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爲什麼馬雲馬化騰創業那麼容易成功 自己卻需要煎熬數年

 

 

感謝ydj9931的提供 | 

11月23日下午消息,久未公開路面的天使投資人雷軍今日出現在創業家年會現場,就互聯網創業應該如何講故事和現場觀衆進行交流。他在現場笑稱,由於天使投資人承擔着巨大風險,因此在整個資本鏈條裏最黑。

今日雷軍演講的主題是《互聯網創業》。從另外一個會場匆匆趕到現場的他似乎有點勞累,但是看上去心情不錯。與UCweb宣傳期頻繁曝光相反,近期雷軍頗爲低調,在年會現場他也婉拒了現場媒體的採訪要求,笑稱低調一點不好麼。

不過雷軍依然保持着演講臺上的激情。他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爲什麼馬雲馬化騰創業那麼容易成功,而自己苦哈哈的帶着一幫兄弟,上市都花了八年。而他總結的結論是,除了苦練內功,更重要的因素是找到重大產業開始的那一個機遇點。

在演講現場,雷軍笑把風險投資比喻成高利貸,並笑稱天使投資人可能是資本鏈條裏最黑的一段。他對此的解釋是天使投資人承擔着巨大的風險,而舉出此類比喻的目的,是希望創業者在融資時能夠認真的瞭解不同投資人對於回報的預期。

曾經有過煤炭行業的人拉雷軍投資入夥,雷軍並沒有答應,原因是他並不懂。雷軍總結自己做天使投資人的特點是:苦練了內功的人找到他,然後一起研究方案,然後雷軍掏錢註冊,然後再開始運作。

我覺得只要能把故事給我說明白,就可以從我口袋裏面拿到錢。如果我看不懂的事情,我絕對不會去做。如果創業的故事都不能說服自己,創業者就沒有可能說服投資人。雷軍說。

以下爲雷軍演講節選:

創業成功需要靠運氣

雷軍:我覺得創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兩年前我從金山退休後,一直在想有沒有更快、更好的創業模式,不至於受那麼多的煎熬?我在想爲什麼別人可以騙錢,我爲什麼不能騙錢?所以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互聯網如何講故事。

2年多前我開始投資,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裏,我投資了幾家小企業,他們完成了2至5次以上的融資,最少拿到了1.5億美金。可是我在想,軟銀賽富羊東他們等都是絕頂聰明的人,難道講個故事他們就把錢給你了?絕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是對的,有什麼本事可以把錢從資本家的口袋裏面掏出來?

所以第一點我要講的是成功之道。前一階段我看了一本書叫做《異類》,研究了知名的音樂家、鋼琴家、運動明星、包括娛樂明星,有一個基本條件是先在家苦練1萬小時。1萬個小時是什麼概念?每年練3個小時連續練10年,這是成功最基本的要素。

我練習了何止1萬個小時?我算過的數據是6萬個小時,但是我一直在問我,我爲什麼不成功?別人練1萬個小時就可以了,我爲什麼練了6萬個小時不成功?

《異類》裏面有個例子很生動的說明了這一點。比爾蓋茨是1955年出生的,史帝芬喬治是1955年出生的,Google的老闆是1955年出生的,Oracle的老闆也是1955年出生的,結論是什麼呢?在美國的IT界,如果你是1954年出生的,你太老了,如果你是56年出生的你太小了,只有55年出生最合適。爲什麼?因爲這批人大學畢業1、2年以後,全球的PC工業開始了。

這個小例子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成功80%以上靠運氣,所以各位不成功,不要怪自己,其實是運氣不好。

另外一點事成功的方法論問題。我思考這個問題時,一直在想以前我創業一波三折歷經磨難,像苦難的中華民族一樣,真的有必要嗎?爲什麼張朝陽創業成功很容易、馬雲創業成功很容易,爲什麼我雷軍創業這麼累呢?而且幾千個兄弟跟着我幹,搞得苦哈哈的,爲什麼?

我想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像去年11月大家跑到股市上隨便買支股票,今年不賺5倍是你運氣太差,就像你今年2月份買房子,到現在不賺5倍、10倍是你眼光實在太差。你只要知道這個關鍵的選擇點就夠了。

所以成功的真正要素是什麼?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所以我在想,今天沒有辦法把握運氣的時候,如何把握這些機遇,如何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而什麼又是對的事情呢?

在正確的階段做正確的事情

回顧過去的互聯網,如果你知道會這麼發展,我相信你會等於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的總和。很簡單,關鍵是誰能洞察未來。未來真的有那麼難洞察嗎?這是我自己一再思考的問題。

5年前我出售了創辦的卓越,那時對我是一個很艱難的時候,因爲賣掉自己創辦的企業,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我在想一個問題,未來是什麼?我想了大概半年時間,我認爲互聯網這趟歷史的車,對於我來說,我錯過了太多的機會,我想把握未來的方向,我就選擇了移動互聯網。

我認爲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一定比互聯網的機會大。我是認認真真想透了以後,找了家小公司談,問能不能接受我的想法,他說不能。我找第二家,給了200萬。2、3年前我又投了UCWEB,這使得我把握了整個移動互聯網的脈搏。

2年前我卓越網的老同事說想創業,當時有一家公司是賣襯衣的公司叫做PPG,我們幾個人坐在一起,我跟他們仔細分析了PPG,我認爲對於我們來說,1年之內我們可以成爲這個領域的老大。然後我們就創辦了一家公司,叫做凡客誠品。

今年凡客兩週年的時候,我給大家寫了一個祝詞,那個祝詞很簡單,我說日本有優衣庫,西班牙有ZARA。凡客會顛覆現在的成衣業,優衣庫在日本最先發起了這個革命,就是100元的成本賣250元,很短的時間,就顛覆了整個日本的服務業,優衣庫的老闆成爲了日本的首富。所以成功最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這個點。

就因爲凡客有機會成爲中國的主導者和領導者,所以投資者會打破頭來投資。在我們創辦剛開始,IDG和聯創投了200萬美金。在2個月之後軟銀賽富投了900萬美金,幾個月之後啓明投了幾千萬的美金。

我自己是做技術出身,寫了10年程序,我不認爲我是一個做Marketing和講故事的高手,甚至我很長的時間都覺得這是我巨大的劣勢,怎麼看別人融資那麼容易,我怎麼搞個事情那麼難。上市花了8年的時間,上了5次纔可以上成。別人很簡單的事情,怎麼到了我這裏這麼倒黴呢?其實我後來發現非常簡單,

這個簡單是相對於很艱難而言,最關鍵是你能不能真的把這個事找到,你自己是不是在家練過1萬個小時。如果有了這兩點的基礎,成功就比較容易了。所以,這個故事的最最核心的是,你這些事情做的人有多少,爲什麼是這個階段做這件事情。

創業者要說明如何讓VC得到實惠

我跟25家VC做過生意,其實這些投資者每天都很焦慮,風險投資家不是他們自己有錢,他們管的是別人的錢。那個真正的有錢人給他們很多的錢,逼着他們找好項目。他們把錢投出去,纔可以賺到管理費,這個是有多大的壓力?

所以關鍵的問題是,創業者需要說明白怎麼讓風險投資掙到實惠,怎麼讓他信任你。把這個說明白,融資就變得簡單了。

我就是抱着這樣的思路做了UCWEB、凡客、拉卡啦等公司,差不多完成25次以上的融資。這個時間點我已經有5、6個項目在做下一輪的融資。我覺得把這些訣竅掌握了,成功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互聯網創業是拿出資金換時間,你拿到這麼多錢,你就比同行少花時間,你的速度纔會快。這裏面的關鍵點是順勢而爲,在正確的時間幹正確的事情,同時能夠把整個推進的腳步想得比較透徹,你就可以拿到錢。

我相信投資者是非常聰明的,他們有看走眼的時候,但是如果你不跟他說清楚的話,你是不可能空手套白狼。我跟不少的創業家說,千萬別相信媒體上所說的融資。據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我覺得最少應該是80%,要麼是數字問題,要麼是假的成分居多。而且號稱5分鐘能融到錢的我還沒有見過。

我最近做天使投資人,我投資的特點是,練了1萬個小時或者是幾萬個小時的人來找我,我們一起研究方案,然後我掏錢註冊,然後再開幹。我覺得你要能把故事給我說明白了,你就可以從我口袋裏面拿到錢,如果我看不懂的事,我絕對不幹。如果創業的故事你不能說服自己,你就沒有可能說服投資人。

那麼,怎麼說服自己呢?就做沙灘演練,你具備什麼條件、你每一步怎麼走、你怎麼切入、怎麼壯大、怎麼過門檻,如果把這些講明白了,而且你的的確確練過基本功,覺得你融到資的可能性非常大。

創業者需要了解投資人對於回報的預期

但是融資的前提是項目變得優秀。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風險投資就是高利貸,在整個的資本鏈條裏面,最黑的是天使投資人。我說黑不是因爲我們真的黑心,因爲天使投資人所承擔的風險最高,投下去幾千萬人民幣,不是拿錢往水裏扔嗎?

所以創業者需要了解不同投資人對於回報的預期。如果各位找A輪的投資者,一定要明白在未來可預見的5到7年這個是怎麼安排的。如果可以把這個賬算清楚,又練過幾萬個小時,讓他相信你這個故事,你就成功了,說起來其實就這麼簡單。

大家如果問我今天還有什麼事情可幹,我覺得是很多的。比如說拿我最擅長的電子商務來說,這是一個過渡性的行業。什麼叫做電子商務?就是利用互聯網做生意,這是潮流的必然。

那個企業不做生意?哪個企業不用互聯網?既然電子商務是整個發展的必然,那麼今天你做,就會比傳統的產業有優勢。有人問我再搞個網上賣服裝跟凡客競爭,我說沒有關係,英國的電子商務佔整個零售總額的20%,賣衣服的公司最少有30家,就跟傳統產業有多個品牌一樣。

整個服裝業有很多種的模式和很多種的機會,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可以想想電子商務有多少機會,想想移動互聯網有多少的機會。哪怕今天興起的、哪怕今天比較成熟的互聯網的行業主戰場,也會有很多的機會。包括這一段時間比較熱的電子書,也會有很多的機會,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快,最關鍵的是能不能找到懸在萬仞之上的磐石,有沒有踢一腳的雄心和勇氣。

我總結一下我認爲成功的三個因素是什麼呢?第一個因素是1萬小時的練習,第二個因素是找到重大產業機會開始的那一點,就是勢。再加上一點點的運氣,就會成功。用更簡單的話說,創業最最重要的是找到在正確的時間點做正確事情的這兩個關鍵因素上。如果把握了成功會相對容易。

發佈了2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