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存儲性能與存取方式和存儲介質的關係

做數據遷移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就是將數據插入到服務器硬盤的時候效率已經低到難以忍受了,整個部署、測試的過程進行了七個小時,然而插入數據就佔用了四個小時左右,整個過程十分枯燥,還要時不時看一眼遷移工具有沒有跑掛掉,所以我請教了運維的大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我將我所記得知識記錄下來。

我們用的是7200轉的機械硬盤,當然,爲了安全考慮用的是RAID1,然而總監爲了萬無一失又寫了一個軟RAID1(說實話真的不明白爲什麼要這麼做),RAID1的存儲效率就已經是1/2了,經過軟RAID1之後效率就是1/4了,所以慢的不要不要的,然後運維大哥又給我拓展了關於RAID的知識。

運維大哥給我講了三種RAID的方式(主要是安全性和性能):

第一種RAID0,這是最快的存取方式,它的效率是N倍,因爲至少需要兩塊硬盤,控制器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盤上存取,優勢是存寫效率極快而且是倍數增長,缺點就是隻要其中一塊硬盤壞掉就會導致整個數據故障,總結就是效率是N倍,但是可靠性卻是1/N,如果你只是玩玩遊戲數據並不重要那麼RAID0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種RAID1,這種做法成本很高,但是極大的提升了安全性、可靠性,但是寫入的時候需要100%的自動複製一份數據,所以寫入速度爲1/2,但是當讀取數據時原數據繁忙,就可以直接從鏡像數據中讀取,總結就是降低寫入速度提高了安全性,但是讀取速度得到了提升

種RAID10,這是一種結合RAID0和RAID1的做法,從圖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做法的優勢所在,它完成了RAID0的速度又不失RAID1的安全,總結就是繼承了RAID0和1的優點,但是可擴充性並不優秀,是應用廣效果好的一種方法

聊到這裏,我就發表了我的看法,就有了如下對話...

我:那既然改變不了存取方式了爲什麼不從存儲介質上做改變,現在固態硬盤這麼快,爲什麼咱們的服務器不用固態硬盤?

運:如你所說,現在咱們應該都處理完了回家喝茶了,但是咱們是做項目,公司要考慮到成本問題,然後就是硬盤的壽命,打比方說現在企業級的機械硬盤7200轉4T的價格是1500塊錢,那麼現在的1T的企業級固態硬盤就差不多是4500塊錢,而且壽命是沒法和機械硬盤相比的,所以考慮到壽命、成本等等,還是要選擇機械硬盤。

然後運維大哥又給我普及了固態硬盤的相關知識(主要講的是機制):

因爲固態和機械的介質不同,所以產生了天差地別的效果,機械硬盤可以比喻成老唱片,它的介質是盤上塗上磁性材料然後用磁頭讀取,可能會發生機械故障,固態採用的介質是閃存,它的運行方式有點類似於內存,所以速度是無與倫比的,讀寫卻有壽命限制,總結就是速度上固態完爆機械硬盤,但是壽命跟機械硬盤沒法比

   挑選固態硬盤的時候也要有一些注意事項(此處借用一下超能網  鯤鵬 編輯的圖片,自己懶得畫了):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超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0000次擦寫壽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速度慢壽命短,價格便宜,約500次擦寫壽命,目前還沒有廠家能做到10000次。
    總結就是一分錢一分貨,而且現在市面上賣的固態硬盤除了有寫SSD之外都沒有寫存儲架構,所以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問清楚存儲架構之後再買,抱着要買就買好的的心態我還是推薦去買SLC。
   文章到此就結束了,如果有錯誤希望指正,造成錯誤的原因並不是運維大哥的水平不足,而是我的理解並不到位,感謝觀看。(最後運維大哥給我講的DELL售後小哥揹着40斤硬盤去維修然後又揹着40斤壞硬盤迴去銷帳的故事讓我笑了好久好久)

發佈了2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8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