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方便做爲收集

http://news.csdn.net/n/20070515/104008.html  

     【CSDN5月15日報道】SOA的理念在醞釀和發展了好幾年之後,如今再次在軟件業界颳起一股旋風。作爲一個技術人員,你可能最直接的想法是:SOA對我以往的企業軟件開發經驗到底有啥影響?對我的職業發展最直接的衝擊到底是什麼?

    由於SOA 的面向服務的架構體系,企業軟件開發環境正在開始發生變化。過去的開發技術不再適合於創建隨需應變的業務環境。相反,軟件開發的趨勢正在向可動態重新配置的服務轉變,這些服務可以是單獨的,或者是可解決業務問題的某個組合。技術人員將需要越來越多的瞭解企業的具體業務,從而抽象出各種服務。

        就是說,我不能再只侷限於技術的天地,而應該努力的去向業務靠攏?沒錯,一個新的名詞已經被提出——業務技術(business technology),即你對企業具體業務的瞭解程度和抽象程度。純粹的技術人員提升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轉型爲既是技術專家又是業務能手的業務技術人員。

        技術人員轉向業務技術人員的價值增加到底在哪裏?企業如何幫助技術人員轉變爲業務技術人員?轉變的過程中肯定會面臨很多問題,帶着這些問題我們網站採訪了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技術顧問李勇先生。

 

問:SOA和業務平臺的概念最近很火,我們知道像您公司SAP,還有很多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業務平臺,您能說說這些業務平臺和SOA的本質關係嗎?

答:恩,是這樣。我們做SOA已經做了三年,我們分幾步把我們的平臺逐漸改造成SOA的體系。首先我們本來就有一套成熟的技術平臺,然後在上面架構業務平臺,最後把我們的整個ERP系統遷移到業務平臺上。技術平臺是基礎,業務平臺是通用架構,做業務平臺最有難度的是抽象業務對象(business object),要從無數的訂單中抽象出核心的業務對象。最終我們一整套產品推出來之後,客戶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這個業務平臺上根據企業自己的業務需求來做二次開發。同時,我們也不斷推出新的服務包,對業務平臺進行增強。我們的ERP2005目前擁有1005個核心業務的服務接口,我們的理念是把通用的業務平臺開放給業界整個生態系統(ecological system),讓處於產業鏈不同位置的各個企業一起來完善平臺。

 

問:業務平臺給企業裏什麼樣的人使用?

答:業務專家(business expert)。業務專家由兩種類型的人轉化而成:一種就是這個企業本來的核心用戶(key user),比如說財務部,他在這個職位上本來就練就了很高的業務能力;一種是企業的IT部門的技術人員,由於他不斷和公司其它部門打交道,所以他越來越精通業務。不能要求第一種人去寫代碼,但業界現在提倡模型驅動(model driven)的概念,而我們的產品也提供可視化組件(visual component)。比如說已存在幾百個複合應用接口,可以供業務人員自己來可視化地組織服務,變更業務,他不再需要去跟IT人員打很多交道。可預見的理想情況是將來可以讓這些業務人員像搭積木似的靈活組建和變更業務。

 

問:您說的業務專家就是我們現在提的業務技術人員,那麼隨着這樣的趨勢,在企業裏面是不是有一大批技術人員正逐步轉化爲業務技術人員?

答:沒錯。業務專家有兩類。業務開發也有兩個層次。前面說的給業務人員使用的可視化組件是第一個層次,最前端的最簡單的層次。第二個層次是:有一些業務不可避免的需要做一些編程工作,比如對某個服務進行擴展等,但這也只是比較簡單的技術活,因爲不涉及到非常底層的開發,這就需要一些懂技術的業務專家。但對這類業務專家來說,也許不在於他的編程能力有多強,而在於他對業務的理解程度有多深。就像在我們公司,資深的程序員可以很容易教會這類型的業務專家來寫某個服務擴展,但他的更高價值應該取決於他對已有的業務平臺的這麼多的業務接口和對應業務的瞭解程度,當然這也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在以前十年經驗的程序員和三年經驗的程序員有很大區別,可能十年的程序員用100行代碼就能搞定問題,而三年的程序員寫1萬行代碼都沒搞定,因爲他不懂如何最大程度的複用代碼。但現在不同了,各種平臺已經成熟,要複用的都已經幫你做好了,這樣業務能力要比技術能力更重要。

 

問:SAP有佔多大比例的業務技術人員?

答:其實我們公司內部原來就有很多所謂的業務專家,只是沒這麼稱呼。以前做業務分析呢,只是瞭解業務需求後寫個文檔就可以了,現在呢可以變得更加主動,可以自己先做個業務模型出來,然後交給技術人員說我要什麼樣什麼樣的功能。

 

問:你們是不是很希望有一批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這種轉變,來更好的配合你們推出這個業務平臺策略?

答:非常正確。我們專門設立了一個業務專家社區供有興趣的人來交流討論。其實很多老程序員也有一個困惑:將來的發展在哪裏。特別是新技術像SOA來了,他們感覺好像能寫的東西平臺都寫好了,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所以說我們一直提倡他們往業務方向轉型。但是我們也不排除你就鑽研技術,把技術方面做精。但是你不能在中間,技術不精,業務也不精,那就很尷尬。

 

問:那你們有沒有給技術人員什麼建議,怎麼朝業務方向上去轉?有沒有具體案例?

答:具體案例倒沒有。但我們的社區平臺人氣都很旺,經常有一些培訓,更重要的是舉辦技術大會。

 

問:有這麼多的廠商在提供平臺,並且沒有一個平臺是一統天下的,那麼技術人員要想轉爲業務技術人員,如何選擇技術平臺和業務平臺?

答:我個人認爲選技術平臺,純粹是個人喜好。對企業來說選擇技術平臺主要是考慮傳承性和成本,一直用linux不會突然改用windows,然後就是看趨勢,但是趨勢很難看準。關鍵看這個平臺適不適合你的業務,如果要費很大勁遷移到一個新平臺上來,那你就要慎重考慮了。建議遷移到相同平臺,但是也不一定。總的說來,選擇技術平臺沒有太大標準。再說業務平臺,你要看同樣的技術平臺上最適合搭建什麼樣的業務平臺。選擇只購買一個技術平臺再在上面做應用開發和選擇購買一個本來就帶業務平臺的技術平臺,兩種選擇區別很大,一般選擇後者,因爲比較省心省力,最佳實踐,呵呵。總的說來,客戶選平臺唯一的出發點就是自己企業的具體業務情況。【 

發佈了3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