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t's all

前言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已經工作了2個年頭,這2個年頭裏,遇到了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對待人和事的態度也有所轉變,但是我覺得自己在有些事上並沒有變得成熟和豁達,反而變得更加懦弱和膽小。下面總結一下吧。

關於性格

    這兩年中,好像更不喜歡說話了,在上學的時候,不愛說話,但是遇到投緣的同學還是會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但是現在好像更沉默了,上班時除了工作上必須要開口說的話,我幾乎很少說話,剛開始是不知道說什麼,後來是懶得再說,覺得也不會有人真正的想聽,在加上我的表達能力很差勁,就更難再開口說話了,很羨慕那些表達能力強,又幽默風趣的人,總是能把人逗樂,活躍氣氛。

   工作2年,少了對生活中新鮮事物的熱情,好奇。還記得剛到北京那會滿是新奇,對新環境會想融入進去,想多交朋友,會有和人搞好關係的小心思,但是現在,在公司呆了兩年,會有新員工入職,但是我卻沒有想要和她們認識的熱情與衝動,變得冷淡沒有了原來的熱情。對關係不再那麼看重,多的是一種冷漠,我覺得自己這種狀態好危險。其實都是性格所致,再加上自己遇到的一些事,對生活好像真的失去了興致。我會慢慢轉變自己這種消極的態度,讓自己活過來。


 關於教育

   上學晚的影響:現在周圍的同事都有95的了,我忽然覺得自己老了,我比人家大4歲,本應該比他們多4年的工作經驗,可是我只工作了2年,那差出的2年我覺得我真的是白活了。總是會想到高中複習時,英語老師跟我們說的話:你來複習就比別人少活了一年。當時我對這個還沒有什麼概念,現在才真正明白老師這句話的含義。我覺得上學晚很可怕,複習也很可怕。以後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早上學

  家庭教育的影響:現在社會一個家庭最多2個孩子,他們已經不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被散養了,每個家庭都很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有些有孩子的同事他們也有一套育兒經,啓發孩子,順從孩子天性,覺得很不錯。想想我的童年除了平淡乏味再無其他,因爲我看不到自己的思想,我只知道父母讓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然後這樣父母就會高興,然後我也會高興。我一直很疑惑自己這樣內向,膽小的性格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從初中就到縣裏住宿上學了,和父母在一起的完整時間就到小學13歲吧,那時候的性格基本上就定性了,"內向,欠活潑"這是老師的評語。但是那時候,我覺得對好朋友還是可以無話不說的,但是一遇到老師就不知道說啥,從小就害怕老師,害怕見親戚,害怕家裏來客人,這樣想想,覺得小時候的自己好可憐尷尬可憐,我暫且把這種性格歸於受家庭和環境影響好了。

  環境的影響:其實對於從農村出來的我們來說,父母能供我們上大學就已經很不錯了,那時候他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哪知道什麼是教育,他們的教育就是告訴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回報父母。但是我的父母他們也是上過高中的人,在那個年代也是高等教育了,但是他們並沒有將這種優勢發揮到孩子身上。我在想:以後教育孩子,要引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啓發孩子去學習發現新的東西。我記得上初中時,我的地理就沒及過格,我的歷史都是死記硬背,我從來不知道學習,也沒想過這些有什麼用?我只知道要記住它,考試會用到,這是應試教育的悲哀,但是有的同學他們就學的很帶勁,對這些很感興趣,我覺得這樣歸結於他所處的家庭背景,如果經常在生活中聽到一些歷史故事,聽到一些地理信息,那應該會慢慢有種熟悉感,當真正學習的時候就會比從來沒聽過的人更加感興趣吧。

  實踐的重要性:我現在覺得初中學的那些東西對現在生活很有影響,像地理,歷史這些,我們組的同事就經常在中午吃飯時一起討論,可喜歡聽他們說了,像是在聽書。他們好像無所不知,對歷史,地理,人文,什麼都知道,真的是太厲害了,其實那些在初中課本上都有,如果不知道會被人極端藐視的。 我在想,爲什麼當時學習的時候沒有這般興趣,當時上課就是打盹,背課文,怕被叫起來背題。一和老師的教學方式有關,二和自己對科目重要性的認識有關,只是爲了考試而上課,沒有真正的融入情境,如果把我學的東西去給周圍的人講出來,加深記憶,那才能算是被我真正的消化掉了。

  眼界要開闊:這是在上了大學之後,參加了學習活動才強烈地感受到的。 上了大學,接觸了很多不一樣的思想,尤其是我們宿舍一個南方女孩,他的眼界就很開擴,知道很多東西,也懂很多爲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道理,歸其原因:經歷得多,見多識廣嘛。參加了學習活動,學長給我們佈置思考題,藝術家的目的是否只是爲了娛樂? 我要做什麼樣的人? 是否存在絕對的永恆的?等等。。這些在之前是從來沒有想過的,這是一些哲學性的問題,當開始想這些時,我才發現自己思維的侷限性,自己的目光很短淺,格局很小,外面的廣闊天空根本沒有打開。

  讀書太少,想的太多:你的問題是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這是楊絳先生說的,也是我們導員送給我們的紫色手環上的寄語。現在想想,更加理解導員的良苦用心了。參加工作了,與同事交流才知道,他們經常都會讀很多書,技術書和非技術書,從和他們談話中也能感覺到他們知道好多東西,國外的,國內的,時事政治,好像什麼話題都有得聊。這絕對和他們的讀書習慣密不可分,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讀書習慣,這點很重要。 要培養自己的讀書習慣,博覽羣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直到現在我才能對這句話有所感悟。


關於工作

關於生活

發佈了6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5 · 訪問量 1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