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看書評以及翻譯有感

       今日閒來逛豆瓣,找着本計算機的譯著(名字省略),自然而然地看起了下面的書評——看書評、時評、留言什麼的很有樂趣,在網上跟人鬥嘴還曾用於磨練我的這個脾氣大笑

       當自己看到  翻譯爛到極致 這樣的書評時,好奇心起,就點了進去。

       和很多痛批書翻譯垃圾卻不舉例的書評不同,本書一口氣舉了好幾個例,先請看原文:


  是我遇到過的翻譯最爛的一本書,在譯者的“妙語連珠”裏折騰了半個鐘頭就再也沒興趣了。略舉幾例如下: 
   
  P.6 任然 -> 仍然 
  P.21 輸入鍵(爲什麼不像後面那樣有個“的”?),輸入的值,輸出的鍵…… 
  P. 27 “計數器”(Counter),譯文附原文;"Context Object"(上下文對象),原文附譯文,而且之後每次出現"Context Object"都會跟着"(上下文對象)"。 
  P.36 Ruby語言;P.38 Python(爲什麼不是“Python語言”?) 
  P.41 連接到Hadoop C++庫(連接 -> 鏈接) 
  P.42 Makerfile (多了個'r',Makefile) 
  P.69 網絡拓撲與Hadoop,最後一行排版錯誤,不該換行的地方換行;“彼此的近鄰”非常拗口(原文就是簡單的"close") 

       可是,當我認真看了下這幾個例子:

       第一條,打字錯誤,與翻譯無關;

       第二條,好吧,之前我還以爲是說,輸入值翻譯成了輸入鍵,原來是在批評前後不保持一致,少了個原文裏的"of",這位看書太仔細了,連 ”的“少了都能找出來驚恐

       第三條,編輯細心問題,一般是譯文後加括號原文,這裏出了毛病,不是翻譯問題,最起碼,計數器和上下文對象都沒錯吧;

       第四條,這條我真鬱悶了,難不成在這裏Python會被人理解成是條蟒蛇吐舌頭?不管原文中Python有沒有跟language,或譯文中Ruby有沒有加”語言“,這裏省去”語言“兩字根本沒有任何影響,何況,Ruby是在36頁,python是在38頁驚恐,隔這麼遠,專門找Ruby語言這個例子出來的吧?

       第五條,專業術語問題,但是,一般讀者閱讀時,這種錯誤會發現嗎?連接和鏈接的區別,好認真的讀者啊!!!羨慕

       第六條,又是編輯問題,但是,這可是英文啊,跟翻譯沒關係吧?跟譯者的細心可能有關。

       第七條,排版問題也在罵翻譯的原因之中,我替本書的譯者默哀,順便編輯也默哀下睡覺。至於那個拗口的翻譯,謝天謝地,不討論這個到底拗口不拗口(難不成要寫在“彼鄰”,估計又看不懂了大笑),最起碼,他總算找了個翻譯毛病的例子。

       翻譯嘛,主要就是譯錯,和拗口兩點。當然,直譯和意譯也是有區別的。

       原文譯文我都沒看過,也許這個放到譯文裏會很拗口。可看看他的理由,還不如不找呢微笑,close是很簡單,但是爲了讓譯文讀起來通順,符合中文表達習慣,譯者加上一些不影響正確含義的詞是很正常的嘛。

       比如,我看的一些英文文章中,作者思路跳來跳去的,卻看不到表示轉折的詞,比如BUT什麼的。如果原文照譯,不加修飾的話,我個人感覺,讀起來會怪怪的。還有像英文裏的it\this,翻譯時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給繞進去可憐。(咦?爲什麼沒有QQ表情中那個暈的表情呢?疑問

       看完這七條(他還用了省略號),我首先佩服該讀者的細心程度,想把這幾條毛病挑出來,不拿着原文,對着譯文一字一句看過去,幾乎不可能做到吧???尤其是第二、三、四條,可能還有第五條,試問正常閱讀的話,哪個會因爲這幾點影響到閱讀,進而標註出來?

       所以,我個人認爲,這位讀者已經脫離了讀者的範圍,上升到挑刺了。最起碼我沒從他舉出的例子中,看出支持他標題所說的 翻譯爛到極致 的理由。

       倒是另一書評中有舉個例子,真是譯者翻譯錯了,可也不至於說譯者是門外漢。因爲翻譯的畢竟是一本好歹十萬字記的教材,同時還是非母語的另一門自然語言寫的書。自然語言的特點,這些在豆瓣高來高去的高人們應該知道,二義性!將之作爲母語的人尚且會有理解錯的,何況是啞巴英語了幾十年的中國人呢!!!

       我第一次看這個例子時,就想成和譯者一樣了,因爲英語的那些which\that\what從句還是很複雜的,尤其是造了一長句的時候。

       我也不說什麼,有本事你們也翻譯,這種屬於把中立派也扯進來虐自己、無比愚蠢、偏偏被人使用了無數次的方法。

       我只是自己也在試着翻譯,雖然是義務翻譯,看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以及比較出格的評論,就說兩句,給自己壯壯膽。

       畢竟,我英語水平絕對不會比那些譯者高,計算機水平更不能望其項背,別人是在這個領域浸淫了多少年的教授,起碼也是五年以上的研究生,我就一本科大四、成績一團糟、擔心找工作問題的計算機學生。哪怕是在義務翻譯,真翻譯還好,我可不認爲他們會嘴下留情尷尬。雖說他們不一定會看到我翻譯的內容。

       上面說完,其實我挺喜歡逛豆瓣的微笑,一來是逛逛豆瓣的小組,雖然技術類小組相對比較冷清,但最近公開課是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二來,則是豆瓣讀書,去圖書館借書前或去購書之前,先到豆瓣上逛一逛,看看大家的推薦或對某書的評價如何。 基本關注的就是計算機領域的書籍,偶爾才搜索別的領域的書籍。

       在豆瓣上逛了一段時間後,大致體會就是:

       國內寫的上了9.0的書寥寥無幾,記得的只有王爽的彙編語言上了9分。當然,國內計算機相對國外確實有所差距,教育質量也相差甚遠,這一點必須承認,同時也看出,豆瓣上高手如雲啊。

       另一點就是,譯著(只限於計算機領域)幾乎沒有不IT的,拿我手上的書來舉例吧,專門去查了下,《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有被評恐怖的翻譯)、《編譯原理》(翻譯很差)等等被直接批翻譯的,其它的從來都是推薦直接看英文原版的,譯著都被評爲經典的,印象中只見到過哥德爾、巴赫和誰的GEB了。可見,豆瓣上英語高手無處不在,看起英文原著毫無壓力。奮鬥

       我也曾對一些翻譯表示不滿抓狂,可讓我看英文原版的話呢驚恐,想到那些影印版的厚度或字體,就打退堂鼓了尷尬,眼花啊。哪怕是譯著讀多了,漸漸地,我也發現除了翻譯,原著也經常會有讓人迷糊的地方,可能是英文和中文的一些習慣不同導致的。

       翻譯本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尤其是我開始嘗試翻譯一些英文文章後,感覺更是深刻。

       我最初翻譯的是歐拉計劃的題目,看了下我的郵箱,已經翻譯了151-273和176,151之前也翻譯了幾題,在這一百來題的翻譯過程中,就經常有被繞暈的感覺,英語的語法結構可以寫個很囉嗦的句子,即使這種句子是個人都不想看

       現在不在(確實是這個在)翻譯歐拉計劃的題目了,翻譯了100多題,編程才解決了60來題,傷心了,概率、組合數學、計算幾何不停地打擊我。另外在翻譯274時也卡了好久,有那麼幾句總是沒法用中文流暢地表達出來。

       現在除了在本博客中翻譯點別人的文章外,發現自己還可以給公開課做字幕翻譯奮鬥

       翻譯別人的文章有很多困難。首先,雖然經常上網,但是侷限於國內的網站,對那些知名的英文博客幾乎就是一無所知。偶然發現一篇文章的話,還得先查查是否有人已經翻譯過了,避免做無用功。所以,這一條基本是走一步看一步,沒個規律、計劃可言。

       公開課的翻譯則是昨天才開始的,這兩天爲了翻譯機器學習兩個8+5分鐘長的視頻字幕,我花了好多時間啊敲打抓狂。可見自己的翻譯速度確實太慢了。以前,網易開始招公開課翻譯時,自己就想參加,可是要自己製作字幕什麼的,弄完還得提交審查後,才能獲得資格。於是,人一懶就沒試了尷尬

       而Coursera的翻譯是在universalsutitles上進行的,點進字幕編輯的頁面,一般都已經根據英語字幕列好,一條條翻譯完後,再寫上標題和描述就完成了,註冊個帳號就可以翻譯着玩。哪有什麼囉嗦的審覈。

       自己翻譯速度不快,水平也不高,中文寫作水平一般,沒有妙語連珠,再加上術語不熟悉等因素,翻譯下公開課字幕也挺有趣的,每天花少量時間就好了,太多時間可就是浪費了。       

       

發佈了5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