資源的選型、雲架構的設計等有據可循,系統非規範操作也可得到有效控制。當然,標準和流程設計的一個關鍵出發點就是節約成本。

 

需要建立標準化的事項很多,大致可以從四個方面設定標準:

 

  1. 從運行環境來看,開發測試環境的配置標準可以低於生產環境,比如雲資源規格配置,比如可以不用高可用架構等;開發測試環境的網絡連接可以選用IPSec VPN,雲資源計費可以採用後付費的方式。

  2. 從架構的選擇方面,使用雲原生的高可用、高安全架構,節省備份、安全成本。

  3. 從資源的選擇角度,避免使用重疊的資源、使用低成本資源、管控後付費資源。

  4. 在計費方式選擇上也有技巧,臨時測試、彈性伸縮使用按量付費方式,長期使用的資源採用預付費,先使用低配再逐漸升配。

 

流程也非常關鍵,若是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購買資源或開啓服務,成本的支出就無法得到有效管控,等真正需要用錢買資源的時候,可能會面臨賬上無錢的尷尬。可以建立資源申請流程、資源變更流程、資源續期流程、資源回收流程,規範資源的申請、審批、分配。同時,通過賬號的管理、權限的管理流程,嚴格控制安全風險與成本風險。不過,這些流程方面的管控可能需要第三方的雲管平臺工具配合。

 

3. 事中分析——減浪費

減浪費是成本優化的關鍵一環。專業諮詢機構RightScale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當下的企業級用戶在雲計算支出一項的浪費高達30%。甚至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爲這一數據被低估,因爲調查的樣本聚焦於中型以上企業,如果考慮到浪費更爲嚴重的小企業,真實的雲資源浪費規模可能更高,預計可高至45%。

 

企業要把雲上減浪費作爲頭等大事重視。可以從雲資源、架構優化、計費模式三個層面分析如何減浪費。

3.png

從資源層面來看,需要重點審視五個方面:

配多了:是否存在閒置雲資源?是否存在極低使用率的雲服務器、未掛載的雲硬盤、重複購買的WAF、大流量的DDos資源包等?

 

配重了:比如服務器帶公網IP(含帶寬)又使用共享帶寬或共享流量包,又比如無特殊需求的前提下購買了文件存儲和對象存儲;

 

配高了:CPU、內存、磁盤、帶寬的配置規格都比峯值高出很多?選擇了企業版、旗艦版等高版本資源?磁盤都是配的SSD磁盤?

 

配貴了:沒使用共享帶寬或共享流量包,每臺雲服務器單獨配帶寬?沒有使用SDWAN產品而全部用物理專線?

 

用超了:後付費資源沒有設置峯值,導致費用失控。

 

從架構優化層面來看,使用對象存儲、雲平臺的備份工具,以及採用動靜分離的架構、redis緩存、彈性伸縮等可以節省存儲費用、備份費用以及帶寬費用、雲服務器費用。

 

從計費模式層面來看,重點考慮下面四個方面:

  1. 臨時測試、彈性伸縮使用按量付費資源。按量付費資源開啓停機不收費以保留數據並能快速啓用。如需長期運行,轉預付費計費模式。

  2. 長期使用的資源,使用預付費資源。預付費資源,可以先使用低配置資源,觀察評估運行資源負載後升級配置;可以將使用率低的資源降低配置,或釋放。

  3. 對於開發、測試所用的按量付費資源,非工作時間自動啓停,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消耗

  4. 並非按量付費的年總成本就比預付費要低,比如NAT網關、WAF、ECS掛載的雲盤,靈活選擇計費模式。

 

4. 事後評估——提效果

有了事前規劃準備與事中分析過程控制,還不夠,還需要事後定期的成本統計分析,分析成本明細(按時間段、按產品明細、按計費類型)、成本構成(按產品類別、按子賬號、按組織部門、按項目)、成本趨勢(趨勢是否合理、重要變化項),成本分析的結果作爲持續優化的依據。可能存在成本支出明細項都合理但總費用超出部門成本預算的現象,這種情況也屬於不合理,也需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進行管控優化。

 

4.png

 

雲上節約成本的進一步思考

上述雲上成本優化的體系可能偏微觀,從宏觀的視角來看,如果企業上雲後基礎架構穩固、業務系統穩定、平臺安全、雲平臺支撐業務快速迭代創新,如果達到了上述目標,也是節約成本的一種體現,節約的是創新試錯成本,節約的是被攻擊後因業務中斷導致的經濟損失、企業品牌受損的成本。

 

爲了實現上述目標,企業上雲需要採用合理的安全架構,需要善於使用雲平臺成熟的PaaS能力,比如微服務、中間件、容器、大數據等技術支持企業業務快速創新。所以,不能孤立的將成本等價於資源,而應以全局的視角看待成本優化這件事。

 

雲上成本節約與優化是一個反覆迭代的過程,需要定期分析、持續優化,不要指望一步到位;同時需要注意雲上成本優化的目標是要在提升業務效果與降低成本間形成一種平衡,在保障業務連續性、安全性、擴展性的前提下,實現雲上成本支出的最優化,切不能捨本逐末。

作者:龔華兵

其他討論

運維思考 | 你知道CMDB與監控是什麼關係嗎?

【乾貨】4種Oracle DBaaS部署模式,你在使用哪一種?

如何改善監控問題,試試打造企業統一監控平臺體系!

雲計算 | 數據在雲上安全嗎?DDoS攻擊怎麼辦?

如何基於TAPD實踐Scrum的敏捷開發?

 

發佈了9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6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