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 Android 開發者的 RxJava 詳解》筆記

這篇文章是看扔物線的《給 Android 開發者的 RxJava 詳解》的筆記,在此僅僅做一個筆記,以便日後查用。

RxJava的優勢

  1. 異步(RxJava本質上是一個實現異步操作的庫)
  2. 簡潔(隨着程序邏輯變得越來越複雜,它依然能夠保持簡潔)

API 介紹和原理簡析

RxJava的觀察者模式

這裏寫圖片描述
RxJava 有四個基本概念:Observable (可觀察者,即被觀察者)、 Observer (觀察者)、 subscribe (訂閱)、事件。Observable 和 Observer 通過 subscribe() 方法實現訂閱關係,從而 Observable 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發出事件來通知 Observer。

與傳統觀察者模式不同, RxJava 的事件回調方法除了普通事件 onNext() (相當於 onClick() / onEvent())之外,還定義了兩個特殊的事件:onCompleted() 和 onError()。

  • onCompleted(): 事件隊列完結。RxJava 不僅把每個事件單獨處理,還會把它們看做一個隊列。RxJava
    規定,當不會再有新的 onNext() 發出時,需要觸發 onCompleted() 方法作爲標誌。

  • onError():事件隊列異常。在事件處理過程中出異常時,onError() 會被觸發,同時隊列自動終止,不允許再有事件發出。

  • 在一個正確運行的事件序列中,onCompleted() 和 onError()有且只有一個,並且是事件序列中的最後一個。需要注意的是,onCompleted() 和 onError()二者也是互斥的,即在隊列中調用了其中一個,就不應該再調用另一個。

基本實現

基於以上的概念, RxJava 的基本實現主要有三點:

1.創建 Observer

Observer 即觀察者,它決定事件觸發的時候將有怎樣的行爲。 RxJava 中的 Observer 接口的實現方式:

Observer<String> observer = new Observe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Log.d(tag, "Item: "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tag, "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Log.d(tag, "Error!");
    }
};

除了 Observer 接口之外,RxJava 還內置了一個實現了 Observer 的抽象類:Subscriber。 Subscriber 對 Observer 接口進行了一些擴展,但他們的基本使用方式是完全一樣的:

Subscriber<String> subscriber = new Subscribe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Log.d(tag, "Item: "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tag, "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Log.d(tag, "Error!");
    }
};

不僅基本使用方式一樣,實質上,在 RxJava 的 subscribe 過程中,Observer 也總是會先被轉換成一個 Subscriber 再使用。所以如果你只想使用基本功能,選擇 Observer 和 Subscriber 是完全一樣的。它們的區別對於使用者來說主要有兩點:

  1. onStart(): 這是 Subscriber 增加的方法。它會在 subscribe 剛開始,而事件還未發送之前被調用,可以用於做一些準備工作,例如數據的清零或重置。這是一個可選方法,默認情況下它的實現爲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對準備工作的線程有要求(例如彈出一個顯示進度的對話框,這必須在主線程執行), onStart() 就不適用了,因爲它總是在 subscribe 所發生的線程被調用,而不能指定線程。要在指定的線程來做準備工作,可以使用 doOnSubscribe() 方法,具體可以在後面的文中看到。
  2. unsubscribe(): 這是 Subscriber 所實現的另一個接口 Subscription 的方法,用於取消訂閱。在這個方法被調用後,Subscriber 將不再接收事件。一般在這個方法調用前,可以使用 isUnsubscribed() 先判斷一下狀態。 unsubscribe() 這個方法很重要,因爲在 subscribe() 之後, Observable 會持有 Subscriber 的引用,這個引用如果不能及時被釋放,將有內存泄露的風險。所以最好保持一個原則:要在不再使用的時候儘快在合適的地方(例如 onPause() onStop() 等方法中)調用 unsubscribe() 來解除引用關係,以避免內存泄露的發生。

2.創建 Observable

Observable 即被觀察者,它決定什麼時候觸發事件以及觸發怎樣的事件。 RxJava 使用 create() 方法來創建一個 Observable ,併爲它定義事件觸發規則:

Observable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Hello");
        subscriber.onNext("Hi");
        subscriber.onNext("Aloha");
        subscriber.onCompleted();
    }
});

可以看到,這裏傳入了一個 OnSubscribe 對象作爲參數。OnSubscribe 會被存儲在返回的 Observable 對象中,它的作用相當於一個計劃表,當 Observable 被訂閱的時候,OnSubscribe 的 call() 方法會自動被調用,事件序列就會依照設定依次觸發(對於上面的代碼,就是觀察者Subscriber 將會被調用三次 onNext() 和一次 onCompleted())。這樣,由被觀察者調用了觀察者的回調方法,就實現了由被觀察者向觀察者的事件傳遞,即觀察者模式。
create() 方法是 RxJava 最基本的創造事件序列的方法。基於這個方法, RxJava 還提供了一些方法用來快捷創建事件隊列,例如:

  • just(T…): 將傳入的參數依次發送出來。
Observable observable = Observable.just("Hello", "Hi", "Aloha");
// 將會依次調用:
// onNext("Hello");
// onNext("Hi");
// onNext("Aloha");
// onCompleted();
  • from(T[]) / from(Iterable
String[] words = {"Hello", "Hi", "Aloha"};
Observable observable = Observable.from(words);
// 將會依次調用:
// onNext("Hello");
// onNext("Hi");
// onNext("Aloha");
// onCompleted();

上面 just(T…) 的例子和 from(T[]) 的例子,都和之前的 create(OnSubscribe) 的例子是等價的。

3.Subscribe (訂閱)

創建了 Observable 和 Observer 之後,再用 subscribe() 方法將它們聯結起來,整條鏈子就可以工作了。代碼形式很簡單:

observable.subscribe(observer);
// 或者:
observable.subscribe(subscriber);

可以看到,subscriber() 做了3件事:

  1. 調用 Subscriber.onStart() 。這個方法在前面已經介紹過,是一個可選的準備方法。
  2. 調用 Observable 中的 OnSubscribe.call(Subscriber) 。在這裏,事件發送的邏輯開始運行。從這也可以看出,在 RxJava 中, Observable 並不是在創建的時候就立即開始發送事件,而是在它被訂閱的時候,即當 subscribe() 方法執行的時候。
  3. 將傳入的 Subscriber 作爲 Subscription 返回。這是爲了方便 unsubscribe().

整個過程中對象間的關係如下圖:

這裏寫圖片描述

除了 subscribe(Observer) 和 subscribe(Subscriber) ,subscribe() 還支持不完整定義的回調,RxJava 會自動根據定義創建出 Subscriber 。形式如下:

Action1<String> onNextAction = new Action1<String>() {
    // onNext()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tring s) {
        Log.d(tag, s);
    }
};
Action1<Throwable> onErrorAction = new Action1<Throwable>() {
    // onError()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Throwable throwable) {
        // Error handling
    }
};
Action0 onCompletedAction = new Action0() {
    // onCompleted()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 {
        Log.d(tag, "completed");
    }
};

// 自動創建 Subscriber ,並使用 onNextAction 來定義 onNext()
observable.subscribe(onNextAction);
// 自動創建 Subscriber ,並使用 onNextAction 和 onErrorAction 來定義 onNext() 和 onError()
observable.subscribe(onNextAction, onErrorAction);
// 自動創建 Subscriber ,並使用 onNextAction、 onErrorAction 和 onCompletedAction 來定義 onNext()、 onError() 和 onCompleted()
observable.subscribe(onNextAction, onErrorAction, onCompletedAction);

簡單解釋一下這段代碼中出現的 Action1 和 Action0。 Action0 是 RxJava 的一個接口,它只有一個方法 call(),這個方法是無參無返回值的;由於 onCompleted() 方法也是無參無返回值的,因此 Action0 可以被當成一個包裝對象,將 onCompleted() 的內容打包起來將自己作爲一個參數傳入 subscribe() 以實現不完整定義的回調。這樣其實也可以看做將 onCompleted() 方法作爲參數傳進了 subscribe(),相當於其他某些語言中的『閉包』。 Action1 也是一個接口,它同樣只有一個方法 call(T param),這個方法也無返回值,但有一個參數;與 Action0 同理,由於 onNext(T obj) 和 onError(Throwable error) 也是單參數無返回值的,因此 Action1 可以將 onNext(obj) 和 onError(error) 打包起來傳入 subscribe() 以實現不完整定義的回調。事實上,雖然 Action0 和 Action1 在 API 中使用最廣泛,但 RxJava 是提供了多個 ActionX 形式的接口 (例如 Action2, Action3) 的,它們可以被用以包裝不同的無返回值的方法。
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Observer 和 Subscriber 具有相同的角色,而且 Observer 在 subscribe() 過程中最終會被轉換成 Subscriber 對象,因此,從這裏開始,後面的描述我將用 Subscriber 來代替 Observer ,這樣更加嚴謹。

4.場景示例

  • 將字符串數組 names 中的所有字符串依次打印出來:
String[] names = ...;
Observable.from(names)
    .subscribe(new Action1<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tring name) {
            Log.d(tag, name);
        }
    });
  • 由 id 取得圖片並顯示
int drawableRes = ...;
ImageView imageView = ...;
Observable.create(new OnSubscribe<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Drawable> subscriber) {
        Drawable drawable = getTheme().getDrawable(drawableRes));
        subscriber.onNext(drawable);
        subscriber.onCompleted();
    }
}).subscribe(new Observer<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Drawable drawable) {
        imageView.setImageDrawable(draw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Toast.makeText(activity, "Error!", Toast.LENGTH_SHORT).show();
    }
});

正如上面兩個例子這樣,創建出 Observable 和 Subscriber ,再用 subscribe() 將它們串起來,一次 RxJava 的基本使用就完成了。非常簡單。

在 RxJava 的默認規則中,事件的發出和消費都是在同一個線程的。也就是說,如果只用上面的方法,實現出來的只是一個同步的觀察者模式。觀察者模式本身的目的就是『後臺處理,前臺回調』的異步機制,因此異步對於 RxJava 是至關重要的。而要實現異步,則需要用到 RxJava 的另一個概念: Scheduler 。

線程控制 —— Scheduler

在不指定線程的情況下, RxJava 遵循的是線程不變的原則,即:在哪個線程調用 subscribe(),就在哪個線程生產事件;在哪個線程生產事件,就在哪個線程消費事件。如果需要切換線程,就需要用到 Scheduler (調度器)。
在RxJava 中,Scheduler ——調度器,相當於線程控制器,RxJava 通過它來指定每一段代碼應該運行在什麼樣的線程。RxJava 已經內置了幾個 Scheduler ,它們已經適合大多數的使用場景:

  • Schedulers.immediate(): 直接在當前線程運行,相當於不指定線程。這是默認的 Scheduler。
  • Schedulers.newThread(): 總是啓用新線程,並在新線程執行操作。
  • Schedulers.io(): I/O 操作(讀寫文件、讀寫數據庫、網絡信息交互等)所使用的 Scheduler。行爲模式和 newThread() 差不多,區別在於 io() 的內部實現是是用一個無數量上限的線程池,可以重用空閒的線程,因此多數情況下 io() 比 newThread() 更有效率。不要把計算工作放在 io() 中,可以避免創建不必要的線程。
  • Schedulers.computation(): 計算所使用的 Scheduler。這個計算指的是 CPU 密集型計算,即不會被 I/O 等操作限制性能的操作,例如圖形的計算。這個 Scheduler 使用的固定的線程池,大小爲 CPU 核數。不要把 I/O 操作放在 computation() 中,否則 I/O 操作的等待時間會浪費 CPU。
  • 另外, Android 還有一個專用的 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它指定的操作將在 Android 主線程運行。

有了這幾個 Scheduler ,就可以使用 subscribeOn() 和 observeOn() 兩個方法來對線程進行控制了。 * subscribeOn(): 指定 subscribe() 所發生的線程,即 Observable.OnSubscribe 被激活時所處的線程。或者叫做事件產生的線程。 * observeOn(): 指定 Subscriber 所運行在的線程。或者叫做事件消費的線程。

示例:

Observable.just(1, 2, 3, 4)
    .subscribeOn(Schedulers.io()) // 指定 subscribe() 發生在 IO 線程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 指定 Subscriber 的回調發生在主線程
    .subscribe(new Action1<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Integer number) {
            Log.d(tag, "number:" + number);
        }
    });

上面這段代碼中,由於 subscribeOn(Schedulers.io()) 的指定,被創建的事件的內容 1、2、3、4 將會在 IO 線程發出;而由於 observeOn(AndroidScheculers.mainThread()) 的指定,因此 subscriber 數字的打印將發生在主線程 。事實上,這種在 subscribe() 之前寫上兩句 subscribeOn(Scheduler.io()) 和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的使用方式非常常見,它適用於多數的 『後臺線程取數據,主線程顯示』的程序策略。

變換

RxJava 提供了對事件序列進行變換的支持,這是它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大多數人說『RxJava 真是太好用了』的最大原因。所謂變換,就是將事件序列中的對象或整個序列進行加工處理,轉換成不同的事件或事件序列。
示例:

Observable.just("images/logo.png") // 輸入類型 String
    .map(new Func1<String, Bitmap>() {
        @Override
        public Bitmap call(String filePath) { // 參數類型 String
            return getBitmapFromPath(filePath); // 返回類型 Bitmap
        }
    })
    .subscribe(new Action1<Bitmap>()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Bitmap bitmap) { // 參數類型 Bitmap
            showBitmap(bitmap);
        }
    });

這裏出現了一個叫做 Func1 的類。它和 Action1 非常相似,也是 RxJava 的一個接口,用於包裝含有一個參數的方法。 Func1 和 Action 的區別在於, Func1 包裝的是有返回值的方法。另外,和 ActionX 一樣, FuncX 也有多個,用於不同參數個數的方法。FuncX 和 ActionX 的區別在 FuncX 包裝的是有返回值的方法。

可以看到,map() 方法將參數中的 String 對象轉換成一個 Bitmap 對象後返回,而在經過 map() 方法後,事件的參數類型也由 String 轉爲了 Bitmap。這種直接變換對象並返回的,是最常見的也最容易理解的變換。不過 RxJava 的變換遠不止這樣,它不僅可以針對事件對象,還可以針對整個事件隊列,這使得 RxJava 變得非常靈活。我列舉幾個常用的變換:

  • map(): 事件對象的直接變換,具體功能上面已經介紹過。它是 RxJava 最常用的變換。
  • flatMap(): 這是一個很有用但非常難理解的變換,因此我決定花多些篇幅來介紹它。 首先假設這麼一種需求:假設有一個數據結構『學生』,現在需要打印出一組學生的名字。實現方式很簡單:
  • throttleFirst(): 在每次事件觸發後的一定時間間隔內丟棄新的事件。常用作去抖動過濾,例如按鈕的點擊監聽器: RxView.clickEvents(button) // RxBinding 代碼,後面的文章有解釋 .throttleFirst(500, TimeUnit.MILLISECONDS) // 設置防抖間隔爲 500ms .subscribe(subscriber); 媽媽再也不怕我的用戶手抖點開兩個重複的界面啦。

要看具體示例,請移步扔物線的博客給 Android 開發者的 RxJava 詳解

發佈了4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2 · 訪問量 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