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國產化之路:失意者與受益者

      一年前,美國人愛德華·斯諾登揭露了美國棱鏡監控項目。在他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時,一定沒有預料到,棱鏡門事件會在中國的IT市場掀起巨浪,讓衆多外資IT企業在短短一年內從“寵兒”變成了“棄兒”。

      當一股IT國產化風潮在中國市場涌起之時,思科、IBM等外資IT廠商的產品或服務遭遇了罕見的大幅下滑,而曾經苦苦掙扎的國內IT廠商卻一下躍上舞臺,成爲了主角。從網絡基礎設施、服務器、存儲、數據、應用軟件等整個IT鏈條上,國內企業都開始活躍起來。

      IT國產化的突然加速,要緣於政府對於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視。雖然,美國政府很早就以信息安全的理由封殺華爲、中興等中國企業的IT產品,但是中國政府真正開始重視信息安全,在很多人看來,棱鏡門是一個顯著的轉折點。

      過去一年,在愈演愈烈的IT國產化輿論之下,國內IT廠商確實在部分行業實現了攻城略地,但是由於產業鏈的不成熟,以及技術的相對落後,國內企業真正撼動外資廠商之路仍然漫長。

      外企受挫

      在俄羅斯進行政治避難讓斯諾登免於美國政府的“懲罰”。但他曝光的機密文件,將許多知名國際IT企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其中就包括思科、IBM、微軟、谷歌、雅虎等公司。雖然這些公司否認與棱鏡監控計劃有關,但是在中國市場,他們的業務卻遭遇了罕見的下滑。

      以往中國市場一直是思科業績增長的動力,但是棱鏡門事件曝光之後,思科的在華業績開始受到影響。根據思科提交的財務年報,2011財年和2012財年,思科在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出現了11%和17%的增長,但是在2013財年則下滑了5%。而在棱鏡門曝光之後的一個季度內,思科中國區的銷售額下降了18%,至今仍然呈現下滑趨勢。

      無獨有偶,另一家國外廠商IBM的發展也受到了負面影響。這家老牌的IT廠商在中國有着廣泛的業務,尤其是服務器等硬件業務。雖然矢口否認曾參與棱鏡監控計劃,但是IBM在中國的業績也出現了連續多個季度的負增長。今年第一季度,IBM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同比下滑20%,去年第四季度下滑23%,去年第三季度下滑22%。據分析師預計,IBM公司約4%的收入來自中國,約合40億美元。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IBM在亞太地區服務器市場上佔據28%的份額,雖然仍位居第一,但較去年同期37%的份額已經顯著下滑。

      除了網絡設備、服務器廠商在華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外,部分外資IT廠商的產品也因爲信息安全的因素受到影響,其中微軟的Windows 8操作系統被排除在政府採購之列,而最新的消息賽門鐵克的DLP數據防泄漏安全軟件則因爲被指出存在漏洞而遭到政府部門的停用。

      實際上,隨着賽門鐵克安全產品遭到停用,從網絡設備、服務器,數據庫、存儲,到操作系統、應用軟件領域,整個IT產業鏈上的都有外資IT廠商遭遇業績或者產品上的挫折。而在以前,這些外資IT廠商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國內IT廠商。

      內企狂歡

      有人失意,就會有人得益。在外資IT廠商對中國市場一籌莫展之時,國內IT廠商則在一股IT國產化的浪潮之中,盡顯風采。這些曾經與外資IT廠商苦苦競爭的廠商們,第一次成爲了中國IT市場上的主角。

      棱鏡門事件給思科帶來了負面衝擊,客觀上卻利好了中國廠商。從棱鏡門事件之後,國家信息安全的問題再次引來了關注,而對可能涉及信息安全的網絡設備: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等,國產化的呼聲逐漸高漲起來。正是這種呼聲,讓銳捷網絡、華爲等國產網絡設備廠商獲益頗豐。

      近期,在電信、金融、電力等這些由國外網絡設備廠商盤踞多年的市場上,國內網絡設備廠商開始取得重要突破。以前國產廠商的技術落後,導致中國的運營商、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只能使用思科的設備。在金融、運營商骨幹網絡中,思科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70%,形成壟斷地位。而在去年7月開售,電信運營商進行的網絡設備集中採購活動中,思科有時會遇到顆粒無收的尷尬情況。部分代理思科業務的廠商的業績也受到很大影響。

      實際上,同樣的狂歡也在服務器領域上演。在IBM、惠普等外資IT廠商的服務器業務下滑之時,包括浪潮、曙光、聯想等在內的中國服務器廠商在中國的出貨量在2013年第四季度首次超過了國外廠商。

      同時,在信息安全軟件領域也即將開始一段狂歡。隨着賽門鐵克的DLP數據防泄漏產品被禁用,聯軟、明朝萬達等國內著名的信息安全軟件廠商的搜索和諮詢量暴漲。


發佈了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