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萊特幣LTC會被叫辣條?

“比特金、萊特銀”,這句宣傳口號在行業廣爲人知。當初被嘲諷“只改動了比特幣一些技術參數”的萊特幣(LTC,辣條),卻一度位居市值其次的位置,兩番大牛市熊市過後,如今也依然排名前五,被投資人親切稱爲“辣條”。
今天,滿幣研究院就帶大家聊一聊“辣條”。

一 萊特幣的誕生

2011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在Google工作的程序猿李啓威從一篇描述“絲綢之路”的報道中知道了比特幣。閱讀完比特幣白皮書過後,他被比特幣及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深深地吸引。
於是,他買了一枚比特幣並且用普通電腦進行挖礦,一邊挖礦一邊思考怎樣創造出更好的數字貨幣體系。
萊特幣LTC,辣條創始人李啓威
▲ 李啓威
那時候,市場上已有很多複製比特幣的山寨幣。李啓威複製了山寨幣Tenebrix的源代碼,調整了一些技術參數後,創造了山寨幣Fairbix。由於預挖礦受到社區的聲討及其客戶端Bug,這個幣草草收場,以失敗告終。
失敗後,李啓威立刻開始了再次發幣。
這次他複製的是比特幣的源代碼,並調整了一些技術參數,取名“Litecoin(LTC,萊特幣)”。

二 萊特幣和比特幣的差別

既然萊特幣是複製了比特幣的源代碼,並調整了一些技術參數,那和比特幣相比,萊特幣有什麼區別呢?
實際上,兩者的差別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算法不同。雖說都採用了PoW共識機制,但萊特幣採用的是Script算法,而不是比特幣的SHA-256算法。因此,在很早以前普通電腦還能挖礦的年代(ASIC礦機誕生之前),普通電腦更容易挖萊特幣。
其次,速度更快。比特幣網絡大約每10分鐘出一個塊,萊特幣的出塊時間約2.5分鐘,出塊速度是比特幣的4倍左右。因此,萊特幣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小額即時支付的需求。
最後,總量更大。比特幣的總量約2100萬枚,萊特幣的總量約8400萬枚,是比特幣的4倍。
萊特幣和比特幣相似,最開始的挖礦獎勵也是50枚,每4年左右時間減半(每84萬個區塊減半),下一次減半大概在些年的8月份。

三 小結

萊特幣LTC,辣條
從2011年開始,便有很多幣種複製源代碼、仿冒比特幣,在2017年的“分叉大潮”中,更是有大量的團隊硬分叉比特幣,創造出新的“比特幣”(比如:超級比特幣、比特幣鑽石等等)。
因爲什麼原因那麼多仿冒、分叉比特幣的幣種,都“泯然衆人”,很多甚至直接歸零,而萊特幣(LTC,辣條)卻能立於不敗之地、順風順水呢?萊特幣最大的價值是什麼?歡迎到留言區留言。

發佈了1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78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