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的青春 (2016-03-24 16:48:09)

不懈的青春

青春,是人生從幼稚的童年日趨成熟到青年的時期;青春,是人生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旺盛時期;青春,是人生充滿無限力量來築夢的時期!

——題記

所謂青春,是指人生13歲到22歲這十年,恰好也囊括了我中學到大學的求學之路。可是也就是最近這短短的幾年,對我之後乃至一生的影響卻將是巨大的。

我剛上初中之前,還是個家住農村的孩子,那時候家裏面仍舊住着土房子,並沒有拆遷。即便是在一個城市的郊區中心小學讀書,但是仍然很懷念之前在家中的那些日子,那些時光真的很是特別。之後偶爾陪同父母回到家中,只看到別人家的新房子慢慢建高建擴,細細想想那些從小玩起來的夥伴幾乎全都外出賺錢去了,他們帶着青春帶着夢想離我遠去,但我仍舊在爲我的求學之路不懈努力着。

等到真正到了要上初中那年,家裏面爲了我能享受更好的教學條件,把戶口遷到了城市,家裏面也爲此欠下了幾年的債和貸款。年初,奶奶的去世讓我感到時間流逝的飛快,更讓我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難以想象當年奶奶眼神還好還能拄拐的時候,這些時光似乎還就在昨天。現在作爲大學生回想起多年前的自己,頓時感覺昨天還在不久前,可惜早已經不復返。“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少年既然已經過去,那我必然要好好珍惜青春年華!

讀中學的這幾年,雖然吃喝穿着上比別人簡單一些,但是在行爲和努力上還算得上是可以,至少我認爲對得起自己。畢竟小學期間是在父母身邊度過的,在這還算得上嚴格的教育之後,就算離開了忙於工作的父親,一些習慣依舊沒有丟棄,反而深刻印在了心中。在那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仍舊及時完成,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合理安排生活,這就可以比一大部分人更優秀了。可到了後來到了高中這三年,漸漸意識到光是這些遠遠不夠,面對周圍那麼多更優越的同學,漸漸地感到一些窘迫,甚至一些時候還有些自卑,逐漸感受到了一種潛在的壓力在我周圍。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幾年過去之後,才漸漸地明白了這些總要經歷的。

或許是因爲高考那些時候壓力始終都在,或許是沒發揮好,還是實力不足,得到了不太滿意的成績,最終我選擇了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就讀。頗高的學費險些讓我退縮下來,不過我還是繼續選擇申請國家助學金,堅持去讀這所大學,不能辜負父母曾經的努力和期望。

懷着一種新奇而充滿自信的心情,來到這所學校之後,本以爲能鬆下一口氣了,可是之後的一些經歷完全讓我改變了這一想法。剛來沒幾天我就參加了學生會選拔和麪試,以及一些協會之後,更加清楚自己的一些不足和差距了。再來放眼看看其他高校的學生,相比之下更是相形見絀。因此,我決心一定要在大學四年好好鍛鍊自己,這樣才足以對得起父母的努力以及國家的資助金。後來我根據自己的情況,抽出課餘時間,在學校勤工部門的推薦之下一直協助一位老師辦公,藉此讓自己的見識廣闊些。

在這之後,我又領會到只有不斷汲取知識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讀過一位留學生在國外的研究生經歷,才知道外國的學校要求要嚴格得多,學生也自覺地多,這樣說來外國的著名科學家要更多也就說得通了。我想正因爲要有這種不論什麼環境下刻苦學習的精神,才能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父母從小就教我要多讀書,因而從小讀書就認真仔細,絕不囫圇吞棗,現今也一直保留着這個習慣到大學,我一定要將這一長處保持下去並有所提高,這是我大學的期望之一。在大學這個充滿機遇的時期,多讀書並不是空談,每天都有人在早讀,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教學樓中看書。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衝着更高的學歷去的,我想我也是。

作爲一位受國家資助的學生,可能遇到過並且也會繼續遇到更多的困難,我想這就是青春,要勇敢面對困難才能不斷地提高。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貝多芬曾經說過,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饒。

發佈了8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712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