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S总线

I2S总线

Inter IC Sound总线又称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

I2S对数字音频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而制定的一种总线标准。

采用了沿独立的导线传输时钟与数据信号的设计,通过将数据和时钟信号分离,避免了因时差诱发的失真,为用户节省了购买抵抗音频抖动的专业设备的费用。

I2S模型

I2S有3个主要信号

1).串行时钟SCLK,也叫位时钟(BCLK),即对应数字音频的每一位数据,SCLK都有1个脉冲。SCLK的频率=2×采样频率×采样位数。
2).帧时钟LRCK,(也称WS),用于切换左右声道的数据。LRCK为“1”表示正在传输的是右声道的数据,为“0”则表示正在传输的是左声道的数据。LRCK的频率等于采样频率。

命令选择线表明了正在被传输的声道。
WS=1,表示正在传输的是右声道的数据。
WS=0,表示正在传输的是左声道的数据。
WS可以在串行时钟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发生改变,并且WS信号不需要一定是对称的。

3).串行数据SDATA,就是用二进制补码表示的音频数据。

I2S格式的信号无论有多少位有效数据,数据的最高位总是出现在LRCK变化(也就是一帧开始)后的第2个SCLK脉冲处。这就使得接收端与发送端的有效位数可以不同。因此最高位拥有固定的位置,而最低位的位置则是依赖于数据的有效位数。
如果接收端能处理的有效位数少于发送端,可以放弃数据帧中多余的低位数据;如果接收端能处理的有效位数多于发送端,可以自行补足剩余的位。这种同步机制使得数字音频设备的互连更加方便,而且不会造成数据错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统一的 I2S接口下,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数据格式。根据SDATA数据相对于LRCK和SCLK的位置不同,分为左对齐(较少使用)、I2S格式(即飞利浦规定的格式)和右对齐(也叫日本格式、普通格式)。
为了保证数字音频信号的正确传输,发送端和接收端应该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和长度。当然,对I2S格式来说数据长度可以不同。

有时为了使系统间能够更好地同步,还需要另外传输一个信号MCLK,称为主时钟,也叫系统时钟(Sys Clock),是采样频率的256倍或384倍。

I2S数据传输示意图

I2S数据传输示意图

I2S典型的接口时序

I2S典型接口时序

时序要求

在I2S总线中,任何设备都可以通过提供必需的时钟信号成为系统的Master,而Slave设备通过外部时钟信号来得到它的内部时钟信号,这就意味着必须重视Master和数据以及命令选择信号之间的传播延迟,总的延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外部时钟和从设备的内部时钟之间的延迟
2.内部时钟和数据信号以及命令选择信号之间的延迟
对于数据和命令信号的输入,外部时钟和内部时的延迟不占据主导的地位,它只是延长了有效的建立时间(set-up time)。延迟的主要部分是发送端的传输延迟和设置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I2S发送端时序

I2S发送端时序

I2S接收端时序

I2S接收端时序

电气特性

输出电压:
VL < 0.4V
VH > 2.4V
输入电压
VIL=0.8V
VIH=2.0V
注:目前使用的TTL电平标准,随着其他IC(LSI)的流行,其他电平也会支持。

发布了2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9 · 访问量 7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