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printf使用

一、printf常用說明

printf的格式控制的完整格式:

%  -  0  m.n  lh  格式字符

下面對組成格式說明的各項加以說明:

①%:表示格式說明的起始符號,不可缺少。

②-:有-表示左對齊輸出,如省略表示右對齊輸出。

③0:有0表示指定空位填0,如省略表示指定空位不填。

④m.nm指域寬,即對應的輸出項在輸出設備上所佔的字符數。N指精度。用於說明輸出的實型數的小數位數。爲指定n時,隱含的精度爲n=6位。

⑤lh:l對整型指long型,對實型指double型。h用於將整型的格式字符修正爲short型。

----------------------------------

格式字符

格式字符用以指定輸出項的數據類型和輸出格式。

 ①d格式:用來輸出十進制整數。有以下幾種用法:

%d:按整型數據的實際長度輸出。

%mdm爲指定的輸出字段的寬度。如果數據的位數小於m,則左端補以空格,若大於m,則按實際位數輸出。

%ld:輸出長整型數據。

②o格式:以無符號八進制形式輸出整數。對長整型可以用"%lo"格式輸出。同樣也可以指定字段寬度用“%mo”格式輸出。

例:

   main()

   { int a = -1;

     printf("%d, %o", a, a);

   }

  運行結果:-1,177777

  程序解析:-1在內存單元中(以補碼形式存放)爲(1111111111111111)2,轉換爲八進制數爲(177777)8

③x格式:以無符號十六進制形式輸出整數。對長整型可以用"%lx"格式輸出。同樣也可以指定字段寬度用"%mx"格式輸出。

④u格式:以無符號十進制形式輸出整數。對長整型可以用"%lu"格式輸出。同樣也可以指定字段寬度用“%mu”格式輸出。

⑤c格式:輸出一個字符。

⑥s格式:用來輸出一個串。有幾中用法

%s:例如:printf("%s", "CHINA")輸出"CHINA"字符串(不包括雙引號)。

%ms:輸出的字符串佔m列,如字符串本身長度大於m,則突破獲m的限制,將字符串全部輸出。若串長小於m,則左補空格。

%-ms:如果串長小於m,則在m列範圍內,字符串向左靠,右補空格。

%m.ns:輸出佔m列,但只取字符串中左端n個字符。這n個字符輸出在m列的右側,左補空格。

%-m.ns:其中mn含義同上,n個字符輸出在m列範圍的左側,右補空格。如果n>m,則自動取n值,即保證n個字符正常輸出。

⑦f格式:用來輸出實數(包括單、雙精度),以小數形式輸出。有以下幾種用法:

%f:不指定寬度,整數部分全部輸出並輸出6位小數。

%m.nf:輸出共佔m列,其中有n位小數,如數值寬度小於m左端補空格。 

%-m.nf:輸出共佔n列,其中有n位小數,如數值寬度小於m右端補空格。

⑧e格式:以指數形式輸出實數。可用以下形式:

%e:數字部分(又稱尾數)輸出6位小數,指數部分佔5位或4位。

%m.ne%-m.nemn”-”字符含義與前相同。此處n指數據的數字部分的小數位數,m表示整個輸出數據所佔的寬度。

⑨g格式:自動選f格式或e格式中較短的一種輸出,且不輸出無意義的零。

----------------------------------

關於printf函數的進一步說明:

如果想輸出字符"%",則應該在格式控制字符串中用連續兩個%表示,如:

printf("%f%%", 1.0/3);

輸出0.333333%

----------------------------------

對於單精度數,使用%f格式符輸出時,僅前7位是有效數字,小數6位.

對於雙精度數,使用%lf格式符輸出時,前16位是有效數字,小數6位.

由高手指點

對於m.n的格式還可以用如下方法表示(例)

char ch[20];

printf("%*.*s\n",m,n,ch);

前邊的*定義的是總的寬度,後邊的定義的是輸出的個數。分別對應外面的參數m。我想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在語句之外對參數mn賦值,從而控制輸出格式。

二、printf在單片機中的應用

有時候在C51中直接使用printf比自己編個串口發送字符串的函數方便,但有幾個問題要注意的。

51單片機中往串口發送數據如下代碼,也可以用sprintf()函數:

TI=1;

    printf("love\n");  //這樣可以換行 

   //while(!TI);

TI=0;

 

1. 使用printf之前要先包含stdio.h這個頭文件

       #include 

具體stdio.h包含的函數見下面網址

http://www.keil.com/support/man/docs/c51/c51_stdio_h.htm 

2.

   ES0=0;                       //禁止串口中斷

   SFRPAGE_SAVE = SFRPAGE;  //c8051f120特殊功能寄存器分頁

   SFRPAGE = UART0_PAGE;

   TI0=1;

   printf ("\n\nTest complete.");

   TI0=0;                        //可以省略

   SFRPAGE = SFRPAGE_SAVE;               

   ES0=1;                       //打開串口中斷

 

printf函數是調用putchar函數,從串口發送字符串的,可以從keil反彙編看出這一點。在C51程序中printf的位置設一個斷點,運行到斷點處後,再一步步執行程序,可以看出,跳轉到PRINTF執行。

 

 

 

PRINTF有很長一大段彙編,一步步執行。

 

 

 

運行到PUTCHAR處,這個就是串口發送字符串的函數。

 

 

 

可以看到有這麼一句“C:0521    JNB TI0,C:0521”

第一次運行到這的時候,如果前面沒有TI0=1,那麼程序指針PC就一直在這條語句上判斷,也就死在這裏等待。

所以要使用printf,開頭必須要先置TI0(傳統51TI)1。那麼發送了第一個字節後,發送中斷標誌位TI0自動置1,再回到“C:0521    JNB 

TI0,C:0521”,接着發送第二個字節。

 

 

 

因爲TI0爲中斷標誌位,但如果程序使用了UAR0中斷,那麼在printf函數執行過程中就會不斷調用中斷函數(UART0_Interrupt),所以每次使用printf之前要先禁止串口中斷(ES0=0)

 

3. 由上面可以看到使用printf非常麻煩,其實可以用sprintf代替printf,只要在前面先定義一個存放字符串的數組。

……

unsigned char PrintChar[15]

……

SFRPAGE_SAVE = SFRPAGE;   //C8051F120特殊功能寄存器分頁

SFRPAGE = UART0_PAGE;      //傳統51單片機沒有SFR分頁

sprintf (PrintChar,"\nTest complete.");

send_string_com(s, 15);

SFRPAGE = SFRPAGE_SAVE;

 

 

上面總結得都是經驗教訓啊,在這個小小的bug上浪費了幾天,記錄下來,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4.  當使用printf循環打印時要注意,下面程序是有問題的

   pchar = XRAM_START;

   for (i = 0; i < RAM_SIZE; i++)

 {

         *pchar= 0;

         ES0=0;

         TI0=1;    

         printf("writing 0x%04x:%u\n",(unsigned)pchar,(unsigned) *pchar);

         ES0=1;

         pchar++;

}

sprintf(PrintChar,"Test complete.\n");

send_string_com(PrintChar,15);

 

串口調試助手接收如下,可以看到第二次打印“write”時少了“w”。用sprintf打印“Test”少了“T”

 

 

 

        可以重新看一下PUTCHAR處。

 

 

 

第一次發送字符的時候,由於TI0=1,所以在C:0x05B6的位置不會死等,執行C:0x05B9的時候TI0=0,接着A寄存器的值通過SBUF0發送。由於串口發送的速率是很慢的(波特率才19200kBPS),所以,等在執行一遍上面的代碼,回到C:0x05B6的時候,TI0還是爲0,在C:0x05B6處等TI0變爲1。當串口發送完了之後,發送中斷標誌位TI0才被硬件置1。此時PC機上的串口調試助手才顯示剛發送的字符。

當發送最後一個字符時,C:0x05BB,把寄存在A的最後字符的ASCII代碼複製給SUBF0後,並沒有等待TI0變爲1的指令,而是佔用了下次for循環發送首字母的C:0x05B6,導致下次for循環首字母沒有發送出去。正確的辦法是把TI0=1挪到for循環之後。

“Test”中的“T”沒接收到也是同樣的問題,最後一次發送的字符,沒有等待TI0硬件置位的過程,造成發送的字符丟失。

正確的代碼如下:

   pchar = XRAM_START;

   TI0=1;

   for (i = 0; i < RAM_SIZE; i++)

    {

      *pchar= 0; 

       ES0=0;

       printf("writing 0x%04x:%u\n",(unsigned)pchar,(unsigned) *pchar);

       ES0=1;

       pchar++;

    }

    while(TI0==0){};

    TI0=0;

   sprintf(PrintChar,"Test complete.\n");

   send_string_com(PrintChar,15);

 

正確的輸出如下:

 

 

 

 

 

     串口的printf實現

 

    最近想搞一下SD卡,很久以前看過SD卡的規範以及相關的程序,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親自去做,趁這幾天沒有上考研輔導課,就學習一下。但其中涉及到到串口的格式化數據傳輸問題,簡單說就是相當於C語言中的printf()函數,只不過輸出數據的不是屏幕,而是串口,於是上網找了一下資料,寫一些心得。相關SD卡的只好待日後有時間、有心情再學習了。

    WinAVR庫中的printf()是可以直接傳輸數據到串口上的,但之前需要初始化很多東西。下面是avr-lib中的一個例子:

#include <stdio.h>    

static int uart_putchar(char c, FILE *stream);    

static FILE mystdout = FDEV_SETUP_STREAM(uart_putchar, NULL,                                              _FDEV_SETUP_WRITE);    

static int uart_putchar(char c, FILE *stream)    

{      

if (c == ''\n'')        

uart_putchar(''\r'', stream);     

loop_until_bit_is_set(UCSRA, UDRE);      

UDR = c;      

return 0;    

}    

int main(void)    

{      

init_uart();      

stdout = &mystdout;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使用printf()之前的初始化比較麻煩,也不方便使用,而且編譯出來的代碼量也不少。因爲這是標準庫函數,要考慮到很多情況,其複雜的處理就不難理解了。所以在實際中可以按我們自己的需要來現實相同效果的printf,即相對簡單一點,又不失實用性。

    首先介紹可變參數函數。在文件中,定義了幾個與可變參數相關的宏。——每個C編譯器都支持這個頭文件的,所以不用擔心此文件的合法性。這些宏如下:

    typedef char* va_list;

    void va_start ( va_list ap, prev_param );

     type va_arg ( va_list ap, type ); 

     void va_end ( va_list ap );

             

    其中,va_list 是一個字符指針,可以理解爲指向當前參數的一個指針,取參必須通過這個指針進行。使用這些宏的步驟是如下。

    1、在調用參數表之前,應該定義一個 va_list 類型的變量,以供後用,程序中這個變量名爲ap

    2、對 ap 進行初始化,讓它指向可變參數表裏面的第一個參數,這是通過 va_start 來實現的,第一個參數是 ap 本身,第二個參數是在變參表前面緊挨着的一個變量;

    3、 然後是獲取參數,調用 va_arg,它的第一個參數是 ap,第二個參數是要獲取的參數的指定類型,然後返回這個指定類型的值,並且把 ap 的位置指向變參表的下一個變量位置;

    4、獲取所有的參數之後,我們有必要將這個 ap 指針關掉,以免發生危險,方法是調用 va_end,他是輸入的參數 ap 置爲 NULL

    再來看一下具體的函數。爲了避免與標準庫發生衝突,將我們要實現的這個函數改名爲myprintf,當然可以改爲別的名稱。這裏保留函數的全部,包括當初的註釋。

            /*

            * 說明:\r \n運行正常

            * 爲了避免衝突,改了一下名稱

            * 大約是半K字節左右

            */

            //#define USERHEX   // not use this macro

            static void myprintf(const char* fmt,...)

            {

                const char* s;

                int d;

                char buf[16];

                va_list ap;

                va_start(ap,fmt);   // ap指向fmt(即可變參數的第一個?下一個?)

                while (*fmt)

                {

                    if (*fmt != ''%'')

                    {

                        put_char(*fmt++);   // 正常發送

                        continue;   

                    }

                    switch (*++fmt) // next of %

                    {

                    case ''s'':

                        s = va_arg(ap,const char*); // ap指向者轉成char*型,並返回之

                        for (; *s; s++)

                            put_char(*s);

                        break;

                    case ''x'':

                        d = va_arg(ap,int);// ap指向者轉成int型,並返回之

                        itoa(d,buf,16);   // 將整型d16進制轉到buf

                        // 下面的做法還不如直接用庫函數簡單、代碼量少!

                        #ifdef USERHEX

                        while (d)

                        {

                            const uint8 table[] = "0123456789ABCDEF";

                            uint8 i = 0;

                            buf[i++] = table[d & 0x0f];

                            d >>= 4;

                        }

                        #endif

             

                        for (s = buf; *s; s++)

                            put_char(*s);

                        break;

                    case ''d'':

                        d = va_arg(ap,int);

                        itoa(d,buf,10);  // 將整型d10進制轉到buf

                        for (s = buf; *s; s++)

                            put_char(*s);

                        break;

                    default:

                        put_char(*fmt);

                        break;

                    }

                    fmt++;

                }

                va_end(ap);

            }

             

    思路很簡單,先是用前面介紹的方法對可變參數進行處理,while循環是本函數的主體,主要對myprintf函數中的字符串進行解析,進行%之前的正常發送,當發現有%時,則對其一下位進行處理,此處分別處理了三種情況:即%s%d%x,分別代表以字符串、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發送。其處理過程也簡單,就是將與%對應的那一個變量轉換爲字符串——將十進制或十六進制數據都看成字符串,所以用到了itoa庫函數,它的意思是將int類型轉換成array,即字符串類型。它有三個參數,分別是要轉換的數據、轉換後數據存放的地方和以多少進制轉換。在處理十六進制時,用了自己寫的轉換代碼。測試結果發現,它還沒有庫函數那麼方便、簡潔,所以就不用了。大家可以自己試一下。

     其實怎麼樣也要用到串口發送的函數的。該函數如下:

     // 發送,出於某些原因,沒有使用中斷

     static void put_char(uint8 data)

     {

           if (data == ''\r'')

              put_char(0x09);

           while ( !(UCSRA & (1<  // 不爲空,等之

                    ;

            UDR = data;

         }

    它處理了’\r’的情況,實際測試中發現,它會自動處理’\n’,但不會處理’\r’,原因還沒有知道。由於測試通過了,也就不管它了。

            測試代碼如下:

            int main(void)

            {

                usart_init_std();   // 初始化串口

                uint8 i = 100;

                uint8* s = "Word!";

                myprintf("\n\rHello %s\n\r0x%x = %d\n",s,i,i);

                return 0;

            }

             

            結果如下圖:

 

            與代碼對比一下,可知它實現了我們所需要的功能——簡單的功能。

    其實只要理解了如何處理可變參數這就行了,其它的不是問題。本文參考了網上的文章,此處沒有寫明,如果不小心看到這篇文章與某文章大約一致,不要驚訝,在此聲明一下。文後附本次完整工程。其它操作等方面,不一一說明。

  

發佈了1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0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