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計算機刊物標準寫作規範和標準

國內計算機刊物標準寫作規範和標準

撰稿人必讀
1 科技名詞術語、人名、地名規範
1.1科技名詞術語的統一和規範化原則
科技名詞術語。它是反映科技專業概念的一種形式和意義結合的語言符號,即它是通過語音或文字來表達或限定概念的約定性符號。術語可以是詞,也可以是詞組。一本科技期刊中運用規範化科技名詞術語的多少,是衡量該刊質量的標誌之一。所以應儘量使用已規範化的名詞術語,而不使用非規範化或已廢止的名詞術語。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⑴ 單義性:對一個概念有多個名詞的,應選擇與概念相符或較貼切的詞來確定,只定一個術語,即"一詞一義"的原則。
⑵ 科學性:科技名詞術語的定名都以科學概念爲依據,準確嚴格地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徵,根據其科學內涵定出名符其義術語的。如:noise正式定名爲"噪聲",而廢止"噪音"稱胃。
當科學性與約定俗成發生矛盾時,應服從科學性。如:Greenwich一詞以往習稱"格林威治",現定名已改爲"格林尼治";網絡傳輸中的上傳、下傳,上行、下行,現統一定名爲上傳、下載。
⑶ 簡明通俗:科技名詞術語宜簡單明瞭,使人易懂、易記、易寫、易用。如:television(電視)、feedback(反饋)等。optical fiber原稱光學纖維,爲簡便起見,現定名爲"光纖"。
另外,在不改變原來概念的前提下,可在一定範圍內或在公知公用的前提下使用縮略語。如:laser(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⑷ 約定俗成:也稱習慣性,即有些術語的原名雖不太名符其實,但由於使用很久,應用範圍很廣,大家都已習慣,不宜輕易改動,繼續沿用爲宜。如:panda,人們習稱"熊貓"。
⑸ 中文特性:即中文名詞術語定名時應體現漢語表意文字的特點,使人望文生義,有中國味。對外來術語應儘量採用意譯,少用音譯,以體現中文特性。
① 外文名詞除DOS、Windows等特殊詞彙,在文章中應儘量使用中文而不使用英文。專業名詞應使用標準化或一般通用的名稱,無法翻譯的可使用原文,熟知的可按標準或習慣譯法譯出。有爭議的、生僻的或翻譯把握不準的應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現時用括號註明原文,以後只寫中文。
② 外文遊戲及工具名稱一律直接書寫,不用書名號或引號括起來,如:毀滅戰士Ⅱ。中外文同時出現時寫法如下:中文名稱用書名號括起來,後面緊跟帶圓括號的英文名稱,如:《毀滅戰士Ⅱ》(DOOM 2)。(注:中文遊戲和工具名稱一律用書名號括起來,不能使用引號)
遊戲名稱中的"代"數在中文中出現時,一律使用羅馬數字。在英文、日文、法文等原文中出現時使用原來的用法,原用法不詳時一律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必須使用羅馬字符。如:Ⅰ、Ⅱ、Ⅲ、Ⅵ、Ⅻ等,而不能用英文字母拼接。如:把"Ⅱ"用連續兩個英文"I"字母代替。
③ 對於外文工具、遊戲等的翻譯應與發行廠商的正式翻譯名稱一致。如無正式譯名可自行翻譯,但一有正式名稱,要變更與其一致。自行翻譯的名稱一旦確定,在整個雜誌中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現多種譯名。如:half-life,有譯成"半死不活"的,但我們一直堅持譯爲"半條命",不但少1個字,也更順口。總的原則是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的正式譯名和英文書寫要求。
1.2 評測術語規範
序號 描述 正確寫法 備註
1 明基 acer 宏基集團已經正式更名,以後提到明基產品的時候這樣書寫:"明基xxx"
2 介紹產品 : 關於介紹產品使用冒號還是破折號或者不用不是很嚴格,統一用冒號如"明基:M100"
3 遊戲名稱 直接使用 中文遊戲名稱無須加書名或者是雙引號,但是和英文一起列舉的話中文要加書名號,英文要加括號
4 幀數 fps 統一規範寫法
5 Windows 98版本 第一版:Windows 98 4.10、第二版:Windows 98 4.10.2222 A,Windows 98可以簡寫爲"Win98"
6 VIA4合1 4 in 1 統一規範寫法
7 硬盤轉速 r/m 統一規範寫法
8 計量單位 k/m 都小寫,表示"1024"和"毫"
9 音色庫 SoundFont 中間無空格
10 容量單位 MB、GB 必須寫全帶有"B"
11 杜比數字解碼 AC-3 統一規範寫法
12 頻率單位 MHz、GHz 必須寫全,帶"Hz"
13 版本號 v 小寫,統一規範寫法
14 年份 xxxx 統一規範寫法,寫齊4位
15 總線速度規格 PC 66等 中間空一個英文字符的位置
16 分辨率及桌面設置 xxxx×xxxx、xx位@xxHz 統一規範寫法
17 刻錄機速度 "×"或者"倍速" 統一規範寫法
18 版本設計 驅動是"公版",主板和顯卡等是"公板"
19 集成銀效 AC'97 統一規範寫法
20 主板接口 Socket xxx 中間空半格
21 AGP插槽型號 AGP2×等 是"×"不是"x"或者"X"
22 動態隨機存儲器 RDRAM Rambus是公司名
1.3 外國人名的漢譯原則
⑴ 名從主人:姓名的譯音應以本人所在國家的習慣爲準,即按所在國的發音及國際習慣發音來定名。
⑵ 尊重規範:外國科學家譯名以漢字音譯爲主,力求準確與規範化。
⑶ 約定俗成:對於已人所共知的譯名直接引用即可。
⑷ 避免生僻:對不知名的人名漢譯時,避免採用生僻少用的漢字爲宜。
⑸ 幾個譯音的統一。詞尾爲:t、tt、te、ter一律譯作"特";l、r一律譯作"爾";la、ra一律譯作"拉"。
1.3 外國地名的譯寫
外國地名的譯寫應以音譯爲主,力求準確和規範化。具體內容請參見中國地名委會1981年發佈的《外國地名漢字譯寫通則》。
2 量和單位的使用及有關規則
統一使用國際單位制(SI),
2.1 組成
⑴ SI基本單位(7個);
⑵ 具有專門名稱的SI導出單位和SI輔助單位(21個);
⑶ 我國選定的非SI單位(16個);
⑷ 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單位;
⑸ 由SI詞頭(20個)與以上單位構成的倍數單位。
2.2 量
⑴ 量符號一般爲單個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只有25個用來描述傳遞現象的特徵數是例外,它們均由2個字母構成。
⑵ 量符號必須採用斜體字母。如電壓"V",電流"I"等;矢量、張量符號一律用黑斜體。
⑶ 應採用國家標準中規定的量符號。
⑷ 不能把量當作純數來使用。
⑸ 量符號的組合規則:
相乘:xy,x·y;相除:x/y,x.y-1。注意,當採用"/"作除號時,同一行中的"/"不能多於1條。當分子分母爲多項式時,如採用"/",必須使用括號。
⑹ 量符號的下角標
① 量符號和代表變動性數字的字母作下角標時用斜體,其餘均用正體。如電流Ii(i=1,2,3),i代表變動性數字。
② 單位符號和代表物質的符號作下角標採用正體。如:W3h。
③ 來源於個人名的縮寫字作下角標用大寫正體。
2.3 單位
按國家規定,我國一律採用由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表示的國際單位符號,也稱標準化符號。
⑴ 單位符號一律採用正體。
⑵ 一般單位符號爲小寫體。如:千米"km"、秒"s"等。只有來源於人名的單位,其符號的首字母大寫。如:歐姆"Ω",赫茲"Hz"等。
⑶ 平面角單位度、分、秒在組合單位中採用(°)、(′)、(″)的形式。
⑷ 與我們有關的常用單位名稱和符號見下表:
名  稱 單 位 符 號 名  稱 單 位 符 號
平方公里 km2 電阻率 Ω,kΩ,MΩ
平方米 m2 頻率 Hz,kHz,MHz,GHz
轉每分 r/m,(rpm的用法早已廢止) 功率 mW,W,kW,MW
度(電能) kW·h 光通量 lm
長度 m,cm,μm,nm 光照度 lx
質量 g,kg,t
時間 s(秒),min(分),h(時),d(日),a(年)
電容 F(法),μF(微法),pF(微微法)
3 數字的用法及修約
3.1 阿拉伯數字的用法
總的原則是:凡是可以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⑴ 紀、年代、年、月、日、時刻要用阿拉伯數字,年份必須用全稱。
日期和時刻可用全數字式表示,如2001年9月6日18時58分31秒可寫作2001-09-06-18∶58∶31。
⑵ 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的數字(包括9以下的個位數)要用阿拉伯數字。
小數。如0.8,54.65m
整數。如50年,3倍,6萬臺,8個人
分數。如2/5,7/10。
百分數。如7%,63.9%。
約數。如10多萬條,500餘公里。
⑶ 序數詞和編號的數字用阿拉伯數字。如第8次,第23屆,第5層,第1章第2節第64頁,8341部隊,崇外大街79號,GB2312,6次特快。
⑷ 前或後有4位以上(含4位)的數字應採用三位分節法(從小數點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
爲1節),分節號爲1/4空格(漢字)。廢止傳統的千分撇(,)分節法。
⑸ 尾數"0"多的5位以上數字,可改寫爲以萬、億爲單位的數,但萬和億在同一數字中
不可同時出現。如:1 365 000 000人可改寫爲13.65億人或136 500萬人,但不能寫爲13億6千5百萬人,也不可寫作13億6500萬人。
一般情況下不得以十、百、千、十萬、百萬、千萬、十億、百億、千億作單位,只有法定計量單位的詞頭例外。如3000米可寫作3千米;而3000天不能寫作3千天。
還要注意的是:三千每秒不應寫作3千(秒)-1,這裏的"千"不是詞頭,應寫成3000秒-1。同理二千立方米不應寫作2千(米)3,應寫成2000米3。而三每千秒和二立方千米可以寫成3千秒-1和2千米3,不必寫作3(千秒)-1和2(千米)3,因這裏的"千"是詞頭。
對於數目很大的數字,爲便於定位讀數和移行,改寫時可同時使用"萬"和"億"作單位。如9 876 543 210人,可改寫爲98億7654萬3210人。
⑹ 純小數必須寫出小數點前定位的"0"。如"0.64"不能寫爲".64"。
⑺ 數值的有效位數應全部寫出。如精確到mV的電壓數據"0.550,1.000V"不能改作 "0.55,1.V"。
⑻ 尾數有3個以上"0"的整數和小數點後面有3個以上"0"的純小數,均可改寫爲"×10n"(n爲正、負整數)的寫法。但屬於有效數字的"0"必須寫出。如:已知5 600 000此數有3位有效數字,則應寫作5.60×106或560×104,而不應寫作5.6×106。
⑼ 阿拉伯數字表示的多位數不能拆開移行。
3.2 漢字數字的用法
⑴ 數字作爲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語句時,要用漢字。如:三元二次方程,四氧化三鐵,二倍體,三葉蟲,十二指腸,十字接頭,四化建設,"八六三"計劃,相差十萬八千里等。
⑵ 農曆和我國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如:清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癸酉年五月二十九日。
⑶ 相鄰的2個數字並列連用表示概數時用漢字,連用的2個數字不應用頓號隔開。如:五
六公里,四十七八度,八九不離十。
⑷ 有日月簡稱表示事件、節日或其他含義的詞組,要用漢字;涉及1,11和12月份的應
用間隔號"·"將表示日月的數字隔開,其他月份可不用"·"。如:"十一"國慶節,"一二·九"運動,"一·二五"案件等。
⑸ 古籍文獻標註中的卷次、頁碼等要用漢字。如:宋應星·天工開物·卷十二,第四頁。
⑹ 其他使用漢字數字的場合:
① 星期幾一律用漢字。
② 並列的幾個阿拉伯數字與其復指數相連時,復指數要用漢字。如:"幾個數據中都含有3,5,7三個數"。
③ 形容詞前面的數字用漢字。如:"六大優點","八方來客"。
④ 名詞前的數字"一"必須用漢字。如:"一飛機與一鳥相撞","這一性質十分奇特"。
⑤ "一"與量詞組成數量詞組做定語泛指時"一"必須用漢字。如:"他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概念","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注:⑴ 根據我國《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一個數字的書寫形式要照顧到上下文。不是出現在一組表示科學計量和具有統計意義數字中的一位數(一、二……九)可以用漢字,如一個人、三本書、四種產品、六條意見、讀了九遍。
⑵ 非科技專業書刊目前可不對4位和4位以上的數字採用三位分節法,但用","號分節的辦法不符合國際表準和國家標準,應該廢止。
3.3 參數和偏差範圍的表示
⑴ 數值範圍號的使用:原則上可用一字線"-"和浪紋號"~"2種,爲保持一致,現統一使用"~"符號,廢止一字線"-"的用法。
⑵ 單位相同的參數範圍,只需寫出後一個參數的單位。如:1.23~1.65A,而不是1.23A~1.65A;58~63°不必寫成58°~63°。
⑶ 百分數的範圍,前一個參數的百分號"%"不能省。如:6.4%~8.9%不能寫作6.4~8.9%。
⑷ 單位不完全相同的參數範圍,每個參數的單位必須全部寫出。如:67°~89°36′。
⑸ 有相同冪次的參數範圍,前一個參數的冪次不能省略。如:3×103~8×103不能寫作3~8×103。
⑹ 參數與其偏差的單位相同時,單位只需寫1次。如:56.2mm±0.4mm ,可寫成(56.2±0.4)mm。
⑺ 參數的上、下偏差不相等時,偏差分別寫在參數的右上、右下角,單位只寫1次。
⑻ 參數上、下偏差的有效位數應全部寫出。
⑼ 參數的上或下偏差爲0時,0前面的"+"或"-"應省略。
⑽ 表示2個絕對值相等、偏差相同的參數範圍時,範圍號"~"不能省略。如:5′±6″~-5′±6″不能寫作±5′±6″。
⑾ 表示帶中心值的百分數偏差時,應寫成(45±2)%,而不應寫成45±2%或45%±2%。
⑿ 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如:50cm×60cm×70cm,而不能寫作50×60×70cm或50×60×70cm3
⒀ 一系列數值的計量單位相同時,可僅在最末一個數字後面寫出單位符號。如:50,70,110mol/L,不必寫作50mol/L,70mol/L,110mol/L。
3.4 其他
⑴ 數字增加、減少的正確用法
① 數字的增加可用倍數和百分數表示。如:増加了5倍,即原來爲1,現在爲6;增加到5倍,即原來爲1,現在爲5;增加了50%,即原來爲1,現在爲1.5。
② 數字的減少只能用百分數或分數表示。如:降低了40%,即原來爲1,現在爲0.6;降低到40%,即原來爲1,現在爲0.4;減少了1/4,即原來爲1,現在爲0.75。
⑵ 正確使用數字前後表示數的詞
① "約""近""左右"等不能並用。如:"該電壓約爲3V左右"的說法是不妥的。
② 最大和最小不應與約數連用。如:"摘要一般不宜超過300~350字","最小電流爲16A左右"的說法都是不對的。
4 數理公式 略
5 文稿中外文處理的原則及有關規定
外文字母有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之分,在使用中應嚴格區分。
5.1 外文正體
⑴ 所有計量單位、詞頭和量綱符號。計量單位如:m(米),s(秒),V(伏),Ω(歐),0C(攝氏度),eV(電子伏);詞頭如:k(千),G(吉),μ(微)等;量綱如:M(質量),J(發光強度)等。
⑵ 數學式中的運算號、縮寫號、特殊函數符號和某些特殊的集符號等。
① 運算符號。如:∑(連加),△(有限增量),∏(連乘)。
② 縮寫號。如:min(最小),lim(極限),det(行列式)等。
③ 其值不變的常數符號。如:π(圓周率),e(自然對數的底),i(虛數符號)。
④ 指數函數(exp)、對數函數(ln)、三角函數、雙曲函數。
⑤ 特殊函數符號。
⑥ 5個特殊的集符號:N(非負整數集,自然集數),Z(整數集),Q(有理集),R(實數集),C(複數集)。
⑶ 量符號中爲區別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義的非量符號下角標。
⑷ 化學元素符號。
⑸ 儀器、元件、樣品等的型號或代號。如:IBM-PC,JSEM-200電子顯微鏡等。
⑹ 不表示量符號的外文縮寫字一般排爲正體。
⑺ 表示序號的拉丁文字母。如:附表A,附錄C等。
5.2 外文斜體
斜體外文字母主要用於以下場合:
⑴ 數學中用字母表示的數和一般函數用斜體,矩陣符號要用黑斜體。如:x,y,a,b,F(t),矩陣A等。
⑵ 量符號及量符號中代表量和變動性數字的下角標符號。如:m(質量),V(電壓),Ii(i=1,2,3)等。
⑶ 描述傳動現象的特徵數符號。
⑷ 矢量和張量。
5.3 外文大寫
大寫體外文字母主要用於下列場合:
⑴ 來源於人名的單位符號的首字母。如:A(安),Wb(韋),V(伏特),Hz(赫茲)等。
⑵ 化學元素符號的首字母。
⑶ 人的名字、父名和姓的首字母。
⑷ 國家、組織、學校、機關以及報刊、會議文件等名稱的每一詞(由3或4個以下字母組成的前置詞、冠詞、連詞等除外)的首字母。
⑸ 表示106以上(含106)因素的詞頭符號。共有M(106),G(109),T(1012),P(1015),E(1018),Z(1021),Y(1024)等7個。如MB:兆字節,GB:吉字節。
⑹ 量綱符號。共有L(長度),M(質量),T(時間),I(電流),N(物質的量),J(發光強度),Θ(熱力學溫度)等7個。
⑺ 附在中譯名後面的外文專有名詞以及德文名詞的首字母。
⑻ 科技名詞術語的縮寫通常都採用大寫體。如:ID、IP等。
⑼ 月份和星期的首字母。
⑽ 地質時代及地層單位的首字母。
⑾ 其它:短句中單詞首字母要大寫,特殊構成(如:iMac等)除外。如:Windows Update、Windows Me,In/Out,E-mail或E-Mail,Modem,Photoshop或PhotoShop等。
縮寫全部大寫,包括已構成單詞的。如:US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GHOST(作General Hardware Oriented Software Transfer時全大寫,當意思爲"鬼怪"時應爲Ghost)。
不確定的版本號應大寫。如:Win3.X/9X。另外,警告提示重點則全部大寫。
5.4 外文小寫
小寫外文字母主要用在以下場合:
⑴ 除來源於人名以外的一般單位符號。如:m(米),kg(千克),s(秒),t(噸),kb(千位),r/m(轉/分)等。
⑵ 附在中譯名後的普通名詞原文(德文除外)。
⑶ 法國人和德國人姓名中的附加詞。
⑷ 由3個或3個以下字母構成的前置詞、連詞、冠詞等(處在句首位置或全部字母都採用大寫的特殊情況除外)。如:to,by,for,but,and,a,an,the等。
⑸ 表示103以下(含103)因數的詞頭符號。如:k(103),f(10-15),z(10-21),y(10-24)。
⑹ 其它:網址全部小寫。如http://www.microsoft.com/ms.htm;beta的"b"要小寫。如OICQ 2000 beta2;id遊戲製作公司(id Software)的"id"必須小寫;版本號的"v"要小寫。如:Photoshop v5.01,而且版本號與軟件名之間要有空格(縮寫除外)。如:Windows 95,Win95;前面帶點"."的文件名後綴應小寫。如:*.mp3、*.help、*.ddl等。而不帶點"."的後綴名要大寫;SiS(矽統)的"i"必須小寫。

特殊情況:如GeForce,nVIDIA等。
需要說明的是,有些英文名稱如某些軟件名、公司名等大小寫雖無特殊要求,但必須保持全文大(小)寫的一致性。
6 行文格式
行文格式絕不是"無礙大體的細枝末節",它是文字編輯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我們應該養成這方面的良好習慣。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科技文章中(本刊的前半部分)要少用口語或帶感情色採的詞,要求採用書面語言。爲的是以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而準確的內容。部分語氣助詞,如"的"、"了"、"嗎"、"呢"、"吧"、"啊"等詞一般不用。歇後語、方言土語也忌用。疊式形容詞(如:雪白雪白、整整齊齊等)和疊式動詞(如:研究研究、考慮考慮等)一般也不用。而文言詞語中的一些副詞如"故"、"則"、"若"、"呈"等詞常用。"故"表示"所以","若"表示"如果","則"表示"那麼","呈"表示"呈現"。這是因爲我國文言詞語具有表達精煉、準確的特點,故廣泛用於現代科技文體中。
按習慣和公認的規矩,行文格式要求如下:
⑴ 題目
文章題目的正確位置,應該寫在第1頁的第2行,原則上居中而寫,前後各留出勻稱的空格。如題目字數多,第2行容納不下,可順入第3行,但要上少下多,並使上行"騎"於下行的正中位置,做到排列整齊悅目。長題目中的分句與分句之間留空一格,以示"斷句",而不使用標點。題目末尾不用句號。爲了強調語氣、感情,可使用問號、感嘆號或省略號。單獨出現書名或產品名稱時不加書名號。
如使用副標題,則副標題緊接正標題下一行書寫,用佔兩格的破折號表示。破折號與上一行題目的第1、2個字對齊,不能"突"出去,也不能"縮"進來。如副標題較長,回行時要與上行副標題的第1個字對齊。
寫完題目,空出1行,在下行偏後的位置寫上作者所在城市名稱和姓名,中間空1個格,如"上海 李文浩"。有兩個以上作者時,作者之間以"、"號分隔開,但最多寫前3名,其後以"等"代替。如:"北京 張三、上海 李四、重慶 王五"。
作者之後,再空出1行開始寫正文。
⑵ 標題
文章通常要分條列項去表述內容,這時就要使用序碼和層次標題。每個章節的順序碼爲:一,(-),1,(1),①,序碼不能顛倒使用。如果還嫌不夠,後面可用英文字母表示,如A,a。7級標題應足夠用了。廢止"★"、"○"、"△"、"※"等作爲序碼符號的不正確用法。
標題序號後面一般不帶標點符號,它與標題之間空1個字符的間隔。爲習慣統一起見,特規定如下:1級序碼後面用頓號,如"一、";3級標題後面用點號,如:"⒊";其他序碼後不帶。
1級大標題應居中,上下各空1行,以示清晰、醒目;2級大標題要單獨佔1行,但不必上下空行,序碼後空1字符間隔寫標題。若2級大標題下還有3級大標題,格式如2級大標題。2級大標題的小標題或條目不單獨佔行,空兩字符間隔寫序碼。序碼後寫標題,接着寫正文。
單獨佔行的1級大標題、2級大標題字號要逐級變小以示區別;不單獨佔行的小標題使用正文字體。
⑶ 文本格式中的注意事項
① 提交排版員的電子文件和不經過採編系統而提交給校對的紙面文件應爲純文本格式,不能是WPS、DOC、Word等格式。紙稿中不能打印出的內容,如"按鈕"符等,則用方括號"[ ]"標示。
② 文本中的標點符號統一使用全角;而表示時間的":"號、表示並列關係的"/"符、表示百分比的"%"號用半角。如:中午12:00、In/Out、85%等。
③ 注意文字的統一性。有些字是通用的,如:好象、好像,必須、必需等。爲習慣和統一,
特作如下規定:好像(象)、象(像)什麼、圖像(象)、影像(象)、像(象)素等統一用"像";其它(他)統一用"其他";必須(需)統一用"必須"。
④ 弄清幾個易錯用的成語和兩個易混淆的常用詞:"美侖美奐"、"昨日黃花"無此等成語,應爲"美輪美奐"(輪:輪囷,言高大;奐:言衆多)、"明日黃花"(明日:指重陽節後的一天,即農曆九月初十;黃花:菊花)。"差強人意"(差:尚,稍微;強:振奮)是指還能(尚可)振奮人的意志,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而非貶義詞。"八月流火"(八月:農曆八月份;流火:火星流向西南)係指秋末涼爽時節,而非指炎熱之夏(公曆8月)。"實驗":是指爲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活動;"試驗":則是指爲了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而從事的某種活動。這兩個詞是有區別的。
⑤ 正確把握"的"、"地"、"得"3字的用法。當它們作助詞用時不少人難以區分開來,其實只要把握它們的各自特點還是很易掌握的。"的"是用在名詞前作定語。如:我的筆,這是他的勞動所得。"地"是用在動詞前作狀語。如:狠狠地打擊敵人,他任勞任怨地工作。而"得"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可能。如:辦得到;用在動詞或行形容詞後,連接表示結果或程度的補語,如:做得快,情緒高得很。
⑥ 軟件中打開窗口目錄順序統一使用"→"符號。如:單擊"開始"→"程序"→"附件"→"畫圖"→"屬性"等。
⑦ 幾個名詞術語的寫法:PC100/133或PC-100/133統一爲"PC 100/133";四合一統一爲"4 in 1";Socket-478或Socket478統一爲"Socket 478針";"英寸"統一用"″"符表示。如:17″、19″等;"分辨率爲1024×768×16/32位色"的寫法是不對的,應爲"在分辨率爲1024×768的16/32位色模式下",因爲色深與分辨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顯示器參數表示,如:1600×1200(分辨率)@85(刷新率)。
7 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
"學識如何觀點書"是我國許多文學家對標點運用的評價,其實標點符號也是語言要素。正確運用標點符號,可以幫助分清句子結構,辨明語氣,正確地瞭解文意。因此,必須嚴格遵循國家頒發的《標點符號用法》規定。但由於科技文章所具有的特點,如文章中常有公式、各種符號、代號、阿拉伯數字以及外文字母等,其用法就有一些變動,有一定的靈活性。
標點符號分爲點號和標號兩部分。點號包括句號、問號、歎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7種,其中句號、問號、歎號稱句末點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稱句中點號。它們的作用在於點斷,表示停頓和語氣。標號包括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着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專名號9種。它們的作用,主要標明詞語的性質和作用。
7.1 常用錯的幾個標點符號:
[頓號] 頓號是比逗號還小的停頓,用來分開並列的詞和詞組,其作用相當於"和"、"或"、"與"、"及"這類連詞。
⑴ 不是所有並列成分都用頓號分開。如:工農業生產,工農之間沒有停頓,故不加頓號;並列作者姓名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⑵ 並列詞語之間用了"和"、"或"、"及"之類的連詞,就不必再用頓號。
⑶ 不是並列關係不能使用頓號。
⑷ 頓號與逗號配合使用時,並列詞語同類之間用頓號,不同類之間用逗號。如:稻、麥、棉花,化肥,煤炭都要加緊生產。
[逗號與分號] 都是句中點號,都可表示並列分句間的停頓,但分號的停頓比逗號長。一般是並列分句結構簡單,用逗號能分清層次的,則用逗號,反之用分號。
[引號] 行文中把別人的話照原樣引下來,不作任何更動,叫"直接引語",要用引號標明,爲的是和作者自己的話區別開來。
⑴ 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使用,叫"完全引用",末尾的標點應放在引號裏邊。但如引文本身不是完整獨立的句子,末尾的標點則應放在引號外。就是說後引號"""內不能帶逗號","、分號";",只能是句號"。"、問號"?"或歎號"!"3種之一。
⑵ 如果只是把引用的話作爲自己的話的一個組成部分,那末尾的標點應放在引號之外。
⑶ 引文末尾的標點如果是問號"?"或歎號"!",那麼即使是作者話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也應保留在引號內。
[問號]
⑴ 選擇式疑問句,中間的停頓用逗號,句末才用問號。如:是你對,還是我對?如果改爲:"是你對?還是我對?"就不妥了。
⑵ 有些句子雖然有疑問代詞或疑問格式,行式上好像是問號,但不要求回答,整個句子屬陳述句,不宜用問號。如:這是什麼意思,大家都明白。
[省略號] 省略號是連續的6個小圓點,佔2個字的位置,中間不能斷開,也不能用英文中的6個句點代替。
⑴ 省略號在句末和省略號之後,一般不再用其他標點。
⑵ 用了省略號,就不必再用"等"之類的詞語,即省略號與"等"不能連用。
[書名號] 書名號用來標明書名、篇名、報刊名等。書名或篇名的簡稱,均用書名號。如:《大衆軟件》簡稱《大軟》。但要注意,不要把書刊雜誌名稱後面的普通名詞放在書名號裏。如:《大衆軟件雜誌》就是錯誤的。
7.2 其他標點符號
⑴ 冒號。表示提示語之後有較大停頓,用來提示下文,相當於"表明"、"證明"、"認爲"、"式中"等詞所起的作用。一個句子內一般不允許連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冒號。詞語文後若無提示作用,不用冒號,而用逗號。
⑵ 注意圓括號()和方括號[ ]使用中的區別。
① 圓括號:表明參考文獻中的期次,報刊的版次和校注正文中的著者/出版年等作爲著錄符號。括號必須緊跟被註釋部分,其前不能用標點。括號內的註釋語末尾一般不用標點符號,不管註釋語多長,多複雜,其末尾也不能用句號。阿拉伯數字外面加了括號,後面不再加點號。
② 方括號:一般用於標註文獻類型、著者自擬的著錄內容以及編者話等。如[編者按]。
⑶ 注意3種連接號的區別及用法。
① 半字線"-"連接號:用於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的名詞,構成一個複合詞。如:鉛-鋅-鎳合金;隔開年月日,表示日期。如:2001-09-30。
② 一字線"-"連接號:用於表示時間、數字的起止。如:孫中山(1866-1925);表示地點的起止點。如:北京-上海 瀋陽-昆明。
③ 浪紋線"~"連接號:一般用來連接相關數字,常用於科技文章中,以區別常有的負號。
⑷ 注意時間分隔號、比值號及冒號之間的區別。時間分隔號爲半角冒號":",比值號爲上下左右對稱的豎向兩點"∶",三者之間不可混用。
7.3 公式、表格的末尾標點符號的用法
⑴ 文章中遇到公式時,可以用語言讀出來,也就是將公式轉化爲語言敘述,可按照《標點符號用法》中的規定使用標點,不同的是,句號常改爲小圓點。如:
如果a>b,那麼b<a,a<b,那麼b>a.
⑵ 在表格中,如果只有數字、單詞,末尾不加標點;如果是句子,應該正確使用標點,但句末也不用標點。
科技文章標題的標點使用原則:一般科技文章的標題不用標點。因爲科技文章比較樸實,不需藉助標點去表達情意;不用標點,標題顯得緊湊,版面顯得清秀。但有些文章,有時爲了文意表達更確切,加重文章語氣和感染力,往往也用一些能反映感情色彩的標點,如問號等。如:Windows 98系統真的工作很穩定嗎?
8 校對符號及其使用方法(針對書面文本)
統一使用我國1981年公佈的"ZB1-81校對符號及其用法"(見附錄--X)
⑴ 校對符號共分4大類,合計22種(組)。
① 改動符號:有5種,即改正、刪除、增補、換損污字、改正上下角。
② 移動符號:有10種(組),即轉正、對調、轉移、接排、另起段、上下移、左右移、排齊、排階梯形、正圖。
③ 空距改動符號:有4種(組),即加大空距,縮小空距,空1字、空1/2字、空1/4字,分開。
④ 其他:有3種,即保留、代替、說明。
⑵ 校對符號的使用要求:
① 將需改正的錯誤用引線沿行間畫出版心外之空白處(切口、釘口、天頭、地角)書寫,引線不可交叉。
② 凡改正的字、符要書寫清楚、端正。校改外文時除原稿上指定的文體外,一律用印刷體書寫。
③ 校對應根據校次分別採用紅、藍、綠3種不同色筆(墨水筆或圓珠筆)書寫和畫改。
④ 著譯者、編輯改動校樣時所用筆的顏色要與校對人員已使用過的顏色加以區別,但不可用鉛筆。

發佈了11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