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系統的企業驅動力

業務驅動力:

  • 經濟全球化
  • 電子商務和電子業務
  • 安全和隱私
  • 協作與合夥經營
  • 知識產權管理
  • 持續改進
  • 全面質量管理
  • 業務過程重構

1.知識產權管理
何謂知識?知識是我們將原始數據處理成有用信息的連續過程的產物。信息系統通過捕捉業務數據(關於產品、僱員、客戶等的數據)收集原始數據,並處理業務事務。數據經過組合、過濾、組織和分析,形成有助於管理人員規劃和企業運營的信息。最終,人們將信息提煉成知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自問,“公司如何管理和共享知識,以獲得競爭優勢?”隨着工作人員的變動,企業如何保存它們的知識和經驗?
知識產權管理的需求在很多方面影響着信息系統。大多數企業中的數據和信息是鬆散地集成在一起的——數據和信息的冗餘和矛盾在信息系統中司空見慣。隨着新信息系統的建設,我們越發需要關注數據和信息的集成,這樣才能爲企業創造和保存知識。這將使系統分析和設計更加複雜。在本書中,我們將介紹許多有助於改進知識管理水平的系統集成工具和技術。
2.持續改進和全面質量管理
信息系統使業務過程自動化,並支持業務過程的實現。持續過程改進(CPI)仔細檢查業務過程,實現一系列的小改進,以便持續改進業務過程。持續改進有助於減少開銷、提高效率和增加價值。
另一個業務驅動力是全面質量管理(TQM)。企業已經知道質量是成功的關鍵,質量管理不僅僅與所銷售的產品和服務有關,而且是一種企業中的每個人都對質量負有責任的文化。TQM的做法要求每個企業只能部門(包括信息服務部門)確定質量指標、度量質量並作出相應的改變以提高質量。
信息系統要滿足全面質量管理的需求,所以系統分析員也要滿足全面質量管理的需求。我們同大學畢業求職人員進行的討論表明,對質量管理的“強迫性”態度是成爲一位成功的系統分析員(和所有的信息技術專家)的基本素質。在本書中,持續過程改進和全面質量管理將是一個重要主題。
3.業務過程重構
許多過程過於官僚主義(這讓我想起了目前我接觸最多的兩個大公司,一個外企,一個國企),不能真正地爲企業貢獻價值。信息系統只是將這些低效率的過程自動化。真正的解決辦法就是業務過程重構!
業務重構過程(BPR)涉及對更大系統間的業務過程的根本性改變。實際上,BPR尋求實現比CPI更根本性的改變和改進。在BPR過程中,每個過程的各個方面都根據時限、瓶頸、開銷和是否真正給組織帶來價值(或只是增加了官僚作風)進行分析。業務過程最終按照效率最大化和開銷最小化進行重構。
當然,在編寫軟件時,首先重新設計業務過程然後再編寫軟件自動化業務過程更加有用。這樣,可以避免自動化那些基本的低效率過程。
4.信息系統的技術推動力
信息技術的進步也是信息系統的推動力。一方面,過時的技術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從而驅動信息系統項目開發。另一方面,新的技術引發新的機會。
這裏面有幾句話,現在看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該書寫於2005年)。比如移動和無線技術:移動和無線技術必將極大地改變下一代信息系統。漸漸地,無線訪問能力必須作爲前提,所以移動設備和屏幕尺寸的限制必須在信息系統中有所考慮。所有這些技術趨勢將深遠地影響新新信息系統的分析和設計。
5.對象技術
面向對象軟件比非面向對象軟件有兩個基本有點。第一,對象是可複用的。這減少了開發未來的軟件的時間。第二,對象是可擴展的,可以很容易的被修改和擴展。這減少了維護和改進軟件的生命週期的費用。
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方法應經成爲構造絕大多數現代信息系統的首選方法。
有一種稱爲敏捷開發的技術在資深分析員中很受青睞(2005年),這些分析員已經厭倦了那些堅持只使用某一種方法工具和過程的過於約定俗成的方法。簡單地說,敏捷方法可以看成是一個包括不同工具和技術(結構化的、面向對象的等)的工具箱,可以從中選擇最合適的工具或技術來解決在系統分析中遇到的任何問題。
6.協作技術
另一個重要技術趨勢是協作技術的使用。協作技術是指那些提高人際交互和團隊工作能力的技術,電子郵件(現代信息系統越來越是電子郵件使能的,每個企業開發人員都離不開)、即時消息(如AOL的Instant Messen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 Service,每個企業開發人員都離不開)、羣件(如Lotus的Sametime、微軟的NetMeeting,多個人可以進行網絡會議並共享軟件工具,同電子郵件和即時消息一樣,羣件在相應企業中內建)和工作流系統時4類重要的協作技術。
顯然,系統分析員和系統設計人員需要把這些革命性的協作技術構建到他們的系統開發中。(寫於2005年,在現在已經企業開發人員必備了)。
7.企業資源規劃
由於認識到大多數企業需要的基本應用系統是類似的,軟件行業對這個問題開發了一個解決方案——企業資源規劃(ERP)。ERP產品圍繞一個由基本業務功能共享的公共數據庫建造。
ERP方案爲整個企業提供了核心信息系統的功能。ERP實現和集成通常是一個公司從事過的規模最大的信息系統項目。
8.供應鏈管理
如今,許多組織都在努力開發那些擴展支持核心業務功能以外功能的企業應用。公司擴展它們的核心企業應用軟件,以便與公司的供應商和分銷商的系統實現互操作,更有效地管理原材料和產品在相關組織之間的流動。這些供應鏈管理軟件利用因特網成爲集成和通信的手段。
SCM應用對系統分析員很重要,其原因同ERP應用的情況一樣。作爲一位分析員,你可能要評估和選擇SCM軟件,或者實現(定製)這些軟件以滿足企業需求。
SCM,客戶關係管理。許多組織發現高度聚焦的客戶關係管理可以提高客戶忠誠度,從而增加銷量。
EAI,企業應用集成。許多公司面臨的重要挑戰是集成他們現有的遺留系統和新的應用軟件。EAI要將應用軟件(購買和內部開發的)連接起來,以便能夠透明地互操作。
如今,當開發一個新的信息系統時,它都必須同以前所有的信息系統集成。
9.一個簡單的系統開發過程
大多數組織都有一個正式的系統開發過程,其中包括一套標準的過程和步驟,這些過程和步驟在任何系統開發項目中都要遵循。雖然有差別,但仍能發現共同點:大多數組織的系統開發過程都遵循一種問題解決方法。該方法一般包括以下通用問題的解決步驟:

  1. 確定問題(包括規劃問題方案);
  2. 分析和理解問題;
  3. 確定方案需求和預期;
  4. 確定替代方案,選擇“最佳”方案;
  5. 設計所選方案;
  6. 實現所選方案;
  7. 評估結果(如果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回到第1步或第2步)
  8. 系統支持和持續改進

任何系統開發項目都必須完成這4個階段,它們分別是:系統啓動(上面1)、系統分析(上面2,3)、系統設計(上面4,5)和系統實現(上面6,7)。
注意:任何系統開發過程都必須以項目爲基礎進行管理。這裏涉及項目管理過程管理,非常重要。

以上內容摘自:《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原書第7版),普渡大學Jeffrey著,肖剛、孫慧等譯

發佈了13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5 · 訪問量 5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