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非要給自己找個老闆

 文是從 You Weren't Meant to Have a Boss 這篇文章翻譯而來。

  感謝BOOM提供了本文翻譯。BOOM是個程序員,就職於某IT公司,有關他的更多信息請他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huji0624

  科技慢慢的使“正常“脫離了”自然“。其實我們的身體並不適合吃那些有錢國家的人吃的東西,也不適合像如今這樣少的體能鍛鍊。我們現今的工作方式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一份正常的工作對我們智力的危害就像糟糠或糖這些東西對身體的危害一樣。

  在和創業公司的創業者們一起工作了多年之後,我開始產生以上的這種質疑。至今我已經和兩百多位創始人共事過了,我發現了爲自己的創業項目寫代碼的程序員和爲大公司工作的程序員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區別。當然我並不想再說這些創業者看起來更高興,那必須的;創業壓力相當的大。也許描述這種區別最好的方式是….打個比方,相比窩在沙發裏吃麪包圈,一段長跑會讓你的身體感到更舒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創業讓這些創始人們更開心。

  儘管從統計數字來看,他們屬於少數羣體,但這些創業者們似乎正在以一種對人類來說更自然的方式工作。

  去年我在非洲看到了很多以前只能在動物園看到的動物。他們看起來很特別。尤其是獅子。在野外的獅子看起來活躍得多得多得多,相比動物園的獅子簡直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就像獅子這樣的食肉動物會在野外會更加生龍活虎,我覺得爲自己工作的人也會是這樣。在動物園的日子更愜意,但這不應該是動物們的歸宿。

  樹型


  爲大公司工作最不自然的地方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根本是,人原本就不該在如此大的團隊裏面工作。

  當我們觀察生活在野外的動物時,我們還能發現每個物種都在某個特定大小的羣體下繁衍生息。一羣黑斑羚中大約有一百個成年個體;一羣狒狒大約有二十個成年成員;獅子羣很少會超過十個。人類也天生成羣結隊地工作,而通過我自己的經驗和從某些組織的研究中瞭解的原始人類的資料可以粗略得出人類工作團體大小的理想數字:八個人的團隊能運轉非常好;到了二十個人就有點難管理了;五十個人的團隊就顯得相當臃腫了。

  無論這個數字的上限是多少,我們絕不應該在有好幾百人的團隊中工作。然而,許許多多的人爲擁有成百上千員工的大公司打工,更多的是因爲科技,而不是人的本性。

  這些大公司知道太大的團隊是無法運轉的,所以他們把自己分成了很多足夠小到可以正常運轉的單元。爲了協調這些小單元的工作,他們就不得不引入一些新的東西:老闆。

  那些小團隊往往被安排成一種樹型機構。你的老闆就是你的團隊和樹相連的點。但當你使用這種模式把龐大的組織劃分成小團隊時,有些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我從來沒有聽到過有人明確提出這個現象。在比你所在團隊高一個等級的組織結構中,你的頭兒代表你們整個團隊。這也就意味着,對於一個有十個經理的團隊來說,他們必須像十個自然個體一樣一起工作。每個經理所帶領的團隊應該像一個個人一樣發揮作用——那麼經理和他手底下的人也就只能分享一個人的自由度。

  實際上,一羣人永遠不可能表現得像一個人一樣。但在一個被劃分成很多小的組織結構的大公司中,壓力也往往來自於此。每個團隊都儘量像人類本來適合的小團隊一樣運轉,這就是壓力的來源。隨着這種約束被傳遞執行下去,結果就是每個人得到的行動自由隨着整棵樹的增大而逐漸減小。

  任何一個爲大公司打過工的人都能感覺到這些。你能感覺到爲一百人的公司和一萬人的公司工作有什麼不同,儘管你所在的團隊都只有十個人。

  玉米漿

  在一個大型組織裏,十人的小團隊從某種意義來說只是一個模擬的部落。你能接觸到的人確實不少。但缺點是:個人主動性。像獵人一樣聚集起來的團隊更加自由。團隊的領導者比成員多一點權力,但他通常不會像一個老闆一樣告訴他們做什麼。

  這不是你老闆的錯。真正的問題在於你屬於的這個團隊在整個組織的等級階梯中是一個虛擬的個人。你的老闆只是把這種制度傳遞給你。

  因此在一個大型組織的小團隊中工作會覺得很糾結。表面上感覺像那種你適合在其中工作的團體,但總又缺點很重要的東西。一份大公司的工作有點像含高糖分的玉米漿:其中有些你註定很喜歡的東西,但是又很嚴重的缺少其他一些東西。

  實際上,爲了解釋清楚一類的工作到底有什麼不好,食物是個很好的比喻。

  例如,爲大公司工作是默認的方式,至少對程序員來說是這樣的。這能有多糟糕?好吧,食物能很清楚地解釋這個情況。假設你被隨機丟在美國的某個地方,你周圍的食物基本上都對你有害。人類本來天生就不該吃糟糠,精製糖,高糖玉米漿和氫化處理的植物油。如果你進一步分析所有食品雜貨店的清單,你幾乎可以在大多數的食品分類中找到這四種成分。也就是說“正常”食物對你非常有害。這個世界上唯一吃人類天生應該吃得東西的人就只剩一些在伯克利大學穿着拖鞋的怪人了。

  “正常”食物對我們如此有害,爲什麼它又如此的普遍呢?主要有兩個原因。它能滿足更多即時需求。雖然在吃了一大塊披薩一小時後你會感覺很糟糕,但最開始的兩口感覺相當爽。另一個原因是規模經濟。生產垃圾食品可以規模化生產,但新鮮蔬菜就不行了。所以a)垃圾食品會非常便宜b)值得花很多錢來開拓市場。

  如果人們需要在兩種商品中進行取捨,一種便宜,高度市場化,可以短時間獲得,另一種昂貴,定價模糊並且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獲得,你覺得大多數人會選哪一種?

  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也是這個道理。一般的麻省理工畢業生都想到谷歌或者微軟工作,因爲那是被認可的品牌,穩定,而且他們能馬上獲得很好的薪水。那是一份和他們中午吃的披薩一樣的工作。缺點會在後來纔開始顯現,並且只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創業者或者創業公司的早期員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像那些在伯克利穿着拖鞋的怪胎:儘管他們屬於少數羣體,但他們以人類應該的方式生活着。在一個充滿了虛假,做作的世界裏,只有極端主義者以自然的方式生活着。

  程序員

  爲大公司工作對程序員的禁錮尤其明顯,因爲寫代碼本質上就是在創造新的東西。銷售人員每天做的事情大概都差不多,客服人員也就回答那幾種問題,但程序員一旦寫了一行代碼,就再也不需要寫相同的代碼了。所以一個程序員註定需要不斷創造新的東西。當這個程序員屬於一個個人自由和組織大小成反比的公司的時候,他在創造新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面對很多阻力。

  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由於龐大造成的後果。即便最聰明的公司也會如此。我最近剛跟某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聊天,他大學畢業時曾考慮過創業,但最後還是去了Google,因爲他覺得在Google能學到更多東西。但他沒有學到自己想的那麼多。程序員在實踐中學習,但大部分他想做的東西他都不能做,因爲公司不允許他那麼做,另外一種也很常見的情況是大公司現存的代碼不允許他那麼做。由於舊有的代碼和在如此大的公司做開發的巨大開銷以及由於需要和其他部門協作所帶來的限制,他只能做一點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儘管除了編程以外,還有各種雜事,但他在自己的創業公司學到的東西更多,因爲至少當他寫程序的時候,他可以完全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有一種障礙是自上而下的。如果上面不允許你實現你的創意,你也就產生不了新穎的想法了。反過來也是一樣的:當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時候,你就能產生更多的想法。因此就如同一個低阻力的排氣系統讓引擎更強大,爲自己打工讓你的頭腦更強大。

  爲自己工作並不是說要開辦一家創業公司。而是在普通工作和創業公司的工作之間,去創業公司工作能學到更多東西。

  你可以通過選擇公司的大小來調整自己在工作時可以獲得的自由度。如果你創建一家公司,那麼你能獲得最大的自由度。如果你成爲了一個公司的前十名員工中的一員,你可以獲得幾乎和創始人一樣的自由度。一百個人的公司和一千個人的公司也能感覺到很多的區別。

  爲小公司工作並不一定就可以獲得很高的自由度。大公司的組織結構讓它產生了一種所能擁有自由度的上界,不是下界。小公司的老闆也可以是一個非常專制的人。重點是大公司是由於它自身的結構導致的,這是無法避免的。

  結果

  這對組織和個人的影響都很大。一方面隨着公司的發展壯大,公司必然變得遲鈍,無論他們如何努力保持創業公司的形態。這也是由於每個組織都採取樹形結構的結果。

  更確切地說,一個大型組織只有通過避免使用樹形組織結構才能避免變得遲緩。由於人的天性限制了人們工作團隊的大小,我能想到的大型團隊避免樹形組織結構的方法就是沒有任何組織結構:讓每一個團隊獨立運轉,讓他們像市場經濟一樣協同工作。

  這很值得探索。我猜已經有某些高度分化的商業模式以這樣的方式運轉了。但我沒有聽說過任何的科技公司這樣幹。

  除了像海綿一樣組織自己以外,公司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保持公司很小。如果我是正確的,那麼在每一個階段保持一個公司儘可能的小會需要付出很多。尤其是一家科技公司。這意味着僱到最好的人變得更加重要得多。平庸的員工會從兩方面對公司有害:他們能做的事更少,但讓公司變得更大,因爲當你需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你需要更多像這樣的人手。

  對個人來說結論是一樣的:以小爲目標。爲大公司工作真的很糟糕,而且越大越糟糕。

  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建議畢業生們在開創自己的公司前先爲別的公司工作幾年。我現在有了不同的看法。如果你希望給別人的公司工作,儘量只給小公司打工,如果你希望馬上開始自己的創業公司,儘管幹好了。

  我之所以建議畢業生不要在畢業時馬上開創自己的公司是因爲我感覺他們大多數都會失敗。而且事實證明確實如此。但有野心的程序員即便是失敗,做自己的東西也比爲某個大公司工作要好。他們肯定能學到更多東西。他們甚至可能收入會更高。很多人在他們二十幾歲的時候都負債累累,因爲當他們離開學校後,花費比看似很高的工資增長得更快。如果你創業的話,即使失敗了,至少你是一無所有,總比負債要好。

  我們發現了各種各樣類型的創始人,我們有足夠的數據看出其中的規律,看起來給大公司工作沒有任何好處。工作了幾年的人看起來似乎是比剛畢業的人過得更好,但這只是因爲他們年齡的差距足夠大。

  那些從大公司而來的人看起來往往都很保守。很難說清楚這樣的保守有多大部分是由於大公司的工作環境造成的,有多大部分是由於他們本身的天性保守,所以最初纔會選擇給大公司工作。但可以肯定是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後天造成的。我知道這個因爲我見識過這種保守的從有到無。

  見證過很多次那樣的事情發生,這最終讓我選擇創業,或者至少給小團隊工作。這纔是程序員自然的生活方式。剛來到YC的創業者經常有一種難民中常有的那種被壓制的氣氛。三個月後他們就發生了轉變:他們變得自信得多,就好像他們長高了幾英寸一樣。這聽起來很奇怪,他們變得更高興但同時也更加焦慮。這正是我所描述的獅子在野外的樣子。

  見證人們從僱員轉變爲創業者讓以下結論變得非常明顯:環境是造成這兩者的區別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對程序員來說,大公司的環境簡直就是一種毒藥。在開始創業公司的頭幾周,他們好像重新找回了生活,因爲他們終於以人類應有的方式進行工作了。

發佈了22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3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