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一)基本概念

4個基本概念

1.數據:

(data)
數據庫中存儲的基本對象,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

2.數據庫:

(DataBase,DB)
數據庫是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有組織可共享的大量數據的集合。數據庫中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描述和儲存,有較小的冗餘度,較高的數據獨立性,易擴展性,並可爲各種用戶共享

3.數據庫管理系統: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用於操作管理數據庫的軟件

4.數據庫系統:

(database system,DBS)
由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及其應用開發工具)、應用程序、數據庫管理員組成的存儲、管理、處理和維護數據的系統。

數據庫系統特點

1.數據結構化:數據整體的結構化,數據的結構獨立與程序存在。

2.數據共享行高、冗餘度低、易擴充

3.數據具有獨立性
{ 物理獨立性:應用程序與數據的物理存儲相互獨立。
{ 邏輯獨立性:應用程序與數據庫的邏輯結構相互獨立(見二級映射)

4.由DBMS統一管理控制
{ 數據安全性保護:防止數據泄露破壞
{ 數據完整性檢查:數據正確性、有效性、相容性
{ 併發控制
{ 數據庫恢復

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是對現實世界數據特徵的抽象的模型,分爲概念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

現實事物到抽象數據的中間層次,用於設計數據庫

實體(entity):客觀存在並可相互區別的事物
屬性(attribute):實體所具有的某一特徵
碼(key):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集
實體型(entity type):用實體名及其屬性名集合來抽象刻畫同類實體 如:學生(學號、姓名、性別)
實體集(entity set):同一類型實體的集合
聯繫(relationship):不同實體集之間的聯繫   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

邏輯模型

1.層次模型 2.網狀模型 3.關係模型 (現在使用) 4.面向對象模型 (未來趨勢)
………..見後續

數據模型的組成要素

1.數據結構:用於描述數據庫的組成對象之間的聯繫
2.數據操作:對數據庫中對象(型)的實例(值)允許執行的操作的集合
3.數據的完整性約束:給定的模型中數據及其聯繫所具有的制約和依存規則,保證數據正確、有效、相容。

關係模型的數據結構

關係(relation):表
元組(tuple):表中一行
屬性(attribute):表中一列
碼(key):某個可以唯一確定的一個元組的屬性組
域(domain):一組相同數據類型的值的集合,屬性的取值範圍來自某一域
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關係模式:關係名(屬性1、屬性2) 學生(學號、姓名)

數據庫系統的三級模式結構

1.內模式:

(存儲模式)數據物理結構和存儲方式的描述,數據在數據庫內部的組織方式,一個數據庫只有一個內模式

2.模式:

(邏輯模式)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只有一個

3.外模式:

(用戶模式/子模式)與具體用戶(數據)相關的數據的邏輯表示,多個
這裏寫圖片描述


僅爲個人學習整理歸納………………….


發佈了2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3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