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標準簡介

H.264/AVC 是ITU-T VCEG 和ISO/IEC MPEG 共同開發的視頻處理標準,ITU-T作爲標準建議H.264,ISO/IEC作爲國際標準14496-10(MPEG-4 第10部分)高級視頻編碼(AVC)。 MPEG-2視頻編碼標準(又稱爲ITU-T H.262[2])已有10年的歷史了,由MPEG-1擴充而來,支持隔行掃描。使用十分廣泛,幾乎用於所有的數字電視系統,適合標清和高清電視,適合各種媒體傳輸,包括衛星、有線、地面等,都能有效地傳輸。然而,類似xDSL、UMTS(通用移動系統)技術只能提供較小的傳輸速率,甚至DVB-T,也沒有足夠的頻段可用,提供的節目很有限,隨着高清電視的引入,迫切需要高壓縮比技術的出現。

應用於電信的視頻編碼經歷了ITUT H.261、H.262(MPEG-2)、H.263、H.263+、H.263++,提供的服務從ISDN和T1/E1到PSTN、移動無線網和LAN/INTERNET網。

最近MPEG-4 第二部分進入了實用領域,提供了視頻形狀編碼,目標是與MPEG-2一樣獲得廣泛的數字電視應用。

1998年,視頻編碼專家組(VCEG-ITU-T SG16 Q.6)啓動了H.26L工程,旨在研製出新的壓縮標準,與以前的任何標準相比,效率要提高一倍,同時具有簡單、直觀的視頻編碼技術,網絡友好的視頻描述,適合交互和非交互式應用(廣播、存儲、流煤體)。

2001年12月,VCEG和運動圖像專家組(MPEG-ISO/IEC JTC 1/SC 29/WG 11)組成了聯合視頻組(JVT,Joint Video Team),研究新的編碼標準H.264/AVC,該標準於2003年3月正式獲得批准。

視頻的各種應用必須通過各種網絡傳送,這要求一個好的視頻方案能處理各種應用和網絡接口。H.264/AVC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多靈活性和客戶化特性。H.264/AVC的設計方案包含兩個層次,視頻編碼層(VCL,Video Coding Layer)和網絡抽象層(NAL,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視頻編碼層主要致力於有效地表示視頻內容,網絡抽象層格式化VCL視頻表示,提供頭部信息,適合多種傳輸和存儲媒體。

VCL的設計同以前的ITU-T和 ISO/IEC JTC一樣,基於塊的混合視頻編碼方法。基本的源編碼算法是: 利用時間統計的相關性,開發幀間預測算法;利用預測殘留變換編碼,開發空間統計的相關性。在提高編碼效率方面,沒有一個單一的算法做出特別的貢獻,而是大量的小的改善算法綜合產生的結果。

工具推薦

1.軟件開發必備翻牆代理,低延遲(50ms),月費10元,詳詢(寶哥兒QQ1066690060)請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發佈了5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0 · 訪問量 1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