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杂汤:业务和需求(2)

在企业信息化上,我一直有一个狭隘的观点是:让程序员到对应的岗位上待一段时间,动手做一做,真正体验一下.

我这一观点时常被无数人鄙夷.他们总是找出无数的观点来说明我的错误和不对,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在企业信息化这个路上成功过!

所以,在他们鄙夷我的时候,我就只能笑!笑而不语!


为啥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因为在企业信息化这条路上,最大的熵不是各种Bug,而是流程的调整和业务的优化!是各种无意义的讨论中产生的不完全理解! 今天往东走30km,明天觉得不对又往西走20km... ... 最后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就算是找到一个优秀的人员去理解和采集业务回来,然后做成文档,转述给开发人员,你能保证他们到底理解和明白了多少?真的理解吗?误差有多大?

你的开发团队有多少人?这里存在多大的误差?你心中有一个粗略的概念吗?


企业信息化,说是空中建楼阁是丝毫没有错误的.在没有建立起来,你要搭建的信息化完全是存在于你的想象中.

人类的意识,思考方式全是参照于现实中的方圆和各种棱角.而信息化是一个看不到边边框框的东西.就算是能通过电脑来浏览,它也是一个平面的,难以触及的东西,在大脑中对它进行初步定义的时候是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参照物!


对于it专业人士来说,由于经验(关于这个经验,我们在后面要单独来谈),他或许可以在脑海中空间几何然后构想出一个东西.但是我们不可能把这个东西掏出来塞给企业的各个岗位人员和相关的开发人员,也更加不可能岗位人员和你共鸣出一个东西来!


于是只能口述,只能作出一个个各种原型给各个环节进行阅览和审核! 

有人说:哦,就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不停的点头.做出来再那过去对方一看:我要的不是这个东西!不是这样.

这种情况十有八九!


从流程学上来讲,环节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多.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因此当业务被转化成需求,再传递给开发人员的时候,你能保证原本是圆的东西不会变成方的?要明白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都有差异的.

只有在天朝的教育体系中才会出现一片课文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让开发人员接近岗位能起到两个最基本的作用:

  1. 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变异和误差!同时也能纠正
  2. 加强开发人员和实际岗位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要小看这个沟通和交流)
这两点其实就够了!

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是:10个人站成一纵列,由第一个人说一句超过20个字的话,告诉后面的人,你去对比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的话看看到底有多少内容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异!

你可以理解成一条信息在10个环节中传递产生了变异!
但是同样10条信息在3个环节(岗位人员,需求人员,开发人员)中传递的过程中,信息的变异一样增大了3倍,岗位数为N时,那么变异的内容同样增加了N倍!

这就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一次又一次重演的情况,也是其中的风险!


我知道很多人会找出各种理由和条条框框来论证我的提法行不通!因为他们早就被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想狭隘了!而不是建设性的反过来思考:我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去尝试!

要知道,我希望你对于我的否定一样等同于你对于过去的否定,你是否能真正站在一个平衡点来看呢?


发布了28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 · 访问量 38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